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还能存在150年?
唐朝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朝代!即使放在过往数千年的世界历史上来看,相较那些曾经湮没的强盛帝国,它也依旧表现的熠熠生辉。这个著名的朝代之所以被后世如此称许至今,除了帝国领土幅员辽阔,国力强盛之外,更重要是它是中华文明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开始强势向世界输出的朝代。它所开创出有名的“贞观盛世”、“开元盛世”成为历朝帝国向往的理想境界。
唐太宗李世民的为君之道,文治武功,更成为历朝帝王们心中的治国榜样和标杆。这个强大的帝国,上到帝王,下到普通平民百姓浑身都透出一股自信,这种自信甚至一直延续到如今,以至于国外的中国人聚居之处都要取名“唐人街”为荣!
唐朝所有的强盛,背后的支撑它的不外乎是经济军事以及文化。而经济是后两者基础中的基础。如果没有空前的经济繁荣,任何的强盛都是虚幻的。唐朝的经济的崛起,其主要因素的是基础建设。交通如果不发达,任何的商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以长安为例,它位于渭河南岸,渭河在潼关开始汇入黄河,唐朝时期的渭河,因为水量变化很大,又受到季节的影响,虽然也可以行船,但是制约很多。一旦水流减小,航船就会受到阻滞。有名的关中平原虽然称之为“沃野千里”,但是土地总量不多,所有产出的粮食根本不够供应京师。
所以,唐朝只能通过运河来运南方的粮食作为补充。这样漕运对于长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隋朝曾经修过的运河,但是,因为时间已久,充斥了大量泥沙,早就堵塞了。唐朝开始大力整修河道,修通后,东南的粮食特产通过这条运河运抵长安,商人们看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纷纷投入到其中,最后“商旅往来,船乘不绝”。
除了水路,长安的陆路也是四通八达。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往东过潼关到达洛阳;经过渭桥,可达太原;跨过灞河可以到达荆襄;西去散关可直达巴蜀;一次寒冬,商人们在东西两京的渑池道上,遇到大雪,车辆开始拥堵,最后导致“群队铃铎数千”。这种堪比北京下午四五点的马甸,当时就已经出现。可以想象那时的经济的繁荣程度。同时唐朝政府还在道路上设置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服务站一样的驿站,为过往商旅提供服务。当时的驿站制度,为三十里设置一个驿站。
全国陆地驿站一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一个。水上的驿站有一千三百三十个。水路相兼的驿站有八十六个。“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这简直是现在租车业务的翻版。南诸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开元遗事》记载,从临潼到长安,官道左右,都有商人在马路边卖酒。“量钱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乏,故路人号为‘歇马杯’”。
交通便利,经济如此繁荣,必然使得朝廷对于交通格外重视。所以,唐朝政府一再发布行政命令进行保护。唐代宗广德元年,朝廷发布命令,要求道路两旁严禁耕种,如果道路桥梁有破损,必须及时修补。到了大历八年,又发布命令,道路两旁不得有耕种以及砍伐树木。在朝廷的关心下,道路不致于被侵害,保持着商旅的贸易通畅。
对于商品质量的监督,则是唐朝政府促进健康的市场环境重要的方式。唐朝时期,朝廷规定商人所生产的商品不能粗制滥造。如果有用伪劣假冒产品进行出售交易的,被发现后,要罚没。质量不合乎规定的要退回到商家,不允许出售。
同时,对于商品的质量依靠等级鉴定进行定价。各个市场“每月旬别三等估”。所谓三等是“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在三等的基础上,还要“三贾均市”。也就是说,每十天规定一次物价,各种商品必须按照质量优劣分别定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别规定上等、次等、下等三种价格。“若参市而规自入者,并禁之”。如果有人“在旁高下其价”,扰乱市场的交易,则严厉禁止。这些规定,并非只针对长安一地,而是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在封建社会,奴婢和牛马被同等看待,两者都可以当成物品进行买卖。
不过虽然可以买卖,但是毕竟不同于普通物品,因此,又有另外的规定。譬如,“凡卖买奴婢牛马,用本司本部公验,以立券。凡卖买不和而榷固”。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验证,才能订立合同进行买卖。并且如果有争议,最后以合同进行断是非。这自然会减少买卖双方的矛盾,有利于商业贸易良性的进行。
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共经历二十一位皇帝,虽然“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危机四伏,但是,其强大的经济,以及由强大经济繁荣作为依托的政权,使得它即使经历如此大的内战依旧能够维持长达其后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其中重视经济贸易,是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