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首富李嘉诚创业之初是做什么的?有哪些经历?
李嘉诚最开始是做中南钟表公司的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训言。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会看相的同乡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1948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扩展资料
李嘉诚旗下实业:
1,长江实业
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实)为长江集团的旗舰。长江集团是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国企业,集团在香港的成员包括三家同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上市公司。
2,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是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一向锐意创新,并勇于采用新科技,经营多元化业务,包括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地产发展与基建业务,以至技术最先进的电讯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嘉诚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训言。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会看相的同乡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1948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扩展资料
李嘉诚旗下实业:
1,长江实业
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实)为长江集团的旗舰。长江集团是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国企业,集团在香港的成员包括三家同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上市公司。
2,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是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一向锐意创新,并勇于采用新科技,经营多元化业务,包括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地产发展与基建业务,以至技术最先进的电讯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嘉诚
展开剩余78%
0
李嘉诚来到塑胶裤带公司做一名推销员时,塑胶裤带公司有 7 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竞争,是一种劣势条件下的不平等的竞争。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 个月,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拼搏。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别人做8 个小时,他就做 16 个小时。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人,更像一个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好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十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察颜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正是这两点,使他后来居上,销售额不仅在所有推销员中遥遥领先,而且是第二名的 7 倍!
李嘉诚做事,从来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不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了, 而是在本职工作内干出非凡的业绩的同时,还利用推销行业的特点,捕捉了大量的信息。他注重在推销过程中搜集市场信息,并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经过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诚经过详细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他协助老板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李嘉诚因此于一年后被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 18 岁。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逐渐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 20 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艳羡。到了这一步,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只不过,这一次,李嘉诚不是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而是要开创自己的事业——— 他要办一个工厂,自己当老板!
李嘉诚始终信奉“勤能补拙”,相信吃苦耐劳是创业的重要资本。虽然身为老板, 他仍是当初做推销员时的那种老作风,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
他最初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每天大清晨就外出推销或采购,由于交通不便,等他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
他从不打的,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他的性情,是那种温和沉稳、不急不躁的人,但走起路来却快步如风。
中午时,李嘉诚急匆匆地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都是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找地方坐。
当然,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当长江厂刚一盈利时,李嘉诚就抽出钱来,尽量改善伙食质量和就餐条件,以稳定员工队伍。
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吝啬之人,他的部下却说他“悭己不悭人”。他一片真诚对待员工,使长江厂具备了稳固的凝聚力。草创时期的长江厂虽然条件异常艰苦,却基本没有工人跳槽。后来,长江厂遇到困难,工人们一样同心同德,共渡难关。员工是企业的 根本,善待员工,是从小做大的一条基本原则。道理很简单,员工与老板相比,最大的赚家当然是老板。
另外,李嘉诚这种敢于尝试的决心也值得钦佩。一点研制经验都没有的他,竟然造出了机器。这在常人看来简直是奇迹。其实,常人之所以觉得这也难,那也难,是因为没有去尝试,一旦投入地去尝试,也许发现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简单得多。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手操持。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 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
尽管如此忙碌,李嘉诚依然不忘业余自学。李嘉诚的心中有危机感: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如果不尽快补充新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抛弃。
为节省时间,李嘉诚吃在厂里,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妹。李嘉诚就这样事必躬亲,不仅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也使他对全厂每一个环节的情况都了如指掌,管理十分细致。此外,做老板的这般拼命,也给全厂员工起到了榜样作用。
企业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长,任何失误,都可能给航船带来灭顶之灾。李嘉诚承认, 他创业之初不是个出色的船长。他说,人们称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过很多挫折和磨难,才悟出一些经营的秘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