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代学者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我喜欢读书,喜欢在一字一句的品味中洗炼自己。
平庸者,无所事是,无事生非,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我不想平庸,故将更多的业余时间用来读书、看报。一则以知识丰富自己,二则了解世事、感受时代精神。
俗话说:“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任何丑陋愚昧,都将与智慧一起在书中呈现给你,让你回味沉思,同悲同喜……这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立理想信念,使人一心向学向善,摆脱低级庸俗大有裨益。
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他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你,让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青春作伴好读书,读书的感觉真奇妙。有潜心治学的,有应付学习的,有出于无奈被动看书的……。读书,不应是兴趣爱好,更应是充满个性的自觉行动。有选择、有深度和广度的读书,会使人充满理性、充满智慧的光芒。
让我们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利用书。让读书带给你睿智,从书本和生活中,学会做人与生活。
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幸福。读书的感觉还真不错。请你也尽早加入到读书者的行列中来吧!共同体验,共同拼搏,为营造学习型的社会而自觉读书,终生学习。
读书,没有理由
到底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
为了考试,升学,赚钱,陶冶情操……
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理由。然而,读书就真的需要理由吗?
当倔强的简·爱躲在光线暗淡的窗帘后,聪明的小于连藏在僻静的磨房里,他们读书又有什么理由?
如今的我们,书多了。没书看的烦恼是没有了,可却又抱怨没时间看书了。就算是真的能静下心来看书,有发现自己已很难把心收到书里。有时,看着看着,脑子便分了神,心里竟升起一种焦虑来,什么时候能把着本书看完?书,没变,变的是人,人变得越来越浮躁了。怪不得有人在报上说现在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可毕竟还有那么多读书人!从垂发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那么多捧着书就忘记一切的人!是什么把他们吸引到书中来的?是什么把他们从神奇的网络,眩目的肥皂剧中走进那整齐的黑色行列里,是什么让他们静守台灯?答案是书,有着无法比拟的魅力的书。信手拿来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则故事,便让你的世界又开始打开了一页窗户。这里可以发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里可以为你找到灵感,默契,也为你心灵找到滋养。
书,是你人生航船上的帆:风平浪静,顺水而行时,它丰富你的旅程;狂风恶浪逆流险滩时,它能给你动力,载着你的人生向着光明前进!读书吧,没有理由。
给读书一个理由
小涛
近年来,北京的书市越开越多,越开越火。众读书人无不欣欣前往,无不满载而归。笔者亦爱看书。可也许是由于工作的繁忙,也许是由于自身的懒惰,读书的进度往往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每每从书市归来,看着超负荷承载的书柜,新书不知该放于何处。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到《黄生借书说》中那句著名的开篇语——“书非借不
能读也”。文章通过谈论“借书”“买书”的不同,引出逆境能激发上进的深意。且不管其他,我们仅从读书角度来看,看借来的书是有理由的,因为“虑人逼取”;而买来的书不着急看也是有理由的,即可以留着以后再看。当可以看书的时候,累了、困了、没时间等等,却都成为响当当的不读书的理由。于是有人认为,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细想一下,人们为什么总是给自己找出那么多不读书的借口呢?为什么不踏下心来给自己找一个读书的理由呢?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列举了读书的100个理由,当然有很多理由是牵强附会的。比如“我无聊,所以读书”、“我怕世界末日,所以读书”。理由虽然近乎调侃,但其想读书的初衷总是好的。其实,读书的理由身边就有。
1、我要升职,所以读书这样的理由最为现实。人在职场,谁不想有个出头之日。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唯有做到理论与经验的完美结合,才能超越平凡的界限。不读书,哪里来的理论;不读书,你又有多少时间去积累经验。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积累升职的本钱,难道你会允许自己寻找不读书的理由吗?
2、开阔眼界,所以读书人生在世百年,认知总是有限的。如果总是满足于关注身边的日常琐事,难免让自己的认知途径变得更为狭窄有限。当然,仅有少数人有机会周游世界,仅有极少数人能够关注世间的众生万千。但是读书却可以让你放眼世界,将无限广阔的空间陈列在你的眼前。可以说读书,正是一条开阔眼界的捷径。
3、积累谈资,所以读书有人天生不爱说话,也有人苦于不知道说什么。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谈资成为人们永远不嫌多的财富。无论历史现实,无论事件因果,书中总会有所记载。想想看,当友人们谈论一场战争的时候,你能道出冲突的历史根源;当人们谈论一场电影的时候,你能够讲解影片中不曾表述的细节,这将是一种无比美妙的感觉。
4、修身养性,所以读书为生计也好,为事业也好,我们每天疲于奔波。各种烦事、喜事、愁事、操心事如潮水一样袭来,以至于我们的心情也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态势。我们可望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我们渴望在闹市中寻求心灵的净化。读书吧,古代圣贤的哲理可以涤荡你的内心世界,现代伟人的论述也会为你点明生命的真谛。
5、填充思想,所以读书人云亦云的事,很多人不愿意做。拥有独到的见解,才能让人刮目相看。总之,有思想的人,才能处处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从何而来?读书自然是您不二的选择。
6、节省经费,所以读书这里节省的是你居家过日子的经费。当你想逛商场购物的时候,当你想去卡拉OK唱歌的时候,当你想去酒吧消费的时候,先从书架上找本书来翻翻。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华美讲究的修辞艺术,怎能不把你牢牢地吸引住。一盏台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的意境,定会让你沉浸于其中。消费的乐趣,怎能与之相比。
7、节省体力,所以读书此时读书一不需要跋山涉水,二不需要彻夜不眠。忙完一天的工作,只需手捧书卷,或躺或坐细细阅读,去体会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远离劳力之苦。即便读到困倦之时昏昏睡去,不也是一种极乐般的享受吗?
8、消遣娱乐,所以读书谁说读书只能是正襟危坐,谁说读书必须是经典长篇。一本笑话集锦,一部趣味题库,稍稍开动脑筋,即可换取哈哈一笑。或是三五亲朋聚在一处,将谜语书上的题目一一猜透,不也可消除烦恼,娱乐身心吗?
9、识文断字,所以读书工作以来,作文章必是电脑,敲汉字总用拼音,忽然发现好多汉字变得如此陌生。想多认识些汉字,难道也像学英语那样背单词表吗?不必!只需找一本厚厚中文书来,管他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从头开始细细读来。别忘了,旁边放上一本《新华字典》,一旦遇到生字,速速翻查。待书看完,生字也已牢记在胸了。
10、消磨时光,所以读书这也许是最无奈的理由了。如果你真的整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那么读书吧。只要拿起书本,时间便会不知不觉地在字里行间溜走。你再也不会感到时间过得缓慢,再不会觉得生活空虚。有图书为伴,你就不会百无聊赖。只要你愿意,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每个人都会有读书的愿望,只是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渐渐远离了书本。我们读书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推翻那些不读书的理由。有这样一首歪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又冬至,收拾书箱过新年。”这说的是少年不求学上进,而作为成年人,不读书的理由不也是层出不穷吗?什么房间太冷,光线太强,声音太吵,蚊子太多等等。曾国藩曾经在一封家书里写道:“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总之,读书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赶快把那些“高束焉,庋藏焉”的书籍拿出来,享受读书的乐趣吧!
一千个读书的理由(转)
春读雪莱,夏读拜伦,秋读波德莱尔,冬读艾略特。
读美国书宜随随便便,读德国书宜正正经经,读法国书宜情感丰沛,读俄国书宜思虑清淅。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晨与妻子宜读纪伯伦,暮与情人宜读泰戈尔。少年恋爱读《维特》,中年情外读《廊桥》,老年多情读《歌德传》。
读莱蒙托夫要喝酒,读海涅宜高歌。读海明威宜舞剑,读卡夫卡宜流泪。读雨果宜沉思,读凡高须流血。
黑格尔宜读精要,尼采宜诵全文。大仲马宜一目十行,昆德拉宜反复回味。
读茨威格宜一气呵成,并马上重读一遍,读陀氏宜心智平衡,并每三年读一遍。
忙里偷闲略读华莱士,闲来无事细读托翁。催眠宜读海德格尔,失眠宜读福尔摩斯。讲课前宜读培根,讲演前宜读沙翁。峰会前宜读杜拉克,总结后宜读韦尔奇。
回首往事宜读《忏悔录》,展望未来宜读托夫勒。研究世界文明宜读亨廷顿,反思中国精神宜读费正清。
历史入门宜读汤因比,哲学入门宜罗素。艺术入门宜读丹纳,文学评论入门宜读韦克勒,美学入门宜读鲍葵尔,戏剧入门宜读布莱希特,经济入门必须读凯恩斯,军事入门宜读《战争论》,计算机入门宜读比尔盖茨。了解资本主义宜读布罗代尔。
解剖自我宜读弗罗依德,磋磨他人宜读弗洛姆。分析群体宜读荣格,现代禅学宜读铃木大拙,认知人类宜读列维--斯特劳斯。
受伤后读毛姆,得意处读惠特曼。忧郁时读川端康成,寂寞时读《鲁宾逊》。
清理思路宜读维特根斯坦,智力训练宜读波普尔。玄之又玄读胡塞尔,清之又清读德里达。
如想做世界第七读《相对论》,爱因斯坦说:懂得它的只有六人。如还不满意,宜读霍金。
如想试试能否成为作家,宜读《百年孤独》。两种结论:一是"我也能这么写",一是 "算了,让老马独步"。
与女学生谈话,宜谈《简爱》,如她不知,正好讲与她听,以示多情;与男青年谈话,宜谈希罗多德,这是唯一机会,以炫博学。
三岁宜鹦鹉学舌ABC, 七岁宜读《数码宝贝》,十岁宜读《哈利--波特》,二十岁宜读《丧钟为谁而鸣》,三十岁宜读《存在与虚无》,四十岁宜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五十岁宜读《战争与和平》,六十岁宜读《追忆似水流年》,七十岁宜读《圣经》。
平庸者,无所事是,无事生非,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我不想平庸,故将更多的业余时间用来读书、看报。一则以知识丰富自己,二则了解世事、感受时代精神。
俗话说:“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任何丑陋愚昧,都将与智慧一起在书中呈现给你,让你回味沉思,同悲同喜……这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立理想信念,使人一心向学向善,摆脱低级庸俗大有裨益。
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他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你,让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青春作伴好读书,读书的感觉真奇妙。有潜心治学的,有应付学习的,有出于无奈被动看书的……。读书,不应是兴趣爱好,更应是充满个性的自觉行动。有选择、有深度和广度的读书,会使人充满理性、充满智慧的光芒。
让我们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利用书。让读书带给你睿智,从书本和生活中,学会做人与生活。
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幸福。读书的感觉还真不错。请你也尽早加入到读书者的行列中来吧!共同体验,共同拼搏,为营造学习型的社会而自觉读书,终生学习。
读书,没有理由
到底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
为了考试,升学,赚钱,陶冶情操……
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理由。然而,读书就真的需要理由吗?
当倔强的简·爱躲在光线暗淡的窗帘后,聪明的小于连藏在僻静的磨房里,他们读书又有什么理由?
如今的我们,书多了。没书看的烦恼是没有了,可却又抱怨没时间看书了。就算是真的能静下心来看书,有发现自己已很难把心收到书里。有时,看着看着,脑子便分了神,心里竟升起一种焦虑来,什么时候能把着本书看完?书,没变,变的是人,人变得越来越浮躁了。怪不得有人在报上说现在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可毕竟还有那么多读书人!从垂发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那么多捧着书就忘记一切的人!是什么把他们吸引到书中来的?是什么把他们从神奇的网络,眩目的肥皂剧中走进那整齐的黑色行列里,是什么让他们静守台灯?答案是书,有着无法比拟的魅力的书。信手拿来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则故事,便让你的世界又开始打开了一页窗户。这里可以发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里可以为你找到灵感,默契,也为你心灵找到滋养。
书,是你人生航船上的帆:风平浪静,顺水而行时,它丰富你的旅程;狂风恶浪逆流险滩时,它能给你动力,载着你的人生向着光明前进!读书吧,没有理由。
给读书一个理由
小涛
近年来,北京的书市越开越多,越开越火。众读书人无不欣欣前往,无不满载而归。笔者亦爱看书。可也许是由于工作的繁忙,也许是由于自身的懒惰,读书的进度往往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每每从书市归来,看着超负荷承载的书柜,新书不知该放于何处。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到《黄生借书说》中那句著名的开篇语——“书非借不
能读也”。文章通过谈论“借书”“买书”的不同,引出逆境能激发上进的深意。且不管其他,我们仅从读书角度来看,看借来的书是有理由的,因为“虑人逼取”;而买来的书不着急看也是有理由的,即可以留着以后再看。当可以看书的时候,累了、困了、没时间等等,却都成为响当当的不读书的理由。于是有人认为,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细想一下,人们为什么总是给自己找出那么多不读书的借口呢?为什么不踏下心来给自己找一个读书的理由呢?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列举了读书的100个理由,当然有很多理由是牵强附会的。比如“我无聊,所以读书”、“我怕世界末日,所以读书”。理由虽然近乎调侃,但其想读书的初衷总是好的。其实,读书的理由身边就有。
1、我要升职,所以读书这样的理由最为现实。人在职场,谁不想有个出头之日。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唯有做到理论与经验的完美结合,才能超越平凡的界限。不读书,哪里来的理论;不读书,你又有多少时间去积累经验。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积累升职的本钱,难道你会允许自己寻找不读书的理由吗?
2、开阔眼界,所以读书人生在世百年,认知总是有限的。如果总是满足于关注身边的日常琐事,难免让自己的认知途径变得更为狭窄有限。当然,仅有少数人有机会周游世界,仅有极少数人能够关注世间的众生万千。但是读书却可以让你放眼世界,将无限广阔的空间陈列在你的眼前。可以说读书,正是一条开阔眼界的捷径。
3、积累谈资,所以读书有人天生不爱说话,也有人苦于不知道说什么。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谈资成为人们永远不嫌多的财富。无论历史现实,无论事件因果,书中总会有所记载。想想看,当友人们谈论一场战争的时候,你能道出冲突的历史根源;当人们谈论一场电影的时候,你能够讲解影片中不曾表述的细节,这将是一种无比美妙的感觉。
4、修身养性,所以读书为生计也好,为事业也好,我们每天疲于奔波。各种烦事、喜事、愁事、操心事如潮水一样袭来,以至于我们的心情也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态势。我们可望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我们渴望在闹市中寻求心灵的净化。读书吧,古代圣贤的哲理可以涤荡你的内心世界,现代伟人的论述也会为你点明生命的真谛。
5、填充思想,所以读书人云亦云的事,很多人不愿意做。拥有独到的见解,才能让人刮目相看。总之,有思想的人,才能处处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从何而来?读书自然是您不二的选择。
6、节省经费,所以读书这里节省的是你居家过日子的经费。当你想逛商场购物的时候,当你想去卡拉OK唱歌的时候,当你想去酒吧消费的时候,先从书架上找本书来翻翻。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华美讲究的修辞艺术,怎能不把你牢牢地吸引住。一盏台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的意境,定会让你沉浸于其中。消费的乐趣,怎能与之相比。
7、节省体力,所以读书此时读书一不需要跋山涉水,二不需要彻夜不眠。忙完一天的工作,只需手捧书卷,或躺或坐细细阅读,去体会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远离劳力之苦。即便读到困倦之时昏昏睡去,不也是一种极乐般的享受吗?
8、消遣娱乐,所以读书谁说读书只能是正襟危坐,谁说读书必须是经典长篇。一本笑话集锦,一部趣味题库,稍稍开动脑筋,即可换取哈哈一笑。或是三五亲朋聚在一处,将谜语书上的题目一一猜透,不也可消除烦恼,娱乐身心吗?
9、识文断字,所以读书工作以来,作文章必是电脑,敲汉字总用拼音,忽然发现好多汉字变得如此陌生。想多认识些汉字,难道也像学英语那样背单词表吗?不必!只需找一本厚厚中文书来,管他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从头开始细细读来。别忘了,旁边放上一本《新华字典》,一旦遇到生字,速速翻查。待书看完,生字也已牢记在胸了。
10、消磨时光,所以读书这也许是最无奈的理由了。如果你真的整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那么读书吧。只要拿起书本,时间便会不知不觉地在字里行间溜走。你再也不会感到时间过得缓慢,再不会觉得生活空虚。有图书为伴,你就不会百无聊赖。只要你愿意,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每个人都会有读书的愿望,只是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渐渐远离了书本。我们读书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推翻那些不读书的理由。有这样一首歪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又冬至,收拾书箱过新年。”这说的是少年不求学上进,而作为成年人,不读书的理由不也是层出不穷吗?什么房间太冷,光线太强,声音太吵,蚊子太多等等。曾国藩曾经在一封家书里写道:“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总之,读书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赶快把那些“高束焉,庋藏焉”的书籍拿出来,享受读书的乐趣吧!
一千个读书的理由(转)
春读雪莱,夏读拜伦,秋读波德莱尔,冬读艾略特。
读美国书宜随随便便,读德国书宜正正经经,读法国书宜情感丰沛,读俄国书宜思虑清淅。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晨与妻子宜读纪伯伦,暮与情人宜读泰戈尔。少年恋爱读《维特》,中年情外读《廊桥》,老年多情读《歌德传》。
读莱蒙托夫要喝酒,读海涅宜高歌。读海明威宜舞剑,读卡夫卡宜流泪。读雨果宜沉思,读凡高须流血。
黑格尔宜读精要,尼采宜诵全文。大仲马宜一目十行,昆德拉宜反复回味。
读茨威格宜一气呵成,并马上重读一遍,读陀氏宜心智平衡,并每三年读一遍。
忙里偷闲略读华莱士,闲来无事细读托翁。催眠宜读海德格尔,失眠宜读福尔摩斯。讲课前宜读培根,讲演前宜读沙翁。峰会前宜读杜拉克,总结后宜读韦尔奇。
回首往事宜读《忏悔录》,展望未来宜读托夫勒。研究世界文明宜读亨廷顿,反思中国精神宜读费正清。
历史入门宜读汤因比,哲学入门宜罗素。艺术入门宜读丹纳,文学评论入门宜读韦克勒,美学入门宜读鲍葵尔,戏剧入门宜读布莱希特,经济入门必须读凯恩斯,军事入门宜读《战争论》,计算机入门宜读比尔盖茨。了解资本主义宜读布罗代尔。
解剖自我宜读弗罗依德,磋磨他人宜读弗洛姆。分析群体宜读荣格,现代禅学宜读铃木大拙,认知人类宜读列维--斯特劳斯。
受伤后读毛姆,得意处读惠特曼。忧郁时读川端康成,寂寞时读《鲁宾逊》。
清理思路宜读维特根斯坦,智力训练宜读波普尔。玄之又玄读胡塞尔,清之又清读德里达。
如想做世界第七读《相对论》,爱因斯坦说:懂得它的只有六人。如还不满意,宜读霍金。
如想试试能否成为作家,宜读《百年孤独》。两种结论:一是"我也能这么写",一是 "算了,让老马独步"。
与女学生谈话,宜谈《简爱》,如她不知,正好讲与她听,以示多情;与男青年谈话,宜谈希罗多德,这是唯一机会,以炫博学。
三岁宜鹦鹉学舌ABC, 七岁宜读《数码宝贝》,十岁宜读《哈利--波特》,二十岁宜读《丧钟为谁而鸣》,三十岁宜读《存在与虚无》,四十岁宜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五十岁宜读《战争与和平》,六十岁宜读《追忆似水流年》,七十岁宜读《圣经》。
展开全部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未等秋来冬已到,收拾书包好过年。一首儿歌道尽了饱受诗书之苦的儿童如何盼望过年放假的心情。刚从年假中收拾心情回来上班的你,是不是也在慨叹休假之少,亲人难聚?不过比古代读私塾的儿童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个暑假。这里就为您推荐今年暑假不可错过的一道大餐–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
日食是太阳月亮的”喜相逢”,日食不算罕见,全球范围内每年总要发生两三次,但全食只会覆盖全球1%的区域,就某一特定地区而言,大约三百年才能见到一次。因此2008、2009年可以说是中国的”日全食年”,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的8月1日的傍晚,日月相会,天狗吞日,由以中国新疆、甘肃一带观测条件极佳,引发全球性的”奥运日全食”热潮,来自全国全世界的上万天文发烧友云集西北。如果没有预先知道这次日全食,或者因西北过于偏僻难以此成行而导致您错过了这次日食,那么不要紧,2009年还有更好机会在江南水乡等待您。
本次日全食从印度西部开始,经中印、中缅边境进入我国,穿越长江流域进太平洋,经过琉球群岛,最后在太平洋中部结束。全食带宽度约250公里,包括了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中国所有的地区都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偏食。如果说去年的观测者们还要经历”早穿棉袄穿纱”,忍受风霜之苦,为的是看到持续一两分钟的日全食奇观,那么你可以在江南水乡里,穿着舒适的T恤衫,观看长达五分钟的”黑太阳”了。
以上海为例,上午8点23分26秒,月亮即开始”侵犯”太阳,逐步”蚕食”光明,9点36分46秒,”蚕食”完毕,大地陷入一片黑暗,必须打开城市灯光才能照明。此时鸟雀惊飞回巢,以为夜晚突然来临。这种突如其来的黑暗一直持续到9点41分48秒,太阳才逐步从月亮背后探出了头,悄悄地、坚决地把光明重新送回人间,11点01分37秒,月亮终于承认失败,完全退出日面,颓然隐藏在太阳的光辉之中再也看不见。
本次日全食是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观测范围最广的一次,最大食分为1.08,也就是说月面直径比日面直径要大8%。最长的持续时间为6.6分钟38.8秒,可惜这一地点是在太平洋上,我们在大陆上只能看到五分钟。在日食开始之前几个小时,月亮刚经过近地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又大又黑的月亮,下次看到这么长时间的日食要等到2132年了。
天文是”靠天吃饭”的职业,天文观测最怕阴雨天,日食观测也不例外。不过7月下旬的江南气象条件不算最佳,却也不算太坏。此时梅雨季节已过,阴雨的概率50-60%,整个全食带在我国跨度两千多公里,东边日出西边雨,总有晴朗的地方。
日全食最具视觉震撼力,烈日当空突然消失,万牲不安,百鸟回巢,甚至还因为气温下降而伴随阴风四起。不由得令人心生恐惧。因此历代王朝均视为”天变”,每逢日食天子要下阶向天”请罪”以避免更大的灾祸。更有意思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祭祀泰山时,天文官预言将有日食,竟然没有发生,群臣纷纷上贺表,认为这是天子的美德让老天收回了主意,是莫大的吉祥。其实这次日食实际还是发生了,只是时间略有偏差,中国地区看不到而已。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古人对日食的恐惧。即使在解放前后,一些偏远的地区在日食发生时仍然会敲锣打鼓驱赶”天狗”。
因此对日食的预言在各民族的文化中都很受重视,最著名的预测方法是所谓的”沙罗周”,由古巴比伦人发现,每过6585.3天,也就是223个阴历月,18年零11天8小时,日月食的发生情况就会大致重复。我国汉代三统历中记载了日月食有135个阴历月的周期,称为”三统历周期”。但这类周期都是比较粗略的,只能大致推算发生的日期而无法预报准确的食分、时间和可见区域。
1955年van den Bergh在沙罗周的基础上提出了”沙罗序列”(Saros series)的概念,一个序列典型的持续时间为12或13个世纪,包含70次或更多次日月食。每个时间内总有多个沙罗序列在运行,如2008年8月1日日全食属于126号沙罗序列,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则是136号沙罗序列的71次日食中的第37次。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的日全食,英国的爱丁顿爵士在这次日食过程中测量了星光经过太阳附近时的偏折效应从而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队论,这次日全食也属于136号沙罗序列,与本次日食相差5个沙罗周,也就是90年。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我们已经可以提前数千年预言日月食发生的细节。而日全食因为其特有的壮观景象和难得一见,而为许多爱好者或者称”日全食症患者”所追捧,相信你也决不愿错过这个百年难遇的良机。
日食是太阳月亮的”喜相逢”,日食不算罕见,全球范围内每年总要发生两三次,但全食只会覆盖全球1%的区域,就某一特定地区而言,大约三百年才能见到一次。因此2008、2009年可以说是中国的”日全食年”,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的8月1日的傍晚,日月相会,天狗吞日,由以中国新疆、甘肃一带观测条件极佳,引发全球性的”奥运日全食”热潮,来自全国全世界的上万天文发烧友云集西北。如果没有预先知道这次日全食,或者因西北过于偏僻难以此成行而导致您错过了这次日食,那么不要紧,2009年还有更好机会在江南水乡等待您。
本次日全食从印度西部开始,经中印、中缅边境进入我国,穿越长江流域进太平洋,经过琉球群岛,最后在太平洋中部结束。全食带宽度约250公里,包括了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中国所有的地区都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偏食。如果说去年的观测者们还要经历”早穿棉袄穿纱”,忍受风霜之苦,为的是看到持续一两分钟的日全食奇观,那么你可以在江南水乡里,穿着舒适的T恤衫,观看长达五分钟的”黑太阳”了。
以上海为例,上午8点23分26秒,月亮即开始”侵犯”太阳,逐步”蚕食”光明,9点36分46秒,”蚕食”完毕,大地陷入一片黑暗,必须打开城市灯光才能照明。此时鸟雀惊飞回巢,以为夜晚突然来临。这种突如其来的黑暗一直持续到9点41分48秒,太阳才逐步从月亮背后探出了头,悄悄地、坚决地把光明重新送回人间,11点01分37秒,月亮终于承认失败,完全退出日面,颓然隐藏在太阳的光辉之中再也看不见。
本次日全食是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观测范围最广的一次,最大食分为1.08,也就是说月面直径比日面直径要大8%。最长的持续时间为6.6分钟38.8秒,可惜这一地点是在太平洋上,我们在大陆上只能看到五分钟。在日食开始之前几个小时,月亮刚经过近地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又大又黑的月亮,下次看到这么长时间的日食要等到2132年了。
天文是”靠天吃饭”的职业,天文观测最怕阴雨天,日食观测也不例外。不过7月下旬的江南气象条件不算最佳,却也不算太坏。此时梅雨季节已过,阴雨的概率50-60%,整个全食带在我国跨度两千多公里,东边日出西边雨,总有晴朗的地方。
日全食最具视觉震撼力,烈日当空突然消失,万牲不安,百鸟回巢,甚至还因为气温下降而伴随阴风四起。不由得令人心生恐惧。因此历代王朝均视为”天变”,每逢日食天子要下阶向天”请罪”以避免更大的灾祸。更有意思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祭祀泰山时,天文官预言将有日食,竟然没有发生,群臣纷纷上贺表,认为这是天子的美德让老天收回了主意,是莫大的吉祥。其实这次日食实际还是发生了,只是时间略有偏差,中国地区看不到而已。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古人对日食的恐惧。即使在解放前后,一些偏远的地区在日食发生时仍然会敲锣打鼓驱赶”天狗”。
因此对日食的预言在各民族的文化中都很受重视,最著名的预测方法是所谓的”沙罗周”,由古巴比伦人发现,每过6585.3天,也就是223个阴历月,18年零11天8小时,日月食的发生情况就会大致重复。我国汉代三统历中记载了日月食有135个阴历月的周期,称为”三统历周期”。但这类周期都是比较粗略的,只能大致推算发生的日期而无法预报准确的食分、时间和可见区域。
1955年van den Bergh在沙罗周的基础上提出了”沙罗序列”(Saros series)的概念,一个序列典型的持续时间为12或13个世纪,包含70次或更多次日月食。每个时间内总有多个沙罗序列在运行,如2008年8月1日日全食属于126号沙罗序列,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则是136号沙罗序列的71次日食中的第37次。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的日全食,英国的爱丁顿爵士在这次日食过程中测量了星光经过太阳附近时的偏折效应从而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队论,这次日全食也属于136号沙罗序列,与本次日食相差5个沙罗周,也就是90年。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我们已经可以提前数千年预言日月食发生的细节。而日全食因为其特有的壮观景象和难得一见,而为许多爱好者或者称”日全食症患者”所追捧,相信你也决不愿错过这个百年难遇的良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春天正是读书天,夏日炎炎难以眠。
秋高气闷不好耍,严冬易熬忆往年。
春天正是读书天,夏日炎炎不能眠。
秋高气爽不能闲,严冬素果望来年。
春天正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难眠。
秋高气爽利用好,严冬忍耐惜时间
秋高气闷不好耍,严冬易熬忆往年。
春天正是读书天,夏日炎炎不能眠。
秋高气爽不能闲,严冬素果望来年。
春天正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难眠。
秋高气爽利用好,严冬忍耐惜时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