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败于王世充之后,为何不收拢部众,以图东山再起,反而降唐呢?
613年,李密助杨玄感起兵失败,四处逃窜,后来经王伯当引荐,来到瓦岗寨,在隋将张须陀围剿义军时,力主抗战取得胜利,又用计袭破隋军大粮仓兴洛仓并开仓济民,远近人心归附,瓦岗主翟让在众人的劝说下,让出首领之位给李密,称魏公。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队伍发展壮大,拥有大批谋臣武将,一时风头无二,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李密与翟让一派发生矛盾,翟让手下劝他取代李密,遂发生火并,李密杀死翟让,接收其原心腹徐世勣和单雄信等人,迅速稳定形势。火并翟让,既是李密独掌瓦岗领导权之时,也是义军分裂的开始。
瓦岗军把下一个目标定为隋东都洛阳,隋越王杨侗亲驻洛阳,手下有段达、王世充、元文都、韦津、皇甫无逸等将领,轮番与瓦岗军作战,互有死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618年,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东返,为避免腹背受敌,李密接受杨侗的封赐假意归附,全力对付宇文化及,在童山大败骁果军,宇文化及逃走。洛阳王世充趁李密兵疲将骄之时,带领二万精兵突袭瓦岗军,瓦岗军大败,邴元真、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等大将投降,王伯当也放弃金墉城,退守河阳,李密欲自杀,被众人阻止,一同商议何去何从。
当时徐世勣还占据重镇黎阳,李密打算前往,众人劝他说,徐世勣原是翟让老乡,杀翟让之际,被士兵砍中脖子差点杀死,虽形势所迫暂时屈服,如今兵败之际,前去投奔,恐怕后果难料,“徐世勣几至于死,今向其所,安可保乎”?苦思无策,想起李渊曾对他极为推崇,还说推举他为天下之主,又是同宗,如今穷途末路,似乎可以投奔他。后来李治王皇后的舅父柳奭进一步劝说“昔盆子归汉,尚食均输。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遇”。以刘盆子归顺刘秀受到礼遇一事作比喻。于是决定西往长安,投奔李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密这时的决定,可算明智,瓦岗极盛之时,拥兵百万,经过争夺洛阳多次战争,以一支义军单挑隋军主力,损伤甚多,杀死翟让,更是把义军推向分裂的状态,内部已开始面和心不和,如单雄信的降王世充,未必与杀翟让无关。而当时邙山一战,众将被俘的被俘,投敌的投敌,就算投奔徐世勣据守黎阳,也只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不可能再现极盛境况,后来的黎阳,李渊传檄而定可为明证。形势正如李密所说,“我有众百万,一朝至此,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