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快乐?
4930个回答
展开全部
1.“账单式小康”
“周围的同学们都买了,我不买的话没面子。”生于1998年的黄俊是湖南某高校大三学生,他看中一款相机,售价8000多元。没有向父母开口,他选择在花呗上分期购买。
“分期购买提前过瘾,省去向父母伸手要钱的烦恼。”黄俊说,他的同学很多都依靠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信贷“接济”。
记者在长沙河西大学城随机采访了数名同学,他们均表示开通了花呗、京东白条等平台,有的甚至将其设置为首要付款方式。
支付宝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人次开通了花呗,通过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超前消费,成为年轻人群热衷的消费选择。
“每月发的工资,在我银行卡里存活不超过24小时。”今年26岁的苏丽在湘潭一家企业工作,每年收入约8万元,但每月发工资的日期正好赶上信用卡还款日。此外,花呗、京东白条上的欠款,也等着她还。大学毕业3年来,她几乎分文未存。
“超前消费,我基本控制住了不出现大的欠款。”苏丽说,她朋友圈中很多人都是负债大户,她们都已习惯了借贷消费。
网购、网贷,让他们少了点数钞票的“痛感”。苏丽说,借贷消费的感觉很虚拟,就好像是白送的钱,不心疼。而收到快递包裹的那一刻,往往“幸福感”爆满。
“如果看了我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你会以为我年收入有10多万元呢。”苏丽的支付宝账单显示,2018年她在支付宝中的消费达到15万元。她明白,自己的薪水很难支撑眼前“奢侈”的生活方式。
这便是时下流行的“账单式小康”。这些年轻人在借贷消费的账单里,活出月薪几万元的“风采”。
“超前消费掏空了年轻人的钱包,透支了他们的未来。”长期研究消费文化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广林表示,“消费主义”盛行加重了年轻人的超前消费行为,并让他们对借贷消费产生依赖。阔绰的生活看似潇洒,而一旦面临诱惑和风险时,年轻人往往难以全身而退,甚至落入圈套。
2.“甜点”背后的焦虑
“消费的层次即是你的层次。”“消费主义”推崇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诱导不少年轻人把物质上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
无休止的消费欲望一旦打开,便可能让年轻人陷入循环负债的状态。白天,他们极力在社交圈伪造出一个光鲜体面的形象;夜晚,他们隐去身份,流连于网络上各个角落,焦急寻找下一个借贷平台以求得脱身办法。
“不能亏待自己,遗憾太多的人,无法活在当下。”在长沙市开福区一家公司工作的杨女士坦言,每次买到心仪的化妆品和衣服,就像吃到最喜欢的“甜点”一样开心。
远超收入的消费支出,让杨女士不断寻找填补资金缺口的渠道。她先通过办信用卡缓解经济紧张,把额度用光后,又开通微粒贷等借贷平台。
借贷轻松、用着痛快、生活体面。直到有一天,杨女士发现“甜点”背后,光利息就要补好几万元。这让她异常焦虑。
例如支付宝借呗,通常情况下借款日利率在0.04%左右,即在借呗中借款1万元,借款一天,利息为4元。这看似不高,但若换算成年利率则是4*365/10000=14.6%。这个利率已大大超出银行贷款的利率。
实际上,大部分网络分期平台的产品费率不明晰,它们通常直接告诉借贷人还款数额,比如借2000元,一个月后还2200元,看似只有200元利息并不算多,但换算成年利率已达到120%。
很多人对小额借贷的成本、风险处于“脱敏状态”。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年轻人表示,在信贷消费时不会仔细了解利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情况,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多“名目”。
曾在大学期间担任多家借贷平台“校园代理”的张伟透露,自己超前消费的习惯是被外部环境“培养”出来的。
如,京东金融经常推出白条免息券;使用支付宝只有通过花呗才能领取红包;外卖、记账、打卡这类跟金钱沾点边的软件,会有专门来刺激用户开通超前消费功能的窗口;就连爱奇艺这类软件,都有“开通借款账号换取一个月会员”的活动。
免息、送会员、送现金红包……这些小优惠在互联网上织出密密麻麻的网,覆盖屏前的每一个年轻人,让超前消费成为涌动蔓延的潮流。
习惯尝鲜“甜点”的年轻人,提早透支了信用。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青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的人开始储蓄,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
3.被风险裹挟的人生
为了满足膨胀的消费欲望,有人在花呗、借呗、微粒贷之间周旋,有人将目光转向了风险更大的借贷平台。
2017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李铭,在“分期乐”APP上看中一款6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分期付款每月还款约300元,他立刻下单。
计划赶不上变化。到期了钱还不上,李铭就注册新的借贷平台。消费、还款、借款,反复循环,债务越滚越大。当他的父母频繁接到催款电话短信时,其总债务已接近10万元。
这位来自湘西农村的年轻人,最终由父母帮忙还了欠款。尽管已经止损,但他心里却留下浓重阴影。
在轻松借贷的表象之下,这些年轻人可能已经陷入校园贷、套路贷、高利贷、裸贷的圈套。
“周围的同学们都买了,我不买的话没面子。”生于1998年的黄俊是湖南某高校大三学生,他看中一款相机,售价8000多元。没有向父母开口,他选择在花呗上分期购买。
“分期购买提前过瘾,省去向父母伸手要钱的烦恼。”黄俊说,他的同学很多都依靠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信贷“接济”。
记者在长沙河西大学城随机采访了数名同学,他们均表示开通了花呗、京东白条等平台,有的甚至将其设置为首要付款方式。
支付宝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人次开通了花呗,通过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超前消费,成为年轻人群热衷的消费选择。
“每月发的工资,在我银行卡里存活不超过24小时。”今年26岁的苏丽在湘潭一家企业工作,每年收入约8万元,但每月发工资的日期正好赶上信用卡还款日。此外,花呗、京东白条上的欠款,也等着她还。大学毕业3年来,她几乎分文未存。
“超前消费,我基本控制住了不出现大的欠款。”苏丽说,她朋友圈中很多人都是负债大户,她们都已习惯了借贷消费。
网购、网贷,让他们少了点数钞票的“痛感”。苏丽说,借贷消费的感觉很虚拟,就好像是白送的钱,不心疼。而收到快递包裹的那一刻,往往“幸福感”爆满。
“如果看了我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你会以为我年收入有10多万元呢。”苏丽的支付宝账单显示,2018年她在支付宝中的消费达到15万元。她明白,自己的薪水很难支撑眼前“奢侈”的生活方式。
这便是时下流行的“账单式小康”。这些年轻人在借贷消费的账单里,活出月薪几万元的“风采”。
“超前消费掏空了年轻人的钱包,透支了他们的未来。”长期研究消费文化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广林表示,“消费主义”盛行加重了年轻人的超前消费行为,并让他们对借贷消费产生依赖。阔绰的生活看似潇洒,而一旦面临诱惑和风险时,年轻人往往难以全身而退,甚至落入圈套。
2.“甜点”背后的焦虑
“消费的层次即是你的层次。”“消费主义”推崇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诱导不少年轻人把物质上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
无休止的消费欲望一旦打开,便可能让年轻人陷入循环负债的状态。白天,他们极力在社交圈伪造出一个光鲜体面的形象;夜晚,他们隐去身份,流连于网络上各个角落,焦急寻找下一个借贷平台以求得脱身办法。
“不能亏待自己,遗憾太多的人,无法活在当下。”在长沙市开福区一家公司工作的杨女士坦言,每次买到心仪的化妆品和衣服,就像吃到最喜欢的“甜点”一样开心。
远超收入的消费支出,让杨女士不断寻找填补资金缺口的渠道。她先通过办信用卡缓解经济紧张,把额度用光后,又开通微粒贷等借贷平台。
借贷轻松、用着痛快、生活体面。直到有一天,杨女士发现“甜点”背后,光利息就要补好几万元。这让她异常焦虑。
例如支付宝借呗,通常情况下借款日利率在0.04%左右,即在借呗中借款1万元,借款一天,利息为4元。这看似不高,但若换算成年利率则是4*365/10000=14.6%。这个利率已大大超出银行贷款的利率。
实际上,大部分网络分期平台的产品费率不明晰,它们通常直接告诉借贷人还款数额,比如借2000元,一个月后还2200元,看似只有200元利息并不算多,但换算成年利率已达到120%。
很多人对小额借贷的成本、风险处于“脱敏状态”。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年轻人表示,在信贷消费时不会仔细了解利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情况,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多“名目”。
曾在大学期间担任多家借贷平台“校园代理”的张伟透露,自己超前消费的习惯是被外部环境“培养”出来的。
如,京东金融经常推出白条免息券;使用支付宝只有通过花呗才能领取红包;外卖、记账、打卡这类跟金钱沾点边的软件,会有专门来刺激用户开通超前消费功能的窗口;就连爱奇艺这类软件,都有“开通借款账号换取一个月会员”的活动。
免息、送会员、送现金红包……这些小优惠在互联网上织出密密麻麻的网,覆盖屏前的每一个年轻人,让超前消费成为涌动蔓延的潮流。
习惯尝鲜“甜点”的年轻人,提早透支了信用。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青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的人开始储蓄,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
3.被风险裹挟的人生
为了满足膨胀的消费欲望,有人在花呗、借呗、微粒贷之间周旋,有人将目光转向了风险更大的借贷平台。
2017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李铭,在“分期乐”APP上看中一款6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分期付款每月还款约300元,他立刻下单。
计划赶不上变化。到期了钱还不上,李铭就注册新的借贷平台。消费、还款、借款,反复循环,债务越滚越大。当他的父母频繁接到催款电话短信时,其总债务已接近10万元。
这位来自湘西农村的年轻人,最终由父母帮忙还了欠款。尽管已经止损,但他心里却留下浓重阴影。
在轻松借贷的表象之下,这些年轻人可能已经陷入校园贷、套路贷、高利贷、裸贷的圈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消费观念与上一代不同。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各种思想传进来,人们的消费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中国旧的攒钱观念被西方的过现实的幸福生活观念所冲击,导致年轻人缺乏后天观念。这就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快乐的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体分析有多方面原因。1客观现实基础上,现有经济收益多用于规划买房安家使用,花明天的钱亦无奈之举2主观心理层面上,现在年轻人情绪浮躁欲望过盛,多半这种欲望已经跨越年龄阶层,比如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20几岁小伙,会羡慕中年开着玛莎拉蒂的总裁,从而跟风效法,但他忽略了,开车的人是经历年轻到中年一步步走来的,恰恰这种盲目的欲望成为预支生活的烟火。3文化影响层面上,,日渐形成的地球村,同时给广大年轻人输入西方透支生活主义,把透支明天的钱满足今天的快乐当做洒脱的生活态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快乐,因为现在年轻人都非常想得开,他感觉。现在这个社会生活很不容易,活着就要开心,所以说他们不会把钱省起来,不会说做一个省钱计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想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鞋子、衣服、手机、手表、化妆品…这些东西的诱惑力太大,再加上自己的虚荣心、攀比心,很多年轻人就选择了提前消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