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洼型外生金矿产与内生地质作用的关系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从前面几节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内生地质作用对地洼型外生金矿产的形成和保护具有一定关系。
1.为提供丰富的矿源创造条件
形成各种外生金矿产,都需要有来源于从风化先期地质体得到的金矿质。正是内生地质作用,创造一定的构造-地貌条件,使具不同金丰度(或品位)、不同金赋存状态的先期地质体,有可能在地表和近地表比较顺利地接受外生地质营力的各种风化、剥蚀、溶解、搬运和机械沉积或生物-化学沉析等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外生型金矿产。也正是内生地质作用,使许多受风化的先期地质体赋存有各种类型的金矿体、金矿化或含较高的金丰度等。
地洼阶段的内生地质作用,在上述两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加之地洼阶段是活动性的和最晚的大地构造阶段,其构造单元中继承的前地洼期含金地质体最多,地洼期形成的金矿体和矿化体被保存得最完整,地洼阶段内形成的构造-地貌条件在外生金成矿中得到了最完善的利用。因而,地洼型外生金矿产的储量丰富,成因类型齐全而又复杂。
2.提供成矿空间
各种外生金矿产也都需要赋存或成矿空间。它们主要是各种洼地(沉积型和风化型)和构造薄弱带(风化型),其中大部分是内生地质作用的产物。
地洼构造单元在前地洼构造层中继承了许多这类构造。同时,地洼阶段的内生地质作用也生成了许多这类构造。尤其是地洼构造单元中差异块断构造运动发育和以陆相为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外生金成矿空间。如外生金矿产常发育于深大断裂(带)及其旁侧次级断裂、裂隙-破碎带或背斜核部等挤压-揉皱-破碎构造带范围内和它们的附近(图7—13),常分布在地洼区内部次级单元的接壤带及它们与地槽褶皱完成区或地台区的接壤带,常分布在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区域构造或其次级构造的交汇处等。
图7—13 QZ砂金矿分布与构造破碎蚀变带关系示意
(据彭云彪等,1988)
1—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2—安山岩;3—黄铁矿化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含内生金矿产);4—花岗闪长云斜煌斑岩;5—第四纪砂金分布区;6—不含砂金的第四系;7—上白垩统
3.成矿时代与构造活动性的强弱有关
形成各种外生金矿产时,对内生地质(构造-岩浆)作用来说,是既需较大区域中具一定活动性,又需较小区域中具一定稳定性。具一定的活动性,才可能将作为外生金矿产物质源的先期含金地质体或矿体抬升到地表或近地表,以保障外生地质营力有作用对象,及保障外生金矿产有赋存空间(断裂-破碎带、沉积洼地和溶洞等)。具一定的稳定性,则可保障外生地质作用及金的富集(如风化型金矿的风化和金的溶蚀与再沉析,沉积型砂金矿的机械富集和生物-电化学沉析等)进行得较彻底。
地洼阶段是构造活动阶段,其初动期和余动期是构造作用较和缓期,在这两个构造作用较和缓期内的某些块断构造单元中特别有利于外生金矿产的形成,其中又以余动期最佳。
4.地壳的间歇式振荡对成矿有利
同一构造单元在不同地质时期内相对升降速率、幅度和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有时也有利于外生金矿产的形成。例如,当正向构造单元处于上升速率和幅度较小并向下降方向转化时期,含金地质体会受到较彻底的崩解,自然金、包裹金、晶格金和吸附金等被从原来的岩石矿物中较彻底的分离、释放出来,而这些产物又能被较好地保存于原地或近原地。当该地区转向上升速率和幅度增大时期,剥蚀作用加强,上述含金产物将被较快和较大量地搬运到附近的负向洼地中沉积,增加洼地沉积物中的含金性,或直接(砂金)、间接(红土型)地形成外生型金矿床。
地洼阶段内构造运动具块断性和多期次性,使有些构造-岩浆活动不很强烈的较次级构造单元表现出类似间歇式振荡的特征,因而有利于外生金矿产的形成。这些较次级构造单元基本上出现于初动期和余动期,特别是在余动期内较常见。例如阴山地区(参见本章第3节)在侏罗-第三纪断陷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地洼型含砂金沉积层;而在余动期的第四纪,其中一些地方逐渐转变为具差异升降的块断式穹-洼构造,并以原堆积于断陷盆地中的地洼型含砂金沉积层为主要物源,形成丰富的第四纪砂金矿产。类似情况在东北黑龙江流域、山东等地也存在。
5.掀斜式块断上升对成矿有利
内生地质作用产生的这种构造-地貌状况,有利于含金碎屑物的较就近沉积。地洼阶段中的掀斜式块断上升较普遍。
6.华夏型地洼区与中亚型地洼区对控矿有别
两种地洼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相似内生地质作用强度出现于不同的地质时代。华夏型地洼区现在已进入余动期,其内地洼型外生金矿产的生因类型齐全,储量大,品位较富,外生金分布区的面积大、海拔高度(一般几百以下)和地貌反差较小及河谷较宽、阶地级数较少(最多三、四级)、阶地高差较小(最大为头几十米)等。中亚型地洼区现在还处于初动期或开始向激烈期转化,其内地洼型外生矿产较不发育,生因类型少并多限于洪积、冲积型砂金矿,其分布区的面积小,而且多数遭到破坏,海拔高度(多达数千米)和地貌反差(常为高山深谷)较大及河谷较窄、阶地级数较多(可达六、七级之多)、阶地高差较大(可达近百米至百余米)等。
7.保护已成金矿产
由于外生金矿产形成于地表或近地表处,容易受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但是,地洼阶段的火山活动、差异块断升降、与沉积同生断裂活动、地洼余动期构造-岩浆活动逐渐减弱等内生地质作用及陆相环境等,有时对保护已成金矿产有利。例如黑龙江省的桦南-勃利地洼型断陷盆地,在地洼阶段前第四纪时期以相对沉陷为主,在盆地内形成有含砂金的侏罗系和局部很富集砂金的上第三系道台桥组砂砾岩层;至第三纪晚期,喷发了大罗密组玄武岩层,它们在一些地方将上述含砂金地层覆盖起来。因此,尽管该盆地在第四纪发生了由SE向NW方向的掀斜式块断上升,使盆地内的剥蚀深度达270—350m(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1988),形成了具较深沟谷和多级阶地的地貌(图7—14),将上述含砂金地洼型沉积层的一部分剥蚀掉;但是,仍有一部分上第三系、侏罗系等地层及其中的砂金矿产受大罗密组玄武岩层保护,被分割性地一起抬升到不同海拔高度残存,而那些被剥蚀掉的也仅被就近搬运到盆地内较低洼处成为第四纪砂金矿的重要物源。在我国东北其他地区和阴山地区、胶东半岛等地,也有类似于桦南-勃利盆地的情况,但火山岩层不限于玄武岩,其喷发时代还包括第四纪的。
图7—14 桦南县地洼型砂金矿层受火山岩覆盖层保护的示意图
(据孙国璋等,1988)[18]
1—混合花岗岩;2—前震旦系变质岩;3—侏罗系;4—道台桥组砂砾岩;5—大罗密组玄武岩;6—含砂金矿的第四系;7—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