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是为了维护宇文家族的帝位。宇文泰之所以把全力交给宇文护,显然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局势下,凭他年幼的儿子,是无法有效维护宇文家族地位的,所以才对宇文护托孤。而事实上,宇文泰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宇文泰生前,虽然是名义上的西魏执政官,但有四个人一直是和他平起平坐,他们分别是于谨、赵贵、独孤信、李弼。在宇文泰死后,以宇文护的实力,面对他们这四个人,尚且都还要低一头,史书明确记载,宇文护见到于谨都得行拜礼。所以,在宇文泰死后,西魏各大佬开始谁也不服谁,都想要取代宇文泰的执政地位,于是西魏帝国,遂呈现出分裂之势。
如果此时换做是宇文泰年幼的儿子,显然更加无力维持这种局面,也无力维持帝国的统一,这样一来,宇文家族很有可能第一个被淘汰出局。在这种背景下,宇文泰自然只能选择让自己的侄子宇文护来继承自己的权力,而宇文护也算是不负所托,他很快将于谨拉拢到自己身边,在于谨的支持下,西魏各大军政大佬也开始不得不承认宇文护的地位。因为,宇文泰作了帝国十多年首席执政官,又是名列第一的大柱国,宇文家族的所代表的力量自然不可忽视。现在于谨明确表示支持宇文护,那他们背后的力量,显然就要高于任何一个军政大佬。那些与宇文泰、于谨起平坐的大佬们,以他们单独的力量,是无法与于谨、宇文泰两系力量对抗的;如果让他们为此实现某种联合,自然可以把于谨的意见否定了。但问题是,他们实在没有联合起来的理由。
最简单而言,比如赵贵、独孤信联手,自然有机会反对于谨的意见。但问题是,反对成功又能如何呢?因为不让宇文护当帝国的领衔主角,那让谁当呢?赵贵自然不敢当的,独孤信自然也不敢的,于谨已经说了自己不想当。而且,基于各大个大佬的利益,他们也都希望继续维持帝国的统一,这样才最符合大家的利益。所以,经过简单的博弈后,西魏帝国的权力格局,暂时如此确立了。那就是,宇文护领衔帝国,于谨、独孤信、赵贵、李弼等元老继续保持原来的地位。但是,这种权力格局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宇文护只是宇文泰的侄子,他继承了宇文泰的权力和地位,那宇文泰的儿子们,应该往哪放呢?当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似乎有两种:一是斩草除根,将宇文泰的儿子全部杀掉。但这种方案宇文护本身就不会同意,因为这相当于让宇文护削弱自己宇文家族实力,本来在宇文泰死后,宇文家族的实力已经比其他家族要弱一头,如果现在还自断羽翼,会很容易让宇文家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就只能选择第二种方案,那就是宇文泰一系篡位。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宇文家族能篡位,就是宇文护和其它军政大佬,补偿宇文泰儿子损失的一种方法。因为,宇文家族篡位后,皇权就落入了宇文泰儿子手中。当然,因为西魏帝皇帝原本就是一个傀儡,现在大家又就支持篡位,所以宇文泰的儿子篡位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宇文泰的儿子,注定只能是一个傀儡皇帝。因为帝国的权力,还是几个军政大佬联合负责的。而这些大佬们,都希望宇文泰的儿子,只是一个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