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发掘之初到现在,出土的文物有十万多件,最为著名的就是真人比例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当然还有兵器车马之类的,数量庞大,造型精美。
那么,我们大家目前能够看到的是在众多的兵马俑的排列矩阵中,还有长条的土堆位列其中,并且占地面积不小,这是为何?出于保护作用,莫非里面还有重要宝藏没有开挖?
其实不是这样,这牵扯到建筑结构的问题方面了。中间的夯土墙体一个是起到分隔的作用,另外就是起到承重的作用,兵马俑坑以前上面是还有建筑物的,和地下室一样,有房顶,为了支撑房顶,坑道里面有柱子和夯土墙体用来承担重量,保证房顶不会坍塌。
兵马俑是陪葬品,不是殉葬品,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用陶土烧制而成,所以,当初安放的时候是放置在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里面的,如同一个大型的地下室,这些土堆其实就是墙体,是原先就挖好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小心翼翼的放进去的,严格按照真实的军队列阵方式摆放,夯土墙间隔3米以内,墙与墙之间摆列着兵马俑和车马兵器等。所有的物品之间都充填松土,直到没过兵俑的头部,然后在夯土墙上放置多层木头,在铺上草席,充填灰土,在一层一层的夯实,夯到和地表的位置齐平,在上面种上植被,这样一来,兵马俑的陪葬坑就算完成了。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兵马俑会歪倒,造成破碎。这时边上的土墙会把兵马俑掩盖,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另外,有土墙的分隔,还能减弱空气的流动,减少陶俑的风化。当时的技术只能这样,不可能造出混凝土这样的材料,在经过了几千年后,木头腐蚀了,顶棚坍塌了,于是兵马俑就被埋在土中了。
事实上,在那堆土的顶部有一些东西,那就是“建筑覆盖物”。直而连续的土堆就是墙!夯土墙!是承重的作用。因为陵墓必须位于地表之下,所以在第一个皇帝的军队被运到之前,埋葬坑就已经修复了。
根据实际的军队排列,埋葬坑也是有序的。夯实后的夯土墙排列整齐,间距控制在3米以内。布置在墙壁之间的是装备精良的战车和其他物品。夯土墙完工后,将在墙的两侧依次布置木竖桩进行加固。然后横杆建在夯土墙和木质竖桩上。密集的树冠木材建在横杆上,树冠木材上覆盖一层绿色的糊状物,以防止水进入。最后,用芦苇垫和黄土覆盖顶部,形成屋顶。兵马俑坑建成后,顶部将高出地面约2米,内部剩余空间约为3.2米。当兵马俑被放入坑中时,通道会被立着的树木堵住,然后用泥土夯实,达到密封的效果。
我们在兵马俑中看到的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两边都覆盖着垂直和水平的土堆。当然,这里没有金银财宝。这些都是压得很紧的夯土墙,非常坚硬,可与今天的砖块相比。每隔一米,它们就形成一系列东西承重墙。众多兵马俑陈列在这些承重墙的中间。最后,在承重墙之间覆盖硬木,在木头上覆盖一层垫子,最后用夯土填充。这些承重墙已经成为兵马俑的保护者,可以保证兵马俑在剧烈的地质震动下的稳定性。秦始皇陵各处的夯土墙对整个陵墓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千年后,棚子里的木头腐烂了,屋顶倒塌了。木制战车也腐烂了。陶俑和夯土墙被保存了下来。因此,这座夯土墙作为兵马俑建筑的一部分,是秦兵马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古城遗址的地基一样,也是一件文物,所以没有被发掘出来,和兵马桶一起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