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近视的研究报告

要统计表... 要统计表 展开
 我来答
碎星疯
2011-05-21 ·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碎星疯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采纳数:688 获赞数:4417
视保行业4年从业经验;熟悉店面运营管理、店面成交、团队组建管理、商务谈判、招商加盟;精通眼科视光学。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眼在调节松弛情况下,使5米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物像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弥散环,称为近视。说通俗点,近视即指青少年长期用眼不当导致眼疲劳,睫状肌紧张,晶体凸度加大,看近的清楚,看远的模糊,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
  第一节 近视的原因

  医学界对近视眼的确切成因的认识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大致划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体质因素:
  1、遗传因素:
  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遗传因素在近视眼的形成中起着很大作用。首先,近视发病率在种群间存在着明显差别。例如,亚洲人里,中国人和日本人是近视眼的高发人群,中国的维吾尔族远视多于近视,欧洲以犹太人近视高发,埃及人和阿拉伯人近视眼比较多。另外,有些家族中,大眼镜小眼镜代代相传,这是家族性的遗传因素对近视眼形成的作用。中国的群体调查也证明,双亲都为高度近视者,子代50%为近视;双亲一人为高度近视者,子代约25%为近视;双亲表现正常者,子代约10%为近视。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长时间工作的影响下,易产生近视。
  3、营养体质学说:
  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以及叶黄素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

  第二节 近视眼产生的机理

  关于近视的形成,有很多说法,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目前医学界没有一致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眼肌牵拉学说:眼球外部有六块肌肉,即直肌四块和斜肌两块,控制眼球在眼眶内运动。贝茨博士因为,斜肌是调节工具,斜肌收缩时,眼睛看清近处。视近时,眼内直肌、上斜肌收缩,使眼球向上向下转动,如用眼过度它们持续性地保持收缩,致使眼球后极部隆起引起近视、斜视和散光。通过中国五千年道家养身文化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近视、散光和斜视都为功能性视觉问题,都是眼外肌长期过劳、紧张造成,它们是可以修复的。
  医学界不少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而美国哈佛医学院眼科专家贝茨博士却依据这一理论,研究开创一种贝茨博士护眼法,是通过训练脑与眼的放松、运动和协调一致,使之产生自然正常的清晰视力。
  (2)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人眼视近时,调节加大,集合加大,瞳孔缩小,把物体焦点调整到网膜上。若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睫状肌过度紧张,出现调节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若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
  (3)形觉剥夺学说:形觉剥夺学说由于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疾病,晶体后纤维增生,眼罩遮盖时间不适当等原因,使视网膜缺乏刺激,网膜锥体细胞活性降低,诱发近视,称为“视觉剥夺性近视眼”。
  (4)离焦学说:动物试验证明,过少环境,视野狭小,视近时间过长可诱发近视发生。
  (5)营养学说:人体缺乏营养时,视力也会受到影响。医学研究证实:视网膜黄斑区主要由叶黄素构成,叶黄素对黄斑区有保护作用,其中,有毒光线经聚焦后其能量加倍增加,叶黄素被大量消耗,以化解有毒光对黄斑区的损害。为了不被光伤害,眼睛黄斑区只有采取躲避的办法,奋力调节眼球,使眼前后轴加长,所以易产生近视。

  第三节 近视眼的分类

  1.按屈光程度分为:
  (1) 轻度近视眼:小于-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
  (2) 中度近视眼:-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
  (3) 高度近视眼:大于-6.00D(600度)常引起眼底并发症
  若大于-10.00D(1000度)眼底并发症严重的称病理性近视,又称恶性近视,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2.按屈光原因分为:
  (1)轴性近视: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每增加1mm,近视度数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2)曲率性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介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还可见于晶体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
  (3)屈光指数性近视:眼轴基本正常,由于眼内各屈光成分异常所致,当屈光间质的折光率变化(增高)时,临床上主要见于房水、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易造成近视。
  3.按病理变化分:一般近视属于单纯近视。眼球内仅有近视弧、豹纹状眼底的改变。进行性近视眼也叫病理性近视眼,大多开始于幼儿时期,此后度数一般不再增长。此类近视除了视力下降外,视网膜、玻璃体、眼底也有一些病理改变,有些病例即使戴镜矫正也达不到正常视力。
  4.按病情分为:
  医学界常规将近视眼分为假性近视眼、真性近视眼和混合性近视眼三种。
  (1)假性近视眼总起来说就是用眼不卫生,看书学习时间太长,近距离学习时间太久,诱发睫状肌紧张和痉挛,导致远视力下降,这种近视是可逆的,称为调节性近视,俗称假性近视眼。
  假性近视眼的特点是远视力低于近视力,但眼球前后径并没有加长,眼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仅仅是生理机能的改变,通过休息训练和治疗可恢复正常视力,这种近视具有可逆性。此阶段多不被人重视,继续发展下去,眼球的前后径变长即可形成真近视。
  (2)真性近视眼是指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从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而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晰的图像,称为真性近视。主要因为眼球前后径长及屈光系统折射不够强导致近视。
  真性近视的特点:真性近视是器质性的病变,由于眼轴伸长及角膜屈光度决定的,与调节无明显关系。多见于年龄较大,发病时间较长,屈光度较高者。散瞳验光可以鉴别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3)混合性近视也叫中间性近视或者半真性近视。它是指平时呈现近视状态,使睫状肌麻痹后或者雾视后近视的屈光度降低,但还不会全部消失,称为混合性近视。这类近视的发生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调节松弛后,减少屈光度是调节紧张形成的近视部分(即假性近视部分),余下的屈光度则是器质性因素的结果(即真性近视)。
  在刚发生视力下降时,一般多为假性近视,或混合性近视,治疗后可恢复正常视力,只要方法得当,控制到位,就一定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万不可听之任之,错失最佳治疗时期。

  第四节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视力减退主要是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双眼易疲劳,眼睛干涩,频繁眨眼,甚至记忆力减退,有的出现眼位偏斜现象,近视眼多见隐外斜。中高度近视眼患者可有眼球突出情况,俗称“金鱼眼”。近视早期出现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晚期出现眼底改变,产生并发症。如玻璃体混浊,黄斑部改变,后巩膜葡萄肿,青光眼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6—8倍。

  第五节 近视眼的危害

  1、 眼部改变:早期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眨眼等不适感,随着近视的发展和度数的加深,会出现多种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剥离、黄斑变性、继发性白内障、青光眼等,有的甚至失明。会给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便。
  2、影响学习效率:近视最早最直接的表现是容易产生视疲劳,精力难以集中以及情绪烦躁甚至头晕等现象,能造成记忆力降低和学习兴趣减退等不良后果。
  3、限制就业选择:视力低下易使部分学生形成避免户外活动的倾向,不久以后可能导致体质虚弱,影响孩子形成拼搏、进取、积极上进的心态。更严重的是,视力障碍会使青少年遇到一系列就业限制,由于视力不过关而遭遇“限考”的考生逐年增多,裸眼视力低于1.0不能报考军事学院、某些医学专业、航海、航空、地质、化学分析等专业,对从小立志欲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4、导致身心异常:近视不仅会诱发产生一些眼部疾病,对整个身心健康的发育都会构成严重危害,使青少年出现封闭、保守、脆弱及较为严重的人格缺陷。
  5、遗传给下一代: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有一人属于高度近视,就会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是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则孩子50%会成近视。因此保护孩子的视力,不仅给子女一个清晰的视野,更为子孙视力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一代人近视了,就可能代代相传。
婉转八字调和2859
2012-10-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59
展开全部
不知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