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摘抄 摘抄一篇美文,要有好段,点评(手法等),感受。 每天就要
摘抄一篇美文,要有好段,点评(手法等),感受。明天就要上面的打错了。please快点!!!!!...
摘抄一篇美文,要有好段,点评(手法等),感受。 明天就要
上面的打错了。
please快点!!!!! 展开
上面的打错了。
please快点!!!!!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花:“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的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英语经典美文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最美丽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挺秀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度地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到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渐渐地,山谷里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人们,从城市、从乡村,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赏析」林清玄先生笔下的“百合花”不仅开在了断崖上,也确如标题所言开在了我们的“心田上”。这样一株与杂草同生在断崖上的“百合”,却有着与“杂草”不一样的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实干家,“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在它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也遭遇了所有奋斗者都难以避免的又一种考验:周围庸者(如杂草、蜂蝶、鸟雀)的讥讽和鄙夷。但它不动摇、不游移,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开满了山谷。
「赏析」林清玄先生笔下的“百合花”不仅开在了断崖上,也确如标题所言开在了我们的“心田上”。这样一株与杂草同生在断崖上的“百合”,却有着与“杂草”不一样的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实干家,“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在它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也遭遇了所有奋斗者都难以避免的又一种考验:周围庸者(如杂草、蜂蝶、鸟雀)的讥讽和鄙夷。但它不动摇、不游移,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开满了山谷。
展开全部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o)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欋(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赏析
1.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赏析
春之怀古以通过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文中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例如文章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拟人、排比、叠句、比喻四种艺术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在后面的几段中,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开头,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而这句话恰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从“云端”、“山麓”、“荒村”到“篱落”,笔触所及犹如匀润的弧线,自然、流畅而又干净利落,一如一丝不苟的 “工笔画”,而到了“小鸭的黄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则忽然变成了“泼墨画”一样,浓浓的春意瞬间流淌于纸上,一下子将温软、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样淋漓尽致的推倒了我们的眼前。
春来了,不仅温柔却更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蛮”。 “惹哭满天的白云”、“斗急一城杜鹃花”、扬起漫天的飞絮这都是她的杰作。有一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其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来,人们的心情便如赢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激动、兴奋、难耐不已!作者在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充分发挥了“拟人”这一修辞的妙用:“惹”、 “斗”、“不讲理”、“不逻辑”、“苦守”、“抱着”、“攻陷”、“控制”……等等,让春在我们的眼前宛如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写文章,想象力是灵魂,没有想象力或者说不能让读者“浮想联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作者从 “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但是却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于“鸟儿”、“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
然而,倘若文章只是停留在对春天的闲情写生上,倒也只能算是一篇佳作而不能称之为美文的。我们在来看题目《春之怀古》,让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读到此处,我们才能明白,以上作者笔下的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但是在这种黑森林的狰狞面目面前,作者并没有心灵麻木的习以为常或者黯然神伤,而是十分坚定自己的信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受着作者文字和她执着信念的感染,我们的心灵也不禁升华,也想与作者一起去 “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了。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o)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欋(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赏析
1.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赏析
春之怀古以通过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文中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例如文章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拟人、排比、叠句、比喻四种艺术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在后面的几段中,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开头,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而这句话恰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从“云端”、“山麓”、“荒村”到“篱落”,笔触所及犹如匀润的弧线,自然、流畅而又干净利落,一如一丝不苟的 “工笔画”,而到了“小鸭的黄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则忽然变成了“泼墨画”一样,浓浓的春意瞬间流淌于纸上,一下子将温软、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样淋漓尽致的推倒了我们的眼前。
春来了,不仅温柔却更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蛮”。 “惹哭满天的白云”、“斗急一城杜鹃花”、扬起漫天的飞絮这都是她的杰作。有一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其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来,人们的心情便如赢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激动、兴奋、难耐不已!作者在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充分发挥了“拟人”这一修辞的妙用:“惹”、 “斗”、“不讲理”、“不逻辑”、“苦守”、“抱着”、“攻陷”、“控制”……等等,让春在我们的眼前宛如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写文章,想象力是灵魂,没有想象力或者说不能让读者“浮想联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作者从 “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但是却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于“鸟儿”、“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
然而,倘若文章只是停留在对春天的闲情写生上,倒也只能算是一篇佳作而不能称之为美文的。我们在来看题目《春之怀古》,让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读到此处,我们才能明白,以上作者笔下的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但是在这种黑森林的狰狞面目面前,作者并没有心灵麻木的习以为常或者黯然神伤,而是十分坚定自己的信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受着作者文字和她执着信念的感染,我们的心灵也不禁升华,也想与作者一起去 “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六月的微风拂过,打落记忆中沦落的清涩,身心清爽,从指尖沁到心底。僵直的身体在伫立中随着风的姿势摇曳。叶子轻轻的舞动,沙沙的声音让人迷醉着和煦的感动,感动在大音稀声的韵律里。我轻轻的脱落身上的汗渍,寻觅着曾经少年的心事,将自己清晰的送到模糊的记忆中去。
风是一只来自云端的船,满载着童年的憧憬,变幻着在水一方的心事。于是款步来到有水的地方,映着风走过的倒影,只是无法捕捉,任一缕缕惆怅在烟雾中消逝。风拂着水面漾起的涟漪,在纯净的视线里伸展。波光中舞动的轻柔曼妙,在阵阵潮湿的空气里沉醉、翻转。
衣袂在肆意的享受中变得零乱,像收拾不起的心情。将清愁抛洒,在风中飘起落下,凝聚成一张洁白的纸,呼唤童稚的回声,留下轻重的折痕,幻化成一只纸飞机,在风做道路的时光隧道中飞啊飞。空中划过的弯曲的弧线,是笑容、哭泣还有未做完的梦。当纸飞机一圈圈地滑行时,思绪也在一个个延续曾经的温度中畅游。飞机在缓缓的落下时,记忆便在波光中被揉碎了,而藏在风里心愿还在做着余音袅袅的怅惘。
云,飘来飘去,随风一起舞动,将我的愿望一起带上那片蔚蓝的天空。我在追寻那洁白的梦幻,轻飘飘,软绵绵,那是另人神往的摇篮。我遥望、奔跑,一直追逐到山的那一边。它依然离我那么近,那么远,我迷惑、怅惘,不知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奔跑,还是在守望的边缘等待?那棉絮的美,怎能不令人艳羡?它那千变万化的身段儿,怎能不令人神往?阳光照在它身上,它用身体遮住阳光的脸,于是它柔美的线条又渡上了金色的光彩,它一会儿幻成一匹马,一会儿又幻成鱼,一会儿连绵起伏,一会儿又浪花朵朵。它美丽的像个少女,活泼的又像个孩子。我多想飞向它的身边,将它拥有。可我又不知怎样对待它,将它拥有?它在我心里是圣洁的花瓣儿,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
我常常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朵云,流光溢彩,来去自如。风是我的伴侣,和我一起在天空的海洋里肆意的游,我们学那虔诚的夸父,与太阳赛跑。风告诉我,我们留下了一段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故事。我告诉风,还不快跑,天堂里的夸父企盼着我们凯旋的身影。风开始猛烈,我的奔跑也开始激烈,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太阳将我的皮肤晒的乌黑,我向风笑笑,没什么,这是健康色。在奔跑中,我听到了夸父呐喊助威的声音,我看到了太阳赞赏的笑容。风说,奔跑是一种力量,我们忘了为什么追逐。我说,有时候追逐并不需要理由,因为那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太阳渐渐西行,我们抛洒着一路走过的点点滴滴,风说,那是雨。我说,不,那是潮湿的精灵,水的精魂。
暖暖的天国的雨,密密的斜织着,像散落的水帘。干燥的世界,在滴滴答答敲打声中变得潮湿起来。叶子变得更绿,空气变得更明,人们的心情也开始朗润起来。撑一把小伞在雨中漫步,任雨水敲打经年的心事,化成地上深深浅浅的水洼。远处的青山氤氲在缭绕的烟波里,让人不禁想起那如诗、如画、如歌、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烟雾弥漫的江上早已不见漂泊的渔船,而我的思绪还仍沉浸在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境里,不愿走出。
那暖暖的雨涤荡着多少历史的尘埃,只是我无法还原,无法清晰可见的去描摹古人的悲欢离愁。于我只能撑一把小伞,在前人走过的路上踱步,用青涩的思想去体味一段段幽远的故事,然后化作泥土,隐匿芬芳。雨水淅淅沥沥的落下,在小径的缝隙中溜走,宛如一个少女在幽咽中隐藏一段伤心的往事。透过雨帘看那灰蒙蒙的天空,风尘中又有多少故事不为人知呢?而我看到到仍只是一场雨,一条小路,一条孤独的江,还有我,撑一把小伞,在风雨中形单影支的伫立着。
那雨是潮湿的精灵,水的精魂。只是它让多少动人的故事都化作了泥土,连芬芳都在泥土中隐匿着。那散发到空气中的清香,或许是故事的寄托,或许是我可怜的遐想。我的泪水附和着雨水落下,分不清哪是雨,那是泪,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水的精魂。
夜,托出一丝微凉,风,轻嗅着窗前的茉莉,淡雅的馨香,汇成一丝温柔,醉了繁星无眠的夜晚。恰此时,我聆听到了一曲《一点凝烟》。古典轻柔的乐曲缓缓而来,像是一位失散已久的故友,跋涉千山万水寻我千百回,嫣然回首时,遇我在茉莉飘香的时刻。欣喜之中,我把心之锁弃于杨柳堆烟处,敞开心门迎接一首天籁之音。二胡与古筝的完美结合,一个清脆悦耳,让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一个悠扬忧郁,让人忍不住哀怨点点。阖上眼眸,任思绪飘成庄生的蝴蝶,烙上沧海月明的美丽,在蓝田日暖的广阔中,飞,飞去一点凝烟的境界。
古筝声声,一如寒了一冬的水,于春暖风清的季节,荡开了一腔柔美,一层层,一波波,泛绿萌潮。遥想,二十四桥明月夜,是箫声换做古筝曲,轻轻的讲述前朝遗憾的梦,一讲便是千年,尘世的风霜摇落了南国红豆,冰敷了天涯海内,为何,一点凝烟的乐曲绕做不散的音,响遍我心的每一个角落。古筝绕耳,是碧水的潺潺而流,每一个音符都如垂首而立的侍女,梨花如雪的容颜凋落在宫墙青柳处。古筝如水,载起多少人生的梦,飘起在红尘深处,多少年华,似水静流,如花美眷已是匆匆谢了花红。古筝丝丝,与冥想的意境里,盘成连绵群山,每一座峰,每一处捱,都牵扯着古老的传说。传说里,会有一位仙风道骨的隐士么?终日远离喧嚣,念着云卷云舒,君子慎于独的古训,溶入自然,看淡人生。这古筝曲堆成的山里,留下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车辙,深深浅浅的痕迹里,写着“知止而定,定而能静,静而能安,安而能虑,虑而能得的千古箴言。
二胡幽怨,在我听来,总是有着沁入骨子的寒冷,总是血泪般控诉什么。与这首乐里,二胡的韵律柔成烟,飞扬舒缓,飘逸如一条玉带,深情萦绕着古筝铺成的山,想象着,云烟弥漫中,山峰若隐若现,时而露一隅,时而全部隐匿,而那烟,就轻轻的围绕,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是那条名誉天下的白堤,由一座山延伸而出,烟就随了堤岸一路征尘飘来,不舍不弃,相偎相依,就有了西湖春晓的倾国倾城。二胡阵阵,缠绵低徊,如泣如诉,是一缕缕烟,碧水生成的烟,环绕笼罩着古筝流成的水,不愿散去,不肯飘开,依着水,呢喃着君生我未生的苍凉。一点点的凝聚,一丝丝的缠绕,终于筑成那座断桥。断桥该是布满残雪?不,烟的柔情溶化了雪,流进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法术中,见证千年等一回的誓言。二胡音律如烟,绕着山,环着水,山水相依,青烟曼舞,紫雾蒙蒙,此是人间仙境,畅游期间,饮一壶老酒,挂一把青剑在腰间,乘一叶扁舟,随水漂流,碧水之上,苍穹之下,风满衣袖,意满胸膛,何等惬意,如若真遂意,夫复又何求?
古筝叮咚,一声声,宛如晨钟暮鼓敲响了人间几度迷梦,唤起几多最真的记忆,是前尘里,吹起蒹葭的长风,掠过我稍有迷茫的心田,把一份难觅的清幽变成一粒种子,植入我的心田,我自当虔诚拜谒,让它繁茂成参天大树。二胡悠扬,一阵阵,宛如一把千年的拂尘,飘散着仙风清骨,拂去我心头的污垢,那些悲喜,就生成一颗流星,闪过一道痕迹,落向茫茫宇宙。回首天涯旧梦远,只听凝烟一点淡泣尘。夜色如水,乐声如水,淋湿了我微薄的衣袖,是乐撩人,亦或是人惹乐?
风是一只来自云端的船,满载着童年的憧憬,变幻着在水一方的心事。于是款步来到有水的地方,映着风走过的倒影,只是无法捕捉,任一缕缕惆怅在烟雾中消逝。风拂着水面漾起的涟漪,在纯净的视线里伸展。波光中舞动的轻柔曼妙,在阵阵潮湿的空气里沉醉、翻转。
衣袂在肆意的享受中变得零乱,像收拾不起的心情。将清愁抛洒,在风中飘起落下,凝聚成一张洁白的纸,呼唤童稚的回声,留下轻重的折痕,幻化成一只纸飞机,在风做道路的时光隧道中飞啊飞。空中划过的弯曲的弧线,是笑容、哭泣还有未做完的梦。当纸飞机一圈圈地滑行时,思绪也在一个个延续曾经的温度中畅游。飞机在缓缓的落下时,记忆便在波光中被揉碎了,而藏在风里心愿还在做着余音袅袅的怅惘。
云,飘来飘去,随风一起舞动,将我的愿望一起带上那片蔚蓝的天空。我在追寻那洁白的梦幻,轻飘飘,软绵绵,那是另人神往的摇篮。我遥望、奔跑,一直追逐到山的那一边。它依然离我那么近,那么远,我迷惑、怅惘,不知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奔跑,还是在守望的边缘等待?那棉絮的美,怎能不令人艳羡?它那千变万化的身段儿,怎能不令人神往?阳光照在它身上,它用身体遮住阳光的脸,于是它柔美的线条又渡上了金色的光彩,它一会儿幻成一匹马,一会儿又幻成鱼,一会儿连绵起伏,一会儿又浪花朵朵。它美丽的像个少女,活泼的又像个孩子。我多想飞向它的身边,将它拥有。可我又不知怎样对待它,将它拥有?它在我心里是圣洁的花瓣儿,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
我常常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朵云,流光溢彩,来去自如。风是我的伴侣,和我一起在天空的海洋里肆意的游,我们学那虔诚的夸父,与太阳赛跑。风告诉我,我们留下了一段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故事。我告诉风,还不快跑,天堂里的夸父企盼着我们凯旋的身影。风开始猛烈,我的奔跑也开始激烈,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太阳将我的皮肤晒的乌黑,我向风笑笑,没什么,这是健康色。在奔跑中,我听到了夸父呐喊助威的声音,我看到了太阳赞赏的笑容。风说,奔跑是一种力量,我们忘了为什么追逐。我说,有时候追逐并不需要理由,因为那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太阳渐渐西行,我们抛洒着一路走过的点点滴滴,风说,那是雨。我说,不,那是潮湿的精灵,水的精魂。
暖暖的天国的雨,密密的斜织着,像散落的水帘。干燥的世界,在滴滴答答敲打声中变得潮湿起来。叶子变得更绿,空气变得更明,人们的心情也开始朗润起来。撑一把小伞在雨中漫步,任雨水敲打经年的心事,化成地上深深浅浅的水洼。远处的青山氤氲在缭绕的烟波里,让人不禁想起那如诗、如画、如歌、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烟雾弥漫的江上早已不见漂泊的渔船,而我的思绪还仍沉浸在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境里,不愿走出。
那暖暖的雨涤荡着多少历史的尘埃,只是我无法还原,无法清晰可见的去描摹古人的悲欢离愁。于我只能撑一把小伞,在前人走过的路上踱步,用青涩的思想去体味一段段幽远的故事,然后化作泥土,隐匿芬芳。雨水淅淅沥沥的落下,在小径的缝隙中溜走,宛如一个少女在幽咽中隐藏一段伤心的往事。透过雨帘看那灰蒙蒙的天空,风尘中又有多少故事不为人知呢?而我看到到仍只是一场雨,一条小路,一条孤独的江,还有我,撑一把小伞,在风雨中形单影支的伫立着。
那雨是潮湿的精灵,水的精魂。只是它让多少动人的故事都化作了泥土,连芬芳都在泥土中隐匿着。那散发到空气中的清香,或许是故事的寄托,或许是我可怜的遐想。我的泪水附和着雨水落下,分不清哪是雨,那是泪,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水的精魂。
夜,托出一丝微凉,风,轻嗅着窗前的茉莉,淡雅的馨香,汇成一丝温柔,醉了繁星无眠的夜晚。恰此时,我聆听到了一曲《一点凝烟》。古典轻柔的乐曲缓缓而来,像是一位失散已久的故友,跋涉千山万水寻我千百回,嫣然回首时,遇我在茉莉飘香的时刻。欣喜之中,我把心之锁弃于杨柳堆烟处,敞开心门迎接一首天籁之音。二胡与古筝的完美结合,一个清脆悦耳,让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一个悠扬忧郁,让人忍不住哀怨点点。阖上眼眸,任思绪飘成庄生的蝴蝶,烙上沧海月明的美丽,在蓝田日暖的广阔中,飞,飞去一点凝烟的境界。
古筝声声,一如寒了一冬的水,于春暖风清的季节,荡开了一腔柔美,一层层,一波波,泛绿萌潮。遥想,二十四桥明月夜,是箫声换做古筝曲,轻轻的讲述前朝遗憾的梦,一讲便是千年,尘世的风霜摇落了南国红豆,冰敷了天涯海内,为何,一点凝烟的乐曲绕做不散的音,响遍我心的每一个角落。古筝绕耳,是碧水的潺潺而流,每一个音符都如垂首而立的侍女,梨花如雪的容颜凋落在宫墙青柳处。古筝如水,载起多少人生的梦,飘起在红尘深处,多少年华,似水静流,如花美眷已是匆匆谢了花红。古筝丝丝,与冥想的意境里,盘成连绵群山,每一座峰,每一处捱,都牵扯着古老的传说。传说里,会有一位仙风道骨的隐士么?终日远离喧嚣,念着云卷云舒,君子慎于独的古训,溶入自然,看淡人生。这古筝曲堆成的山里,留下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车辙,深深浅浅的痕迹里,写着“知止而定,定而能静,静而能安,安而能虑,虑而能得的千古箴言。
二胡幽怨,在我听来,总是有着沁入骨子的寒冷,总是血泪般控诉什么。与这首乐里,二胡的韵律柔成烟,飞扬舒缓,飘逸如一条玉带,深情萦绕着古筝铺成的山,想象着,云烟弥漫中,山峰若隐若现,时而露一隅,时而全部隐匿,而那烟,就轻轻的围绕,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是那条名誉天下的白堤,由一座山延伸而出,烟就随了堤岸一路征尘飘来,不舍不弃,相偎相依,就有了西湖春晓的倾国倾城。二胡阵阵,缠绵低徊,如泣如诉,是一缕缕烟,碧水生成的烟,环绕笼罩着古筝流成的水,不愿散去,不肯飘开,依着水,呢喃着君生我未生的苍凉。一点点的凝聚,一丝丝的缠绕,终于筑成那座断桥。断桥该是布满残雪?不,烟的柔情溶化了雪,流进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法术中,见证千年等一回的誓言。二胡音律如烟,绕着山,环着水,山水相依,青烟曼舞,紫雾蒙蒙,此是人间仙境,畅游期间,饮一壶老酒,挂一把青剑在腰间,乘一叶扁舟,随水漂流,碧水之上,苍穹之下,风满衣袖,意满胸膛,何等惬意,如若真遂意,夫复又何求?
古筝叮咚,一声声,宛如晨钟暮鼓敲响了人间几度迷梦,唤起几多最真的记忆,是前尘里,吹起蒹葭的长风,掠过我稍有迷茫的心田,把一份难觅的清幽变成一粒种子,植入我的心田,我自当虔诚拜谒,让它繁茂成参天大树。二胡悠扬,一阵阵,宛如一把千年的拂尘,飘散着仙风清骨,拂去我心头的污垢,那些悲喜,就生成一颗流星,闪过一道痕迹,落向茫茫宇宙。回首天涯旧梦远,只听凝烟一点淡泣尘。夜色如水,乐声如水,淋湿了我微薄的衣袖,是乐撩人,亦或是人惹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