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一章说的是什么?请不要给我千篇一律的回答,网上还没一个正确答案哦! 5

你若答出来,或许我们可以成为知己......把“道可道”理解为“道不可道”的,那叫睁眼说瞎话、故作高深,如同西医认为牛皮癣之不可治愈一样,“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黄... 你若答出来,或许我们可以成为知己......
把“道可道”理解为“道不可道”的,那叫睁眼说瞎话、故作高深,如同西医认为牛皮癣之不可治愈一样,“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黄帝内经》)。试想啊,若真不可道,若能够说出来的就不是真的道,那何来《道德经》呢?后人又何必去解读《道德经》呢?
把“无欲”理解为没有欲望、无私的,那叫贻笑大方。
而自《道德经》诞生的两千多年以来,太多的大方之家又都把“万物之始”理解为天地万物混沌未开的状态,有的干脆把其改为“天地之始”,貌似是整体论,但实际却是还原论意识在作祟。要知道所谓的整体论也适用于每一个个体,所谓万物在此指的是每一物,自然也就是指所有万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说的就这个意思。
至于把“玄”理解为玄妙、深奥等又是一种惯性思维使然,几乎想都不用想就一带而过。结果把“玄之又玄”理解为“深奥又深奥啊”,明明是无病呻吟却满以为韵味十足,此味一韵竟长达两千多年!中国人韵味科学也才一百来年,又算得了什么呢,小巫见大巫罢了。
展开
 我来答 举报
qwertyuiop8225
2018-11-19 · TA获得超过42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58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166万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把这当成古代哲学思想就可以,古代开创学说的人物,都是搬出一堆玄之又玄的理论忽悠人,其实别上当,别理解太深奥,把其当成一种世界观就可以。

       本章开头四句,是说大道的本源,无形无状,不可思议,难以穷究。在天地未开之初,混混沌沌,没有端倪可见;此种境界在人心,就是致虚守静时的无为状态。大道元始一炁分判,天地开辟;在人就是静极而动,一觉而醒,真炁已动,此即是炼丹育神之机。这种转瞬之变,非有智珠慧剑,不能得也。其要在于:一觉起处为玄牝,这是人体内天地开辟之端。此觉不是后天欲心妄念,而是在人心全无,静极之后的一种先天真性的闪露。自古仙佛圣真,无不是从此一觉而动之机所造成。

在修心问题上,在世界观与认识论上,在心的境界上,要跨越一大步,才能进入修道的实质阶段。不在心上下功夫,即使理论上可以口若悬河,长篇大论;即使具有许多功能,有很高的神通。若离开修心这个根本,终而难达真境。

首先应知何为心?对于不知此“心”深刻内涵的常人而言,似乎就是“唯心论”。这是莫大的误解。仅仅观肉心,观主观意识之心,是永远无法得道的;不仅不能得道,就是识道、有道、证道也无法实现。大道靠自悟,也要靠心传,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清楚。我们祖先中的成道者,慈悯后代,不得已而用文字表达大道真理。由于显态文字对表述大道的局限性,因此只能采用喻示法,借用世人所熟知的事物,以小喻大,以高喻低……使尚未得道者得到启示,具有感性认识,使其逐渐认知,并进而修证实践大道。

welkintyzer
2018-11-23 · TA获得超过43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84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342万
展开全部
首先,道德经是具象版的易经;易经是抽象版的道德经。道德经第一章简明扼要的表述了无极和阴阳两仪的关系。道可道,是讲规则的确定性,非常道是讲规则的变化。名可名是讲事物阳明的,被感知的属性,非常名是讲事物隐含的,不被感知的属性。如果需要逐句解释,请追问。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4) 举报 收起
龙哲子
2018-11-22 · TA获得超过123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2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413万
展开全部
立道之名,常道乃道,恒道乃道,非常道亦是道,同谓之玄;有欲观之,无欲观之,同出而异,名异而道同,此道之玄。-龙哲子解。
(道德经是道家的入门读物,犹如儒家之启蒙三字经。后人读懂的并不多,自以为聪明的蛮多。其中玄字并非后人所理解的深奥、神秘之意,而是——这是一条僻静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嘿嘿、、、)
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