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弊端是什么?
儒家作为正统思想存在千年之久,有其进步意义,今天谈到弊端的话,我认为最大的弊端就是礼制。儒家可谓成也礼制,败也礼制!
为何这样说?武王伐纣分封诸侯,周公制礼,礼是起到一个约束作用的东西!把人分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人享受对应的待遇,做对应的事,不能越礼!
当然,在周初比较松散的分封制社会,礼制是最完美的统治方式!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礼崩乐坏,僭越现象层出不穷,礼制崩坏!此时孔子提出恢复周礼,以仁治天下!
首先强调阶层观念,是诸侯就做诸侯该做的事情,是大夫就做大夫该做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西周的礼仪制度约束各层级!在封建帝制时代,这种约束作用,是对皇权的合法保护,尤其是后来董仲舒结合天人感应之后,儒家思想备受青睐,自此成为中国正统思想!
然而儒家思想的弊端也为封建统治者继承了下来!
秦以法治天下,天下行秦法,一切依法行事,这样的话,没有权贵阶层,皇子犯法也要依法惩办,更不要说官员了!索性秦朝皇室被屠戮殆尽,而秦朝的官员自感做的太不舒服,索性不跟大秦混了!法制在人性面前,彻底失败了!
封建统治者有鉴于此,不能像秦一样做孤家寡人,必须要有特权阶层,大家一起坐享天下,升官发财不是更好?特权阶层必须有制约啊,此时儒家登场,皇上不用怕,君权神授啊,谁敢违背天意谁敢造次?
为此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成熟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强化皇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帮皇帝笼络了一批升官发财的读书人一起坐天下!特权阶层形成!因此,官官相护形成了,利益集团形成了!当皇帝与官员集团做的太过分的时候,就会发生农民起义!
多次的农民起义,推动了多次的改朝换代,儒家思想不断改进,在阶层框架下,又诞生了约束百姓的三纲五常人伦道德,将百姓死死的束缚着,无法解脱!推向了统治的对立面!
最终在地主与农民之间诞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他们没有礼制的束缚,当他们的炮火燃遍天下的时候,葬送了整个的礼制天下,皇帝与他的官员们被百姓无情的抛弃了!
综合来看,儒家思想成也礼制,败也礼制!因礼制而兴,因礼制而亡!在固有的框架下,结合亲情人伦形成的宗法小家族制,以及君臣家国制。最终因为过于僵化,使整个华夏丧失活力,缺乏进取,制度最终走向腐朽!
一、造成不平等社会;二、注重道德说教,不重视行动;三、重视道德化,不重视法制。
01、造成不平等社会。我们民族可以时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当然这也是君主刻意为之,推崇儒家思想对于君主是有好处的,儒家讲究君权神授,君主就是天子,是天下的主宰,又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虽然有利于国家统治,但显然会造成很多不平等。
虽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平等,但在古代很多东西都是有等级的,就连人这个身份都是有区别的,有的人身份就是高,举个例子,如果按照古代身份区分,就出现一等人、二等人、三等人、四等人这样的,这种身份不平等是从本质的不平等。
人有三六九等,男女也有高低之分,这个其实大家都知道,古代时候女性地位是要比男性地位低的。很多规定都是针对的女性的,比如什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这些都是对于女性的要求,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02、注重道德说教,不重视行动。儒家很多思想确实很不错,让人们有道德感,明辨是非,但儒家一般只负责说。他们在道德说教这方面是非常流弊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如圣人一样,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而且他们不注重行动,我说所谓的行动是指造福百姓的是实际行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影响着整个古代,但是读书很多时候都是吹流弊厉害,造福百姓还得靠行动的。比如发明家,发明家在古代被称为奇淫巧技,这话多是贬义的意思。
在史书上的记载我们也可以发现,对于发明这方面其实记载都是比较少的,一个被儒家打压的行业,自然是没人关注,这显然是不利于国家社会的进步。
03、重视道德化,不重视法制。儒家对于道德要求非常高的,这种道德是一种统一的标准,但这个统一标准又没有表明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儒家用这种道德去治国,也就是所谓以礼治国,以礼代替法。一个国家的要长治久安,必然需要法律的,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真理了。
而儒家想的无疑是一个乌托邦,希望人们靠道德的力量去约束自己,当然这必没有错,重要的是它反对法制。没有法制仅靠道德是不行的,比如,在古代也是有法律的,但是一般人判案子很少用法律。
就连皇帝处理一些贪污案或者其他什么事情时,都是根据道德来判定的,例如这人什么德行败坏啥之类的,都是这样的。古时候冤枉多,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