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中守旧派、洋务派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展开全部
洋务派思想:
首先,引入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打破了儒家思想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造就了近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新式人才。近代中国的落后、被动、挨打,证明了传统教育的落后和无能,虽然统治阶级上层不愿变革,但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不得不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以实现自救。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使传统教育中第一次出现了西学,呈现出中学与西学并列的局面。这实际上是在尊崇封建政治理论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引进外国语言文字、工艺技术、军事理论、自然科学等实用科学和技术,适应了我国新式企业兴起和国防近代化的需要。西学的实际作用愈来愈大,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威胁并冲击了传统的中学。在新式学堂中,虽然强调中学与西学并举,并特别强调中学是根本,但实际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西学均已超过中学。说明西学的作用和地位在日益增强,而中学的地位和作用则在日益降低。这对于变革旧的教育内容,培养新式人才无疑起了促进作用。其次,洋务派引进的新式教育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实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传播科学文化的种子,为我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多方面地传播科学文化和先进思想起了先锋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再次,洋务实业教育最终促成了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如以张之洞为首的后期洋务派不仅积极兴办各类近代教育,还在清末新政时期影响全国的废科举、兴学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张之洞看来,变通科举考试关系重大:“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科举始。”⑦科举不变,新型人才就不可能大批涌现,富国强兵自然就成为空谈。随着形势的变化和认识的深化,科举制度的弊端愈来愈凸显,张之洞对科举制度的看法由主张对其进行变通变为完全废止。
20世纪初,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张之洞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废科举、兴学校与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之间的关系,促使清朝政府终于下定废科举的决心,在中国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张之洞还会同张百熙和荣庆制定了“葵卯学制”,为兴办新式学校和发展近代教育提供了制度依据,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守旧派思想:
顽固守旧派的思想认识、言论以及在实践中的行为总体上说是应该受到批判和否定的,其思想言论多不可取,如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1]反对拜西方人为师的“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2]认为修铁路将导致“山川之灵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3]( P77)之类的封建迷信的思想言论更是荒诞无稽。但若仔细全面客观的分析,顽固守旧派的一些言论、思想和认识却有其合理、中肯的一面,具体论述如下:
一、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非所有顽固守旧派都认为是“奇技淫巧”,相反顽固守旧派中的一部分人员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一定的深刻认识,认识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便利和好处。如通政使司参议刘锡鸿论述火车时称赞道:“夫火车之利于遄行,速者一昼夜三千里,缓亦一千数百里;而且一机器居前,能缀十数车于后,每车上下兼坐,可容百数十人;行不颠簸,亦不晕眩;虽崇山峻岭,巨壑深潭,穴以通车,则悉成平地,而无攀跻过涉之苦。此实古今之奇观,绝世之巧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