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拉伸或压缩过程中,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应力有微小的增加,而应变却急剧增长的现象,称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时的正应力就是材料的屈服应力。
流体的屈服应力是指对于某些非牛顿流体,施加的剪应力较小时流体只发生变形,不产生流动。当剪应力增大到某一定值时流体才开始流动,此时的剪应力称为该流体的屈服应力。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1、温度
温度升高,屈服应力下降。通常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随温度上升,原子热振动增大,点阵间距增加,弹性模量下降,晶格对位错运动的阻力也下降。
不过,不同基体的晶体结构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三种常见结构的单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与温度的关系是,体心立方结构最敏感,密排六方次之之,面心立方最不暾感。其二是温度上升,阻碍位错运动的因素可借热激活和原子扩散等过程得到克服。
2、变形速度
凡和原子扩散有关的位错运动阻力必然要受到变形速度的影响。一般说来,变形速度上升相当于温度下降,通过测试普通碳钢的屈服应力与加载速度的关系。
可得在加载速度≈10N/mm2/s附近时大致相当于得到最低和稳定的屈服应力值。所以,为了测得可比的屈服应力,标准试验方法中通常规定的加载速度应<30N/mm2/s。
3、应力状态
同一材料在不同加载方式下,有着不同的屈服应力。这是因为,从实质上看只有切应力才引起材料的塑性变形,而不同的应力状态下,材料中一点所受到的切应力分量和正应力分量的比值不同,即软性系数α不同。
α愈大即切应力相对愈大的应力状态下,其有效屈服强度就愈低,反之愈高。所以,按不同加载方式如扭转,拉伸,弯曲,三向不等拉伸所得到的有效屈服强度一个比一个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服应力
在塑性变形阶段,实际应力曲线上每一点的应力值,都可理解为材料在相应的变形程度下的屈服点。
如果卸载后反向加载,由拉伸改为压缩,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试验表明,反向加载时,材料的屈服应力较拉伸时的屈服应力有所降低,出现所谓反载软化现象。反向加载时屈服应力的降低量,视材料的种类及正向加载的变形程度不同而异。关于反载软化现象,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正向加载时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