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分内的事情,不给老师和学校添麻烦。
我国古代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相传在虞舜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称之为“庠”的学校。高一级的叫“上庠”,近似国学的前身;低一级的叫“小庠”,近似乡学的前身。
名词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庠”。高一级的大学叫“上庠”,低一级的小学叫“下庠”。
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
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即启蒙的学塾。相当于幼儿园或小学。
如下:
1、会听课
听课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100个人听同一个老师上的同一节课,课后进行掌握情况测试,结果却千差万别。这里面就有会不会听课的因素!简单来说:课前要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和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同时听课也需要参与交流互动,让大脑活起来;听课不能只靠耳朵,而是要“眼耳手脑”结合起来。
2、刷题
一句话,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最后的冲刺阶段,刷题是必须的了。当我们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此时就该去做题来巩固了。此时我们需要做各种类型的题,而且要强化大量刷题来巩固。刷题的目的就是熟练的过程,在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题目,看一眼就知道怎么解决。而且知道这道题出题考察的知识点,以及这道题在哪里设置了什么障碍。
3、会自学
课后的时间都可以成为自学时间,可以做作业、可以整理知识点、也可以记忆背诵。这些时间的利用,是学习提高的催化剂,因为你不是天才,不可能靠课上的时间就把知识都掌握好。学会了管理自己的课后时间,就掌握了提分的关键!
4、要重视在考试中学习与提高
提示两点:一是要在考试中寻找自己的成绩的提高点(即学习的不足之处),以进行有意识的补习与训练;再就是在考试中学会考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与技巧,进而加大自己在考试时超水平发挥的机会。
5、要努力
要有拼搏的意识,要懂得去学习。
2011-05-23
考得好点,至少及格,
这就是为学校建设出力了
对于学校的组成部分班级或者学院来说,要迎合学校改革或是建设的核心,搞一些活动,小一些的可以进行班会啊、团组织生活之类的,大一点的可以进行晚会啊、校史知识普及啊之类的。你们班可以拉一张条幅什么的,声援一下学校建设。
对于学校整体,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学校提一些建议。如校园环境建设,绿化校园等;校园基础设施,图书馆、机房、食堂的服务质量、体育馆、宿舍等等。
没什么新点子,你再想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