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章子怡主演的电影《一代宗师》究竟好在哪里?
第一次看电影《一代宗师》的时候,被它的故事所吸引,台词所打动,第二次看它的时候,被它的情感所折服,意境所震撼,那么,第三次看它的时候,就是被它的那份记忆所感动,那份深情所牵绊。
概括来讲,这部电影有着三重境界,表面来看,它是讲功夫,再往里看,它是讲情义,再往里看,它是讲时代,讲逝去的武林,江湖,以及那种道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结合观影内容,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下:
一身功夫
电影《一代宗师》对于功夫的表现,花了很大的篇幅,不仅招招精彩,而且各有千秋,最重要的是,或者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先见人,再见功夫。
电影开头那段雨夜的打斗戏,最能说明这个精彩之处。一边过招,一边下着雨,雨的静与功夫的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有张有弛。
而叶问的始终平稳的帽子,帽檐下缓缓滑落的雨滴,代表了他内心的一种平静,不动声色,与功夫的凌厉,招法的快速,再加上镜头对于脚,腿,手的不停切换,快速剪辑,形成了一种鲜明对比,更加印证了叶问的内心,静水流深,胸有成竹。
宫二的功夫,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她的功夫,一方面体现了优雅,浪漫,就像她在雪地上练武的镜头,伴着满天的雪花,一招一式,与天地巧妙地融为一体。一方面体现了她对于自我的关注,就像她所说,见自我,见天地,因为更多看到的是自我,所以少了叶问身上的那种大度,胸怀。
此外,电影还穿插了各种门派,各种招法,八卦掌,八极拳,形意拳、咏春拳等,各有千秋,堪称武术的博物馆。
一份情义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表现了很多情义,既有叶问和夫人张永成之间的爱情,叶问和宫二之间的缘分,还有宫宝森和叶问之间的情义,宫宝森和丁连山之间的情义等。
而这个里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叶问和宫二之间的情义,以及宫宝森这个人物身上的鲜明特点。
叶问和宫二的相遇,来源于功夫,他们以功夫切磋,用武术较量,一招一式,既有力道,又有情义,分外精彩,既分出了胜负,又没有分出胜负。这里面,既有武学的内涵,又充满了哲学的意味。
而结尾两人的相遇,对话,一来一往,一言一语,又像功夫中的一招一式,一张一弛,充满了力道,真情,以及那份无声胜有声的情义,更是令人分外感动。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两人之间,所有的感情都有表达,却又表达得很含蓄,很细微,很有功力,又充满意境,回味无穷。
在宫二的台词里,语气中,能感受到那份骄傲,也能聆听到那种卑微,她的情感浓度,也在一招一式中,一点点地发生微妙的变化,最后,她眼神中的泪光,更是点睛之笔,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叶问的眼神中,也能感受到这份沉重,以及惋惜。她是叶问欣赏的武学奇才,也是他的一种缘分。
他们两人,一人是传统男性,一个是想冲破传统,却又被传统所束缚的女性,宫二一方面要做女人,一方面要做英雄,她内心的矛盾,柔软与刚强的统一体,让这个人物更充满了魅力,也让这份情义显得更加珍重。
一个时代的背影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还讲述了一个逝去的时代。
剧中的宫宝森,是一个充满魅力,能屈能伸,有大胸怀的人,他一方面促成北拳南传,一方面又希望南拳北传,为此,他不惜用自己的名声,来成就叶问。
但是,在那个时代,人们更信奉强者为王,相信枪炮的力量,比如马三投靠了日本人,破坏了武林的规矩,比如叶问,只能在人生的冬天里,屈身香港。
就像叶问在剧中所说,他的一生,先后经历了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和内战等多个时代,这条时间线,也串起了江湖和武林的变迁。
可以说,时代才是这部电影,这个故事的真正驱动力。
时代在变,枪炮的出现,也让武术有了局限。练武的越来越少,功夫的传承也有了局限。
因为在这个变化中,人们需要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考验的是内心,也是境界。是按照门派来传授武术,还是不分南北,天下大同?
就如宫宝森和叶问比武时,他说的那样,“拳分南北,国分南北吗?”
在宫宝森心中,他看到了国家,希望武林中人能够团结起来,共享功夫精髓,一致对外。
而在叶问心中,他更看到了功夫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功夫修炼的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境界,它不分国家,不分地域,它是一种对于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广泛的传播。
就像他说的那样,“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块饼是一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这三个阶段,宫宝森做到了,叶问也做到了。
虽然这个时代逝去了,但是,他们把这种功夫的精髓保留了下来,传播到了世界。
他们把武林的规矩,情义,也保留了下来。
就像电影结尾,叶问说的那样,“我一辈子没挂过招牌,对我而言,武术是大同的,千拳归一路。到头来,就两个字:一横一竖。”
功夫有门派,但是,武术没有,一横一竖,精髓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