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慈禧为什么要坚持挪用军费过寿?
甲午战争前,中国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等战。这些战争对中国的摧毁,使得一部分清廷官员开始学习欧美,“师夷制夷”来维护清廷最后的统治,而洋务运动的兴起也使得清廷短暂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和谐向荣景象。1888年北洋水师的建立,更是使得清廷“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思想又恢复的飘飘然。
不过,1894年开始的甲午战争,使得清廷最后一丝幻觉坠入了深渊。
那么真的是“洋务运动”不可以救中国?而甲午战争前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真的就是为了一己之欢,才造成战争的失败?
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当时一部分爱国之士真正的看到了中国与欧美的差距,他们也是真心出于救治中国,不断的引进西方科学、军事技术和生产工具,以“师夷制夷”、“中体西用”的思想来救国。
同时期东亚老牌封建国家日本所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国家的情况和中国当时很相像,而这时候的日本也开始了“明治维新”的自救之路。
“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到90年代。与清朝的“洋务运动”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得日本真正走向了强国之路,而“洋务运动”不过是昙花一现,清廷统治的“回光返照”罢了。发生在东亚19世纪下半页的这两场运动,其目的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来自救,可为何结局却不一样呢?
我们可以从甲午战争前慈禧挪用海军军费这件事来窥见一二。
此时正是光绪亲政,而大权却依然在慈禧手里的时候。而当时李鸿章领导的北洋水师和淮军使得他的实力和影响在朝廷与日俱增,俨然一副要取缔光绪和慈禧的样子。
慈禧为了不放弃权力提出了修颐和园来和光绪交换。颐和园的修建并非朝夕之时,其中的贪腐腐败更是令人难以想象,但是光绪和慈禧都默不出声,反正一个希望尽快完工,一个希望拖的越久越好。
与此同时,日本的全盘西化学习和改革正在如何如荼发展中,而日本此时也需要发动一场对方战争来增强自己的国力。
日本海军的大肆发展被李鸿章洞察了,而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已经渐渐落后于日本,武器陈旧、军舰也没得到维修。此种情况被李鸿章上报,以求取经费来作为与日战前的准备。可在慈禧和大部分大臣眼里日本只不过是东边海上一蛮夷小国,它的威胁还没李鸿章来的大。
所以,慈禧宁愿将投入到武装海军的军费用到准备自己六十大寿这件大事上,也不愿意将钱拨给李鸿章来发展自己势力。
在慈禧及各大臣的眼里,就算日本来战,也不过是对李鸿章实力的削弱,如果日本实力够大更好,那样既削弱了李鸿章,也削弱了日本的实力。
可是慈禧他们根本没想到,战争一起中国节节败退,北洋水师最后居然被日本全军歼灭了。
战后清廷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向日本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敲响了清廷退出历史舞台最后的钟声。纵观这次运动和运动中的标志事件“甲午战争”,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固然是战争失败的最大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真正以变强来运动自救,而清廷的却是以维护自己统治才求强运动自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