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王安石是怎样的一个人?

 我来答
鄒册
2018-02-28 · 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靖康之变时的那个爷俩皇帝之一)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后至靖康元年(1126年),又被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的画像,降王安石从祀于庙廷。

因变法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在变法前被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光大骂其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而后徽宗对他推崇备至,钦宗却把他作为北宋灭亡的魁首;朱熹斥之为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陆九渊赞其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之后又被杨慎将之数落成“古今第一小人”,再后来梁启超称他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还有列宁赞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在王安石的时代,儒家中的理学尚未抬头,二程还未到火候,这时候王安石的“新学”在当时可谓如日中天,已经到了科考必谈“王学”、“新学”的地步。而到了南宋高宗之后,被王学压制多年的理学终于抬头,在清流和科考中彻底打垮了“王学”,并一直作为儒家的主流学派,这样一来,王安石的贬损可想而知了,而从事实上来说,理学的一大批传人也确实在孜孜不倦地攻讦王安石。王安石在他的《题张司业诗》中写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看似平常,但仔细品味,却于平淡中见奇特,成就的取得,看似容易,却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容易”中蕴含着“艰辛”。只可惜他的变法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最后贬为平民,可叹可惜!

明朝内阁首辅大学士叶向高的《宋论》指出:人臣争胜是最大的祸害,会扰乱正常的纲纪,制造不和谐因素。而小人和君子是自然存在的正常现象,善政的关键不在于消灭小人,而在于避免小人当权,不给小人争权夺利的空间。然而熙宁变法造就的新旧党争却为“君子”和“小人”的争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尤其可怕的是新旧两党轮流执政。

在王安石变法中,最后都以顽固派的获胜而告终,当国家出事的时候,肯定将这个锅甩给王安石;在古代封建时代,有谁敢质疑皇帝的政策,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即使大家都明白也不会说,最后在领导总结时,当然要找一个死人来背锅,这次就选了王安石;三、王安石的变法,引起了北宋改革派和顽固派的内讧,造成了朝堂的混乱,党同伐异,因人而废言,因人而废政,导致国家的政策不断在两个不同的取向之间来回摇摆。所以,正史上对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持比较尖锐的批评态度,甚至将北宋灭亡的锅甩给王安石。

一次,朋友请他吃饭,王安石慨然应允。席间,朋友们高谈阔论,王安石却只顾埋头吃饭,酒足饭饱回家,只当是平常一餐。第二天,朋友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家来。夫人王氏很是奇怪,不知所为何来。朋友笑着说,“不知王大人喜欢吃獐脯肉,早说就多送点来了!”王氏闻言颇惊,说,“我与相公共同生活数十年,怎不知他爱吃獐脯肉?”朋友闻言亦惊,“若大人不喜欢,昨日席间,如何独食尽一盘?”王氏听罢,忽然了悟,问道,“该不是那盘獐脯肉,就搁在他的面前吧?”朋友忙不迭地回答,“那肉,确实正在大人眼前。”

恋恋藏史阁
2021-03-29 · TA获得超过3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3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