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
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咨询服务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公司本着遵纪守法为原则,人脉广,每个领域都有长期合作的专业伙伴,为客户提供从商业到民事证据相关问题处理等委托服务。你若喜爱你本身的价值,那么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服务优势如下: 安全咨询: 1、我司可提供各种车辆、办公场所、家庭防监听、防...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咨询服务提供
2013-10-19
展开全部
一、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有关调查表明,平均每增加一个高校学生,将增加7300元左右的消费。其中,学费约2000元左右,平均占30%;伙食费约3000元左右,占40%;住宿在500元左右,占6%;交通、通讯约550元左右,占7%;文化娱乐700元左右,约占9%;其他消费约占10%。1、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生活费需要也不一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300元的占3.87%,300-500元的占44.41%,在500-700元的占34.17%。在700元以上的占9.33%。可以说,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2、大学生的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他们每个月够买参考书或休闲刊物在50元以下的占66.9%,51元至100元的占7.8%,101元以上的占2.9%。
考证消费--近年流行"考证热" 。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据对广东高校的调查,在校期间大学生投资的考证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在300-500元之间的占15%,而有的则超过了1500元。
电脑消费--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有些大学生平均每月的上网费达50-60元,最高的达200元以上。
3、大学生休闲及娱乐消费
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集体活动、打牌下棋、与人聊天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纷纷热热衷于出外旅游。广东的调查显示,有70.4%的大学生在假期参加过旅游。有40.4%的被访学生平均每次旅游花费在800元以上,其中花费在1500元以上的占了34.9%。
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一部《泰坦尼克号》就足以让大学生体会到偶像崇拜所迸发的力量。这部电影的门票,最低点10元,最高80元,很多大学生看了不止一遍。
4、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
人情消费--现在,学生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状况表明,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在"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列出了11种大学生生活中最主要内容:知识、地位、友谊、爱情、名誉、金钱、权力、健康、家庭、事业、理想等,其中知识(47.65%)、事业(47.27%)和健康(43.65%),其次是友谊(38.58%)、爱情(30.43%)、家庭(30.99%)和金钱(19.63%),而后才是理想(14.67%)、权力(7.30%)、地位(6.33%)和名誉(5.17%)。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实用化。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状况分析,大学生的各项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多样: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3、个性:新观念的表达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消费个性化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4、差异: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高于8383.96元(包括学费、住宿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最低的只有2100元,差异巨大。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收入差异。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
5、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转变、行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权益保护意识随着我国法制的建立健全而日趋成熟,他们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趋势的基本预测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方向发展
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预计未来几年消费结构必将更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消费的内容上看,一方面,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的消费比重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另一方面,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将会变得更有营养和质量。
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大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另外,一个新型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将会越来越成熟。许多大学已经开始这种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网络教育在未来将可能成为"继续教育"的主流方式。
3、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这在90年代已经开始显现。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必将愈加强烈,并将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大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 旅游观光消费,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是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未来大学生的旅游有两个趋势会更加凸显:一是首选自然风光;二是游出文化品位。
体育健身消费 随着校园体育场馆建设的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将由单纯的室外场地转到室内室外并重。同时,健康消费还向保健器械、保健衣物、营养品等领域扩展,进入更高层次。
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
在我国步入信息时代的进程中,信息消费的发展迅如潮涌,据调查数据显示,33%大学生拥有手机,有37%的大学生希望购买电脑。随着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自我评价及更进一步思考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花消是比较大的,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保持着这一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真的是已经过去了。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学子,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情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就像是鸡尾酒一般拉开了层次。这中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的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这一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征的。
2、大学生的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他们每个月够买参考书或休闲刊物在50元以下的占66.9%,51元至100元的占7.8%,101元以上的占2.9%。
考证消费--近年流行"考证热" 。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据对广东高校的调查,在校期间大学生投资的考证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在300-500元之间的占15%,而有的则超过了1500元。
电脑消费--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有些大学生平均每月的上网费达50-60元,最高的达200元以上。
3、大学生休闲及娱乐消费
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集体活动、打牌下棋、与人聊天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纷纷热热衷于出外旅游。广东的调查显示,有70.4%的大学生在假期参加过旅游。有40.4%的被访学生平均每次旅游花费在800元以上,其中花费在1500元以上的占了34.9%。
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一部《泰坦尼克号》就足以让大学生体会到偶像崇拜所迸发的力量。这部电影的门票,最低点10元,最高80元,很多大学生看了不止一遍。
4、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
人情消费--现在,学生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状况表明,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在"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列出了11种大学生生活中最主要内容:知识、地位、友谊、爱情、名誉、金钱、权力、健康、家庭、事业、理想等,其中知识(47.65%)、事业(47.27%)和健康(43.65%),其次是友谊(38.58%)、爱情(30.43%)、家庭(30.99%)和金钱(19.63%),而后才是理想(14.67%)、权力(7.30%)、地位(6.33%)和名誉(5.17%)。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实用化。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状况分析,大学生的各项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多样: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3、个性:新观念的表达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消费个性化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4、差异: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高于8383.96元(包括学费、住宿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最低的只有2100元,差异巨大。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收入差异。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
5、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转变、行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权益保护意识随着我国法制的建立健全而日趋成熟,他们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趋势的基本预测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方向发展
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预计未来几年消费结构必将更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消费的内容上看,一方面,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的消费比重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另一方面,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将会变得更有营养和质量。
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大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另外,一个新型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将会越来越成熟。许多大学已经开始这种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网络教育在未来将可能成为"继续教育"的主流方式。
3、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这在90年代已经开始显现。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必将愈加强烈,并将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大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 旅游观光消费,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是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未来大学生的旅游有两个趋势会更加凸显:一是首选自然风光;二是游出文化品位。
体育健身消费 随着校园体育场馆建设的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将由单纯的室外场地转到室内室外并重。同时,健康消费还向保健器械、保健衣物、营养品等领域扩展,进入更高层次。
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
在我国步入信息时代的进程中,信息消费的发展迅如潮涌,据调查数据显示,33%大学生拥有手机,有37%的大学生希望购买电脑。随着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自我评价及更进一步思考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花消是比较大的,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保持着这一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真的是已经过去了。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学子,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情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就像是鸡尾酒一般拉开了层次。这中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的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这一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28
展开全部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19
展开全部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5-13
展开全部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解析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调查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序言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本人于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对商家的细分市场定位提供参考 调查采样地点: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达86.4% 根据调查结果,生成以下报告: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转贴于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40.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38.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调查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序言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本人于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对商家的细分市场定位提供参考 调查采样地点: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达86.4% 根据调查结果,生成以下报告: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转贴于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40.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38.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