2019-02-22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病原真菌侵染水稻不同部位而引起的水稻病害。
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因此,有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谷粒稻瘟等区别。
(1)苗稻瘟(苗瘟)
多由种子带菌引起,在单季晚稻秧田和后季稻秧田上危害严重。三叶期前发生,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多变黄褐色枯死。多数是三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即苗叶瘟),病斑短纺锤形至梭形,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分生孢子)。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稻瘟(叶瘟)
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成慢性型。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绿色的霉。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适温、高湿时,有的会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这种类型的病斑较少见,多在感病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的小白点。气候适宜发病时,可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3)穗稻瘟(捏颈瘟、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和穗轴或小枝梗上,对产量影响最大。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长的可达2~3厘米,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4)节稻瘟(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秆节弯曲或折断。
(5)谷粒稻瘟(谷粒瘟)
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2019-02-20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苗叶瘟
叶瘟
穗颈瘟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真菌性病害,可种子带菌。根据病害发生的时期和危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普通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最主要的是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典型病斑为牛眼状,初为铁锈红色,后期中间枯白;穗颈瘟是水稻穗颈部受到病原菌侵染,变成鼠灰色或黑褐色死亡,造成白穗或瘪谷。
稻瘟病症状
1.叶瘟2.穗颈瘟3、4.节瘟
稻瘟病的防治宜采取抗性品种、农业和耕作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配搭与适期更替;加强对病菌小种及品种抗性变化动态监测。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稻瘟病应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药剂及时、准确地用药进行防治。
带菌种子的药剂处理:用70%抗菌素402液剂2000倍液浸种,或用45%扑霉灵3000倍液浸种,或用40%多福粉500倍液浸种,均浸48小时后捞出催芽、播种。早、晚稻秧床作“面药”,每亩用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克,先用少量水将药粉调成浓浆,然后对水40千克均匀浇泼在秧床上。
防治苗、叶瘟:在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即应打药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用40%异稻瘟净乳油150~200毫升,或30%稻瘟灵乳油120~150毫升,或用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60克,均加水50~60千克细雾均匀喷雾。
防治穗颈瘟:着重在抽穗期进行预防保护,破口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或当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上、剑叶发病率在1%以上,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施氮过多、生长嫩绿的稻田、往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用药2~3次,间隔期为10天左右。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用40%稻瘟灵乳油(粉剂)100毫升,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40%富士1号亩用100克,均加水60~70千克细雾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三环唑属于预防性杀菌剂,对预防水稻稻瘟病有特效,治疗效果较差,一般应在病害发生前使用,特别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使用;宜用雾均匀喷于稻株上部。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2018-09-30 · 农业种植养殖专家问诊平台
稻瘟病病原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1、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
2、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3、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4、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供您参考
请您关注
祝您生活愉快😊
不客气
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 官方电话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