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苹果8没人买呢?
其实这个问题有些偏激,不能说iPhone 8没人买,买的人还是有的,但是买的人比较少,这是一定的。可以负责任的说,iPhone 8应该是苹果新iPhone上市后表现最差劲的一个,没有用户排队,黄牛囤的机器赔钱甩卖,而不少第三方电商渠道也都是降价打折,来吸引用户购买。
iPhone 8到底怎么了?从之前国外调查机构的调查数据来看,iPhone 8上市后首月的表现是iPhone 6以来最差的机型,甚至比iPhone 6S还要低,而目前iPhone 8国内行货除苹果自营官网外,其余不少渠道早就降至4700元左右,但依然让不少用户没有购买的热情,说到底还是这款产品不够给力,那么都是什么情况造成的呢?
1、外形iPhone 8最失败地方,恐怕就是外形没有改变了,要知道有购买iPhone手机的多数用户都相当在意外形,而外形是否大改取决于他们真的购买,之前的iPhone 6S、iPhone 7国内销售冷清,其实已经凸显了这个问题,而今年iPhone 8除了换上玻璃外壳后,跟前三代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把用户抵触换新的情绪放到最大。另外,换上玻璃外壳后的iPhone 8,整机重量也足够重,而无线充电虽然是新功能,但用户需要额外掏钱购买无线充电板,所以这个改变并不是让多数用户买单,苹果自己也深知这个问题,但为了利润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
2、iPhone X除了外形失败外,iPhone X也是让iPhone 8销售遇冷的一个关键因素。今年苹果推出了三款新iPhone,但最受瞩目的还是iPhone X,不少用户持币等待它,即使售价比iPhone 8高了太多,但买它的用户依然多到不行。除了iPhone X拥有强大人脸识别黑科技因素加持外,它的外形改变够明显也是大家购买的主因。iPhone X抛弃了物理Home键,机身正面除了刘海外,整机几乎全市屏幕,所以你换新后很多人能够一眼认出你使用的是iPhone X,这也是很多用户换新的动力,毕竟国人还是很看重这个。
3、售价iPhone 8除了外形不给力外,整体配置与iPhone X保持一致,特别是iPhone 8 Plus,如果你不考虑人脸识别这个功能外,iPhone 8还是非常值得购买,当然前提条件是它的售价能够比这现在再下降500块,这样的话就划算很多,并不是所有人能买得起iPhone X。
首先是因为贵,在有华为小米oppo魅族vivo等性价比超高的国产品牌的对比下,也只有忠实果粉才会去熬夜排队加上千块去买苹果新机了。其次,苹果是怎么卖到这么贵的呢?理论上,企业最好的定价策略是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把产品卖给他们。也就是说,定价的本质,是消费者导向——消费者认为产品值多少钱,愿意掏多少钱,企业就会卖多少钱。这就叫做消费者认知价值。这才是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接下来,让我们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来解读定价的基本逻辑。假设有一家公司——不妨称为石榴公司,开发了一种超甜石榴,有1000个顾客愿意买。那么,不考虑任何现实因素,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呢?当然是按照每个客户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把石榴分别卖给他们。
这就叫做一级价格歧视,也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但是很难出现这种极品局面。为什么呢?因为消费者五花八门,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差异也非常大,那么,把线划在哪里,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呢?划得高了,单价上升,但愿意支付的消费者减少。划得低了,消费者增加,但单价下降。既然不知道消费者愿意出多少,那我们就慢慢来,先从最低的价格开始,扩大市场,后面再说。假如石榴公司经过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复杂分析,算出,价格应该划在50块,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时,石榴公司的高管不满意了:这样我们赚不到多少钱啊,能不能给力点,把所有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全部提高?
于是,研发部和市场部亚历山大,加班开会,讨论策略。最简单的策略是什么呢?堆成本。这个阶段,品牌还没有被消费者充分认知和接受。大家最常干的,就是打广告,声称自己用了多么高端的技术,在研发上投入了多少钱,达到了国际级的顶尖水准。这些做法,目的就在于,堆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成本认知。为什么定价跟成本无关,但仍然需要堆成本呢?——因为大众消费者不这样想啊。大家的常识依然是:这东西成本这么高,那一定很厉害,我就多掏点钱吧??
成本里面,除了石榴本身的价值之外,还包括哪些呢?研发,人力,专利,管理,仓储,运输,广告,等等。这些成本能不能量化?其实也是可以的,但肯定没有公司愿意去量化。量化了,利润构成不就一目了然了。通过一轮广告攻势,成功把价格从50块拉高到100块,管理层很满意,消费者也很满意过了一段时间,石榴公司发现销量下降了。发现:隔壁的鸭梨公司看上了这个市场,也研发出了超甜的梨,但价格只要60块,消费者都被抢过去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应对呢石榴公司紧急开会,获得一个共识:降价是不行的,这样会进入价格战。不过我们的研发不是很闲嘛,干脆找点事情给他们做吧。于是,石榴公司对超甜石榴的口味进行微调,推出了薄荷味超甜石榴。并且铺天盖地打广告:丰富的口感代表了水果的高级!
价格不但没有降,反而提高了,变成150块——尽管加了点薄荷,再加上广告费用,平摊下来的成本,可能只有1 块钱不到。这就叫做差异化。差异化的目的,也是一样的:混淆消费者对价格的真实感知。一模一样的产品,消费者肯定选择便宜的。但稍微做一下改变,再给消费者一个充分的理由,就能鼓动消费者去购买。尽管这个改变可能非常细微,甚至未必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但这也足够了——因为媒体会告诉消费者:这个改变多么多么厉害,能把性能提高30%-40%。可是谁会真的把性能用到封顶呢?于是,品牌就这样树立起来了。甚至,时间一长,围绕着石榴公司,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石榴文化。媒体和自媒体会开始向你灌输这样的思想:
品质生活,从拥有开始吃薄荷味的石榴开始;
有钱的人都只吃薄荷味石榴,你呢?
生日礼物不送薄荷味石榴的男生,值得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