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 我来答
圃中春到复重阳j
2018-05-31 · 超过5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6万
展开全部

叶倩倩,公众号小猫倩倩,专注学习方法论

从真学渣变成伪学霸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努力,在本系列第二篇文章中也分享过一些心得。其中“构建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时给出了“构建知识树”与“推导公式”的小例子,但很多同学反馈说这些对于实际操作来说远远不够。于是喵就把这部分内容拿来单独写一篇。

当我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时,那些建立在数学和物理这两个基础学科上的专业课仿佛活了一般,脱掉了枯燥的外衣,变得灵动起来。就像一颗树种生根发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学习的深入、知识的丰富,这棵树的枝叶也越来越茂盛,每一个知识点都牢不可拆——直到如今工作,我依然能用到的时候回忆起那些专业知识。

这是喵关于学习策略的第四篇文章。

在第一篇讲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获得学习中的正反馈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知乎;第二篇讲了如何克服困难,高效完成自己不喜欢、觉得困难但又不得做的学习任务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欢的工作/ 学习任务?- 知乎。第三篇讲了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知乎

上一次,在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知乎中,我们把学习划分为两种类型——“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是以通过考试或者科学研究为目的,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解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主要强调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类似地,我们也将“知识体系”分为两种类型——“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顾名思义,第一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相对应。构建这种类型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你理解消化教科书与课堂所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第二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问题,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相对应,可以教会你如何主动获取信息并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如何将碎片“聚沙成塔”,如何学会思考不被微信鸡汤鸡血文洗脑,如何批判性地接受新的观点,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只是由于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间断的,所以这些知识看起来才显得杂乱无章;而后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加上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片面的,于是碎片看起来就更凌乱了。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归纳整理——记忆”,当有新知识点进入体系时要“吸纳接收”;而对于后者,我们需要“重组——添加——重组”。

本文的“知识体系”特指“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给出的建议与具体策略也是围绕怎样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理工类)、如何取得更高成绩展开的。下一次(学习系列第六篇文章)喵将给出第二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文章结构图如下:

二、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1)两个工具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

思维导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中心图像用来捕捉主要内容——比如,如果你使用思维导图筹划一本书,那么你可能在中央放上这本书的图画

(2)分支从这幅图画向四周散射,首先被分成各大主题,附在中央图画上,然后此主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上一层分支上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

注意,思维导图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关键词”,而不是“短语”或者“一句话”。思维导图适合自己给整本书或者教材做读书笔记,而不适合记录听课笔记——如果你无法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中精确地找到这个关键词,最好用康奈尔笔记法或者传统笔记法进行记录。而且课堂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跟上老师的思路”,这里思维导图所倡导的“发散性思维”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思维导图适用范围是复习或者自学,而非课堂学习。

下面是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中给出的为教材做思维导图的步骤:

(1)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整篇文章,对其内容的组织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2)编制一个时间方案,用以研究并确定在这段时间里必须涉及的材料内容和数量。

(3)给这个领域已经知道的内容画一幅思维导图,以建立联想性思维“抓钩”。

(4)用一个小型思维导图确立这个学习阶段希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并完成一幅不同的思维导图,用来回答在次学习阶段必须回答的所有问题。

(5)再总览以下全书或这篇文章,看看目录、主要的标题、结果、结论、小结、主要的示意图或者图片,和其他一些映入你眼帘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会给你为全书或这篇文章画的新思维导图一个中央图和主要分支(或者基本分类概念)。

(6)现在,转到预习阶段,看一看有没有材料还未包括在概览中,特别是每段、每节和每章开头和结尾,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集中了最为重要的信息,然后把它们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去。

(7)下一步是内查。这时,你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学习难题,但仍会跳过一些主要的问题区域。对全书或文章的其他部分熟悉以后,你就会发现已经很容易理解各段落的意思,并快速地完成思维导图。

(8)最后是复习阶段,你可以回到一些早先跳过去的、比较困难的部分,回头看看全书或文章,以便回答剩下的问题,或者填完没有填的空。这时你可以完成思维导图的笔记。

有点类似于拼图游戏,把小块拼好最后再组装到一起。

看范例的话应该会更直观一些~

嘿~你还记得我刚刚说的话吗?思维导图适合一个人看书或者复习的时候用。那么,听课或者听讲座的时候该怎么记笔记呢?来看看康纳尔笔记法吧!

2.康奈尔笔记法

这个有很多文章推荐,这里就不再复述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动手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2)建立知识体系的具体步骤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直接用自己的教科书进行演示吧,这样看起来会更直观一些。今天被我用来当栗子的是《电力电子技术》~~不是学电的同学看不懂具体内容也没关系,因为这种方法只需要你用眼睛观察就可以知道怎么操作。

1.确定哪些内容要加入体系

如果你面对一本教科书不知道该怎么入手的话,先看看它的目录吧。

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目录:

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目录第一章里面提到的“大功率二极管”、“大功率晶体管”与我们在那两门基础课中学到的“二极管”和“晶体管”有什么联系或者不同呢?直觉告诉你,它们之间一定有联系对不对!?如果没有联系的话,名字怎么会这么像呢?但是肯定不会完全相同,要不然就可以省去“大功率”三个字了。

看完目录再看一下第一章的小结:

嗯,看起来这些器件被分成了好几类,具体有哪些类别,我现在不需要记住它,只要有个印象就行了。老师讲到分类这里我要认真听下。

我们接着看目录后面的内容。第三章的标题是“交流- 直流变换”,第四章是“直流- 直流变换”,第五章是“直流- 交流变换”,第六章是“交流- 交流变换”。看出来了吗?就像是两个变量 A 和 B 之间的排列组合一样。我们知道,一本教科书通常会在前几章写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作为铺垫(比如介绍大功率元件);中间的几个章节通常是考试的重点,是该学科的主要理论基础;最后几章一般是行业内新发展新技术应用之类的。

看完目录,我们知道占据了整本书巨大篇幅的重点就是中间的四个章节,学习时候重点要放在这里,而且从标题来看,这四种变换方式肯定是有联系的。具体有哪些联系,我们学到那个部分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

这些很重要、彼此有联系的知识,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

2.搭建组块

要熟练地掌握理工科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1.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2.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时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3.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联系可以增加神经元网络的带宽,这样连接到组块的神经线路不仅稳固,而且它会成为多条痕迹路径上的一站。

听起来有点抽象,我来用具体的知识点解释一下:

敲黑板!!!下面的内容非常重要!!!

我要建立组块的知识点选自第三章“交流- 直流”变换。我们先学了一个知识点,叫做“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过了两天,我们又学了一个知识点,叫做“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又过了两天,我们学了第三个知识点,叫做“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吗?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由3 个“单项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并联而成的;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由一组共阴极与一组共阳极——2个“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串联而成的。

这就打包了3 个相关的知识点。

为了使我们自己记住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快把它画成一个小型的思维导图吧:

注意哦,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尽量用“词”而不是“句子”,所以上面对名称进行了简化。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记忆最基础的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图形,再记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一下子记住3 个电路图了。

但只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记住不同触发角时的波形形状,还要知道直流平均电压之类的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要把其他的知识点也加进去,让这个微型网络看起来更丰富:

比如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负载有一种加续流二极管的特殊情形,还要掌握晶闸管和续流二极管上电流的平均值;对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要知道触发角大于和小于30两种不同情形下直流平均电压;而对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需要记住触发角大于和小于60两种不同情形下的直流平均电压……

让我们把这些内容也加入思维导图里:

对比可以发现,三相半波电路与三相桥式电路在触发角较小时的公式形式是一致的,只是数值不一致,对比记忆又可得:

为了保证我们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稳固,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公式都是怎么来的,这时候要回到教科书,看大片的文字——那些是我们最不喜欢的原理,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公式。

以三相半波电路的直流平均电压 Ud 为例。看的过程中问问自己,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教科书上给了推导:

我们先看第一个公式。

为什么要计算直流端的负载电流与负载电压?因为“交流- 直流”整流电路的目的就是把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电压和电流是描述电的基本物理量,是衡量这个电路转换效果直观标准。

公式里的每个数值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我们可以具体看一下:先说公式本身,因为输出端是直流,所以计算的是“平均值”;如果输出端是交流的话,计算的就是有效值了。积分的意义是计算一个周期内的累计值,再除以周期长度,算出来的就是平均值了。看看这些数值都是什么含义呢:

为什么前面的因子是1/(2/3)?因为一个周期(2)内总共有3 相电压。

为什么积分下限从/6开始?为什么积分上限从5/6开始?这要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开始说起:

图中数字1,2,3是 A,B,C 三相电压波形,任意两相相交的点我们称之为自然换相点,我在图中用红色的圈标记出来了。在0 至180的范围内,可以看出第一个点的横坐标是30,第二个点的横坐标是150。这时在刚刚到达自然换相点时施加触发脉冲的情况。如果在这之后,在30之内,触发角有多大,相位就往后偏移多少,所以就有了上面那个积分公式。

大于30时,波形发生了很大改变——直流不再连续了。当一相电压小于0 时,晶闸管关断了,直到下一次触发脉冲到来的时候才能导通,这时候输出直流电压、电流都是0。对应的公式的积分上下限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就构建了一个关于“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完整组块,用关键词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该部分所有的重要知识点。下次你只需要看一眼思维导图,就能够快速从大脑中回想起这些知识。

请注意,“自己搭建组块”最重要的是“自己搭建”。如果我直接丢给你上面的那张思维导图,你一定不会联想到那些公式的含义是什么,死记硬背之后没多久就会忘记它。而且万一考试的内容的是“绘制触发角为15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呢?如果你理解了它,一定不难画出来。

我刚刚演示的就是一次完整的搭建组块的过程。所有的组块互相交织,排成一张网络,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说,《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的知识体系:

试试看,把康奈尔笔记的内容(课堂知识)和教科书里的知识整合到同一张思维导图里吧~

3.及时复习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一定要回想学过的知识,这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讲过没有及时消化的内容,通过自学理解后也要及时回想。洗澡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入睡前,努力回想当天学过的知识。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你越努力回想学习材料,它在记忆中植入得就越深入。别扔太久之后才去练习回想,那样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特别是对初次学到、还颇有挑战性的知识。学习任何新技能或者新学科的时候,你都需要在不同背景环境中进行大量的练习。

对于康奈尔笔记,应当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复习笔记的好习惯,而非考前抱佛脚。这将极大地提高你的记忆与理解。

每学完一个章节,回顾一下自己做过的思维导图。试试看,如果打开一张新的思维导图,凭记忆开始绘制。完成之后对比之前你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思维导图和新的图有什么差别,哪些知识点遗漏了、哪些知识点记混淆了。

-

三、总结

这篇文章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操作写得比较详细,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吧:

如果把每一个知识点比作一个沙砾,没有体系的知识就是一盘散沙,有体系的知识却可以聚沙成塔。

“知识体系”分为两种类型——“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体系,而后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本文的适用边界是第一种知识体系。

本文提供了一种笔记工具——康纳尔笔记法,还有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二者配合使用,共同帮助我们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

知识体系是由组块整合而成的,要想建立知识体系,首先要学会确定要“整合”哪些内容,然后搭建组块。知识点构成组块,组块构成知识体系。讲了一个超级超级详细的例子,手把手教会你从零开始完成整个知识网络。

里面的几个图画起来都很麻烦,又从早到晚写了整整一天……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猫倩倩

鼹鼠的土豆
2020-09-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万
展开全部

首先我们来说一个住别墅的人幸福还是打扫别墅的小时工幸福,谁也没有准确答案。尼采曾说:“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能把如此极其纷繁的许多元素又凑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像他现在所是的个体。他明白这一点,可是他把它像亏心事一样地隐瞒着——为什么呢?因为惧怕邻人,邻人要维护习俗,用习俗包裹自己……成为你自己!”


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个行业里脱颖而出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三种共同特质,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简单来说他们有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发展,而决定我们思维方式的又是价值观,直接影响价值观的就是教育。


理性思维是如何决定我们生活的?这里举2个例子,很多姑娘咨询我感情问题的时候都会说到婚礼,而婚礼又暴露出了跟伴侣的问题。这从侧面说明,我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不够谨慎,而对待婚礼又过于谨慎,造成很多问题在准备婚礼的时候暴露出来。我每次在公众号里分享书单,都会有人问在那里能买到,买全所有书,可是当我把购买链接直接放到文章里的时候,又会有人觉得我写书单是为了卖书而放弃购买,甚至放弃阅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正常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过程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确立价值观。可有的人价值观并不是通过自己思考形成的,而是被填充灌输以及习惯成自然形成的。然后把这当成自己的行为标准。这种直接后果就是上了大学发现不是自己想学的专业,工作以后发现从事的不是自己的理想,结婚以后发现不是真爱。在人生选择上我们很难借用别人的决定,只能谨慎的活成自己。


在接下来针对5个重点的书单里,我会针对成人(自我成长)和亲子教育(家长)分别推荐书籍,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


【挫折教育】


我们不能决定结果,却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情绪。


《抗压力》

比学历和智商更重要的“抗压力”锻炼法,日本商业精英首选抗压指南。你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积极乐观向前看,而是掌握在逆境中直面消极情绪、应对压力的技巧。本书作者久世浩司从他在世界500强公司宝洁的多年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了在著名商学院里也无法学到的道理——“抗压力”的重要性。他针对现代人容易遇到的种种压力来源与情况,提出了培养抗压力的七大实用技能,这些诀窍也是他在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面向大众进行培训时教授内容的精华所在。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台湾心理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告诉我们:停留在出现问题的思维水平上,不可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催”只能让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其实,每个拖延的孩子内心并不想拖延,甚至会因为拖延而恐惧和焦虑,他们也担心做不好招来责罚,影响自己在父母和老师面前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削弱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力。


本书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这样,大人才不会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开心地成长。书中所有的诀窍,都是亲子沟通的重要跳板,让你和孩子的感情更加亲近,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危机教育】


这点说白了就是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或者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比如有的人强调自己颜控,有人强调自己有懒癌,有人强调父母从小惯着什么都不会。这几年流行把这种情况叫“巨婴”,可惜进入了社会,不比在家,就算你叫巨婴,也没人真把你当孩子哄了。


《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以重新定义成功为基础,以心理学为展开思考的工具,不提供可复制的成功模板,只为鼓励你探索成功的多样性。本书将使你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擅长的技能,探求真正的兴趣所在。在积极的自我管理过程中,你将学会合理规划时间与金钱的技能,精进沟通技巧,灵活应对他人建议,有效处理负面批评。阅读本书,你将摆脱不加思辨的从众心态,不再为既定的社会规则、等级观、价值观等所束缚。


《优秀的绵羊》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以《精英教育的劣势》为开始,论述了“优秀学生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危机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维”,“考试思维”,几乎每个人都要从学生转变为职员,大多数工作又都注定没有“结果”,危机教育讲帮助职场新人度过这个过程。


【视野教育】

视野的拓展光靠一本书是不够的,所以在视野教育的书单里,我建议大家选择能够让人有更广阔角度的书,也就是能够看得更高的地方。


《地理学与生活》

北京大学地理系前主任王恩涌教授说“地理学是研究世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学科,只有对这两种环境有所了解,世界上的人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幸福。《地理学与生活》既是一本优秀教科书,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值得一读。”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在被译成多国文字的地理学教材,在中国没有被广泛采用,我想如果我在高中时,学校用这本教材,可能我会对世界有不同的认识。


《长长的小百科:大世界、小世界》

是法国著名出版社瑟伊(Seuil)的人气儿童科普系列之一。

它将“事物认知”与“视觉开发”巧妙地结合,通过精美的手绘图和好玩的翻翻折页画卷,引导孩子认识6个大洲中276种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风土人情。孩子可以边玩边感受世界之奇妙,培养观察力、专注力和艺术感知力。


【远见力教育】

远见力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逻辑的教育,举个例子,我们一家因为我公公过生日,去南锣鼓巷吃晚饭,一位老太太看我抱着小女儿说“你带这么小的孩子,千里迢迢来这里旅游干嘛?”可实际我当时穿着拖鞋,谁会穿着拖鞋出门旅游呢?这就是洞察力和逻辑的缺失,连这么小的事都判断错误就不要提更大的人生规划问题了。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须知,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本书的主旨便是对这两者加以区分(周期性和线性)。本书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以理解未来的7大原则构建“远见力”。


《逻辑狗》

原名LOGICO,是一种思维升级的系统训练学具。战后德国一些思想活跃的早期教育专家和教师,尝试以一种新的学习手段和方式来改变传统的学习体制,以启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个体思想水平的发展,并为此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


【爱的教育】


你与伴侣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就有越多无法表达和压抑的情绪浮出水面。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有一段很糟糕的经历,糟糕到你都麻木了——直到你看到一位朋友或是亲属,便立刻嚎啕大哭,搞得你两都特尴尬。因为这种被爱着的感觉让你感到很安全,所以才会将内心的情绪释放出来。


《如何在爱中修行》


指出了我们在爱中常常会犯的一些基本错误:不表达感情(怕被伤害或是怕失去),不表达需要(觉得说出自己的需求很丢脸,而且希望对方能够“猜中”自己的心思),其结果往往是让自己遭受加倍的伤害与误解。本书的目的在于教导我们如何用爱来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从而提升自己对爱的把控力。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妈妈们的育儿焦虑大都来自于追求完美。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妈妈,只有足够好的妈妈。本书就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即“60分妈妈”)为理论基础,结合作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大量的亲子教育咨询案例,从不同的侧面阐释60分妈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中倡导的“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有原则地管教孩子”“为爱做减法”等理念能够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原则、会示弱、能放手、不强求的好妈妈。


教育家朱天衣女士在《朱天衣的作文课》中写到“在现今的环境里,阅读习惯绝对是需要培养的,有太多更容易、更好玩的事随时取而代之,像电视、电玩、漫画、网络游戏等,阅读较之于它们是需要更多的脑力、精神才行,以人们好逸恶劳的天性来说,阅读容易变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牺牲者,所以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加倍的耐心与恒心。”


我们在督促孩子写作业时,不妨放下手机,拿起书,给自己一个换个方法了解世界的机会。


最近公众号后台有位单亲妈妈留言问我她现在努力是不是晚了,来不及了。我的回复是“只要有能力,幸福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生了两个孩子以后,被夫家休妻,再婚嫁给了汉景帝。”很多人之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工作不称心。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们学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干完活就算了,就像学会如何在糟糕的婚姻中生活一样。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满意,是因为你没有采取让自己满意的行动。


行为科学管理学家石田淳在《从行动开始》一书中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结果,而能够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与意志力无关。”每天看各种价值观输出的文章,不如真的去实践个什么事,通过科学的行为学管理,让自己有个一技之长。我家亲戚有个快60岁的时候,考了驾驶证,没事就开车到处玩,最近跟她聊天,说起她快70岁了,过了70岁就不能开车了。我说学了车本才开10年车,太亏了。她说“开了10年就不亏,要是65学,才开5年。这人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越拖约亏。


正常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过程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确立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大家的日常用品越来越贵,我还是忍不住泼个冷水!不管是“对自己好一点”还是“生活品质决定生活质量”,不管是“奢侈”还是“轻奢”都要根据自己的赚钱能力来,悠着点。毕竟不管你看的文章价值观有多对,作者都不会替你还信用卡。10年后的你是由现在的你决定的,请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雪姐姐说教育
2020-09-19 · TA获得超过14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万
展开全部

‍‍‍真正要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认为主要有三个途径:书籍、社会、思考。

1.书籍。

应该重点阅读三类书籍:

第一类,历史资料。

历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读史可明智,可知兴替。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读懂了历史,善于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深刻体悟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类,时事热点。

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及有关情况,也是我们必须随时关注的。了解这些时政方针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也就了解了关系国计民生、经济政治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第三类,文学作品。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一部形象化的社会历史教科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典故、古语、诗词,以及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

2.社会。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最实用、最深刻的知识都是从社会中来的。因此,我们除了多读书以外,还需要从生活、社会的细微处仔细观察,为知识储备做更充分的准备。如果只是一味同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最终有可能变成“纸上谈兵”,只有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从社会中获取知识,一个重要的方式是观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有观察才能有发现,有新发现才能增加新的知识和见闻。时常关注各方面的人和事,单位内外、国内国际,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

3.思考。

多去思考才能参透事物的本质,才能提炼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才能在应用的时候更得心应手。不然,就会变得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没有真知灼见,讲话枯燥乏味。所以,不论是自己读书还是听别人谈论,都要学会思考,对一些错误的、过时的言论和思想要坚决摒弃,做一个真正见识广博的人。

知识的获取与丰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持久累积的过程。不要期望看了今天的报纸新闻,知识就算丰富了;读完了一本名著,内涵就增加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要想达到知识丰富、内涵丰富的境界,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把对知识的追求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山中尘唉9L
2020-09-17 · 超过4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7.6万
展开全部

1


国庆期间,简书湖南群组织了线下作者聚会。


小伙伴们聊天时聊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对于同一个事件,大家的收获不一样?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作者是很致命的。


没有收获等于没有文章。


没有深度收获等于没有深度好文。


即使不写文章,对于一件事情,没有收获,就等于没有成长。


于是,我阴森森的回答:因为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一样。


知识体系是什么?


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翻译为人话就是:从点到线到面到系统。


我为什么会说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一样就决定收获不一样呢?


因为知识体系决定了看山是山还是看山不是山。


2


最近在看脑残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一瞬间被杨洋圈粉。


当你喜欢一个明星你会怎么做?搜索他的各项资料,年龄、学历、星路历程等!


于是杨洋就成了一个知识点。



突然来个点,有没有很诡异的感觉


《微微一笑很倾城》,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演员、小说作者(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等等又成了一个知识点。


两个知识点之间,因为杨洋的的参演有了联系,于是成了一条线。




《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另一个主角郑爽,也是一个知识点,三点就成了一个面。



郑爽的前男友张翰也是一个知识点。然后我还神奇的发现,杨洋和张翰同时参演过《少年四大名捕》。这样多个面的联合就形成了一个系统:(不要纠结我画的是平面图,我想画立体图来着,画不出,呜呜~~)



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就是简化得不能再简化的知识体系了(偷懒,你懂的~)。


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散发出很多的关联线,关联上其他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


比如杨洋还能形成这样的体系:




我知道你会吐槽我这两个体系太肤浅,体系哪有这么少的知识量、这么简单的联接。


而我只想用简单的图把复杂的东西说清楚,本质一样,只是量的区别而已。


因为把一个知识点所有的方面都发散出来连接新的知识点,再把新的知识点都发散出来,再去连接......没完没了之后,最复杂的知识体系描绘出来,最终只会形成是这样的图:




没错,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与知识、与其他人都相互关联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密不透风的网。


同样的,这张网的密集程度就是我们本身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


我们本身不同的知识体系,就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就像对于杨洋,你是只花痴他帅,还是能想到了张翰或者唐嫣或者我?



3

怎么样升级我们的知识体系呢?


一张网想要越来越密,关键在于:每个点发散出来的连接线要越来越多。


所以,想要升级我们的知识体系,就要对知识点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发散出更多的连接线。


怎样深入全面理解一个知识点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知识本体有深入的认识,比如定义、构成、条件、背景、历史、发展方向等等(简称6本体)。


举例保温杯:什么是保温杯?保温杯由两几个部件构成?保温的条件是什么?保温杯是谁发明的?保温杯有什么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站在客体和外部环境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比如功能、用途、同类、相近、外延、关联、对立(简称7外部)。


(关于本体、客体、外部环境的思维角度,请看我另外一篇文章《你与大神之间,差的只是思维方式》)


继续举例保温杯:保温杯有什么用?用在什么场景?同类产品有哪些?外观相近或者功能相近的产品有哪些?保温杯产生的衍生品有哪些?保温杯有哪些品牌?保温杯为什么不保温了?


最后,在整个过程里,遇见新的知识,记录下来,开展新一轮学习,形成新的知识点。


比如保温杯的同类产品保温壶,就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而学习保温壶,很容易遇见电热水壶,再到饮水机、净水器......


你看,一个知识体系的大网就此展开。


当出现一个新知识,你会了解清楚它的6本体7外部吗?还是囫囵吞枣听说过就好?


这将决定是升级你的知识体系还是仅仅只是多了一个模糊的知识点。


人与人的区别就此天差地远。



4

你说得对,如果你不从事电器行业或者修理行业,你确实不需要从保温杯了解到电热水壶。


所以,每个人要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


我们知识体系必将为我们自己所用,否则构建出来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从生存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职业、行业、兴趣爱好、特长、需求。


只要能在一个方面尽可能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都是那一个领域的精英。


比如我的职业是培训师、行业是金融,我无论是在培训师还是在金融领域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我都能身价翻倍。


用培训师来举例:


我把培训师这个职业分为两部分:培训与培训管理。


培训再分为:课程开发、课程授课。


培训管理分为:后勤管理工作、讲师队伍管理、培训体系搭建等。


培训体系又可以细分:入职、在职进阶、通用技能、主管培训等等。



......

每一个细项还能散发更多的点,这里就不再累述。


当这样的知识体系构成,我对于我的工作职责范围是什么、怎么开展都了然于胸。


你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山水看教育
2020-09-19 · TA获得超过38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6万
展开全部

构建知识体系可以采用十字刀策略。

横向一刀:这一刀主要目的是了解领域的全景。正好像你国庆假期开车到了一个陌生城市,你首先要做的不是用力踩油门,两眼一蒙往前冲。而是应该用百度地图看看这城市的全貌,知道哪段路比如容易开,哪一段路比较多坑。知识体系也是一样。在刚进入陌生领域,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观察各个知识点。

操作建议:同时买几本同类型的书籍,把目录整理成思维导图。

纵向一刀:这一刀主要是的方法是结硬寨打呆仗。把基本概念死磕,探究背后的原理,打通知识阻塞。比如在《谈判力》里提到的一个谈判技巧叫“狮子大开口”。而它为什么有效,这又跟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有关,而锚定效应除了能有在谈判之外,我们还能延伸到什么领域?就是这么不断地往深处挖。

操作建议:(1)画出基本概念和相关定义,并用流程图联系起来;(2)新旧知识联系——新知识与之前了解的旧知识之间会有什么关系;(3)新知识的适用边界:寻找新知识什么时候会失效——寻找反面观点,看看是否有道理;(4)寻找新知识的应用场景:按照大脑的生理特性,镜像神经元需要在画面细节非常丰富的情况下,才能调用新吸收的知识。

这里有个关键点:知识体系应该是一颗不断生长的树木,也就是说你之前学到的旧知识是新知识成长的养料,而需要做到这点,就要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关于学习和成长欢迎来我的微信公众号:游山玩水90后,等你来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