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买房的7条避坑指南
很多第一次买房的朋友会在后台问我们一些具体的购房建议。
问题比较多,有时会难以顾及。
但第一次买房,总归是有一些方法论和大的原则,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上车购房者需要注意的购房原则。
对于首次上车的用户而言:
1)第一次买房预算有限,因此在产品和地段两个维度的选择都有限。
2)未来多半有置换的需求,因此对产品的流通性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
3)肯定有投资需求的成分在内,虽然我们常常说投资需求和自住需求,但是这两个需求实质上是难以分割的。
一个自住的人也一定有投资需求,希望自己的房子不断上涨,而一个有投资需求的人,为了实现房子的投资需求,必定要买一套满足居住需求的房子。
那么,第一次在上海买房的朋友,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一、买两房,不要买一房。
为什么?一房已经被主流市场淘汰了,大家可以想一下,现在新房市场上,除了前滩以外 ,一房基本上断供了。
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房的购买者要么是单身,要么是丁克,而这种购房群体还是相对小众,需求较少,市场供应也相对较少了。
那么二手房市场供应呢?
目前,上海的一房供应多集中在2000年以前。这样的一房多是1998年房改之前的历史产物,比如为解决工人住宿的工人新村。
而这样的户型往往居住体验也比较差,南北通透就不要想了,室内多是暗厅,浪费面积的过道还不少。
图片来源:链家
所以,尽量不要买一房。
一来,未来接盘者会比较少,二来,这么差的房型也将会是房型食物链的底端,未来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
第二、别买楼梯房,尽量买电梯房。
为什么? 很多人可能说了,楼梯房得房率高呀,上车盘当然是要买性价比最高的那一套呀!
此言差矣,楼梯房虽然得房率高,但买房是一个权衡的过程,得房率和上下楼效率比还是会败下阵来。
试想,你们家买了6楼楼梯房,得房率再高,每天上下班爬上爬下,也是很心累,即便你不觉得累,未来的租客和买你房子的人也会因此望而却步。
因此,尽量买电梯房。
第三、买板楼,别买塔楼。
大家千万别图便宜,一时冲动去买塔楼。
最近两年,一手房市场上推出了一些塔楼产品,但是去化效果都很差。
像普陀的高x领域、周浦的御x园、长风的沁x园、淞南的宝林枫x苑都是塔楼产品,去化效果都不太理想。
和眼下遍地的板楼相比,塔楼的居住体验,无论是房型的通透性、方正性、采光和日照都能轻易被秒杀。
而且大家如果留心,就会发现塔楼的年化涨幅也是跑不赢板楼的。
因此,无论为了未来有人接盘,还是为了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都要买板楼,不要买塔楼。
第四,近郊的板块中,选择通地铁的,通地铁的板块中,选择通成熟核心区的。
既然是上车盘,预算肯定有限,市区买不起,远郊没前途。 因此,只能选择近郊。而近郊板块中,一定要选择通地铁的,地铁是郊区最重要的配套没有之一(郊区一般没有好学校)。
而在通地铁的板块中,一定要选择通往成熟核心区的。
因为城市的发展是呈现点状辐射的规律,而率先辐射的一定是与发达地区交通通达性最好的片区。
比如说徐家汇,而不要选择通往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的核心区,比如说北外滩,东外滩。
第五、选择板块的同时,不要忘记选择区域。
我们选择板块的同时,不仅仅是在选板块,同时还在选择所属的行政区域。 而一个城市的区域行政能力是有差异的。
判断一个区域的行政能力,可以看区域中心的成熟度,区域的规划落地进度,区域的配套完善程度
比方说,闵行华漕配套发展初期,政府就引进COSTCO,并且牵手华师大落地九年公办教育,这一系列强势配套的引进也说明闵行的行政能力是非常强的。
第六、板块内最好有大量的已拍空地。
选择板块有一个诀窍是: 看板块内的已拍空地有哪些。
一则证明板块的发展并未成熟,还有升值空间。
二则大量空地已经被拍卖,也就是说板块发展已经提上日程,红利兑现指日可待。
当然这里面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说,房企囤地,项目烂尾。
所以也要看准了靠谱的开发商,最好找一些有成功开发经验的房企,例如瑞安,对于小开发商,跨行开发商还是要慎重。
如果是宅地,若土拍价格上涨,房价大概率会水涨船高,从而带动周边二手房价格的上涨。
如果是商业地块,随着配套的完善,房价也会随着板块的成熟而迎来一波上涨。
第七、最好的上车时机:现在!
今年的新房市场告诉我们,刚需市场遇冷,外郊环的刚需普遍认筹率不高,反而内环内的千万豪宅热的发烫。
难道是上海没有刚需了吗?
当然不是。
仔细看看这些数据,你会发现外郊环的刚需盘存在严重的供需错配的现象, 像 松江的泗水和鸣照样热的发烫,认筹率一二百是常有的事,而像其他项目的认筹率则一落千丈,认筹率仅为二三十。
郊区从来不缺供应,郊区缺的是地铁性价比品质盘。
而这样的认筹率告诉我们,这样的刚需盘仍然存在被低估的现象。
因此,最好的上车时机,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