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寻梦环游记》的观后感是什么?
人生就是无数次偶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本片透过米格的经历,设想了一个亡者世界,人死亡后都会来到这里继续生活,除了外形发生变化,其它的似乎一如往常。如果有人依然记得你,供奉着你的照片,在亡灵节那天,甚至可以到阳间探亲。而只有当所有活着的人都忘掉你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死亡。
必然的死亡带给我们的是有限的时间,我们没有办法既做政治领袖,又当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旅行作家;我们没有办法既要事业成功,又要时刻陪伴家人。这依然是一个选择题。
扩展资料
《寻梦环游记》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第19部动画长片,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执导,安东尼·冈萨雷斯、本杰明·布拉特、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蕾妮·维克多等参与配音。
该片的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乐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冒险旅程的故事。
影片对于色彩的把控和人物造型十分到位,浓郁而热烈的墨西哥风情非常吸引人;对于细节的展现也很细致,比如地上的花瓣被风扰动的轻盈、被埃克托借走大腿骨的那个大叔,消逝的时候吊床的重力变化等等。
这部电影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身边的人一次次地说“你不行”,哪怕就连家人也不允许你去追梦,就像小男孩米格,逆着风也要奔跑,顶着严寒也要绽放。
另外,《寻梦环游记》也有着教育意义,米格在前半段执着寻找歌神,只是为了得到歌神的祝福,从而回到人间,并能继续他的音乐梦,但后来当他知道了埃克托的身世和遭遇之后,为了不让埃克托被人遗忘而去涉险,相信他一定懂得了家人的意义。
最后,这部电影也是写给成年人的启示,在亡灵之界,已经死去的人还要经历第二次死亡,也就是真正的消失。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被遗忘才是。
逝去的人都会和世界仍然留有丝丝缕缕的联系,他生活的痕迹,他的社交圈,他留下的文字等等,但当家人朋友们渐渐忘记他,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蛛丝马迹能让人想起他的时候,他就真正地失去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活在当下的我们,需要记住已亡人的期望,时时缅怀,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走向更好的明天。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哦!
自这部影片出来,朋友已经多次向我推荐。我不常看歌舞类的动漫,一直觉得它比较花哨,太过欢乐,适合小孩子的群体。
接着,听到的好评越来越多,直到听朋友说它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因为里面有梦想,亲情,人性,我觉得也许可以试着看看。
最近和家人一起观看后,对歌舞类的外国动漫看法改观颇大。尽管一个如此花哨的电影,它的感染力也并不亚于许多优秀的言情剧。
亡灵节那天,在米格无意闯入亡灵的世界后,观众随着米格的视线发现亡灵世界也如此的热闹好看,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狂欢,他们有着和人相似的规矩,甚至更方便的技术,刷脸(刷脸是看是否有人在自己家的灵堂供放她的照片,若有便可过桥在去看望活着的家人)。
这里有一个问题,只有被他生前认识的人记住,并且在他死后有人在灵堂供放他的照片,他才能在亡灵世界好好活着,否则就消失,什么都不能剩下。
那么,若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中国人会改变现在的活法吗?
想要死后在亡灵世界还能继续活着的人,他需要被他生前认识的人记住,需要有人在灵堂供放他的照片。
试想一下,这样,也许有许多人会更努力的出名,更努力的做一个道德品质不错的人,更加热爱现在的生活并为之奋斗,他会不会也多在意家庭一点?
世界在外面,世界也在人心中。有人感叹世界的险恶,但即便是同一个人,有时候也会欣喜世界的美好,世界一直没变,变的是人的心绪。
米格在追梦途中发生的阻碍和遭受的反驳,大抵成了帮助他成熟和给他追梦的告诫,那是特别的人生的一堂课,是启示。
以前常听老师说外国人跟中国人过日子是很不一样的方式,外国人有钱即用,享受当下的一切,现世过得美好足矣;中国人喜欢囤钱,攒起来为以后做准备,自己以后的养老金也好,给儿女买房买车也好,总而言之,它是中国人心安的保障。
在《寻梦环游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人对待生活的方式,是的,他们更多热爱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随着社会生活的稳定而稳定的,经多年沉淀,应该难以改变,因为它可能就是适应这样的社会,它现在是大众一种很稳定的心理特征。
但是如果《做梦环游记》的世界真的存在,死后也有房不考虑居住的地方随处可栖,多数中国人还会努力工作连觉都要少睡,大多数时间都拿来学习工作,不肯休息,继续努力囤钱囤钱囤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