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迎回赵姬?
《说苑·正谏》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
嫪毐造反失败后,他的权力来源皇太后赵姬被直接给软禁到了萯阳宫。与此同时嬴政还下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且在执行中真的杀了27个大臣。
用杀伐来阻断大臣们为赵姬说情,可见嬴政对待嫪毐这件事的定义是认为赵姬有极大可能是幕后推手,所以他铁了心要跟赵姬做了断。
然而虽然嬴政有如此坚定的态度,却被1个叫茅焦的齐国人打破。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茅焦是1个来自齐国的官员,主要目的是跟秦国做酒生意,也正是因为他是外来大臣,有着间接的齐国大使身份,让他有机会面见秦王,秦王对他的杀伐也会克制一点。
最终茅焦以嬴政软禁太后的事,会让其他诸侯国的人恐惧他,不愿意接受他的统治,或者是增加其他诸侯国的敌意。说动秦王立马把母亲赵姬给接回身边,解除软禁。
至于软禁太后和引起其他诸侯敌意有什么关系?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说,汉代刘向写《说苑·正谏》时才给出了个具体答案:
“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 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
茅焦用“嫉妒之心”、“不慈之名”、“不孝之行”做举证,将嬴政说成是一个不忠不孝还小心眼的小人,进而反证嬴政是不会得民心,更泼冷水的是,强调嬴政还这么坚持下去“作恶”,秦国将面临夏桀时期、商纣时期的亡国之象。
《说苑·正谏》、《史记》的互相补充,无疑是强调嬴政的行为是一种“失德”之行为,会受到天下人在情感上的抵制,进而无法得民心,最终亡了自己。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真的会单纯为了“德行”而改变自己的判断?他国、他人会单纯为了“德行”考量跟秦国的关系?显然不是,“德行”是非常的重要,但他必须要用强有力的能量去驱动它,它才会产生价值或者是说约束。
与此同时任何1股力量要去推动一件事,他肯定是有自己的需求或者是利益,才会去做这件事。否则它们是一万个理由将“德行”高高举起来搁置,口头高喊它,手上却纹丝不动。
嬴政为什么要迎回赵姬?除了明面上的“道德”,更多的是言下之意,至于这个“意”是什么,《说苑·正谏》透露了关键。
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 “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赵姬得知自己被解除软禁,她是选择招待茅焦喝酒,而喝酒中的感谢语中,在“道德”上的“母子复得相会”,并没有被放在首位,“安秦之社稷”成为核心的感谢。
那么赵姬回咸阳跟“安秦之社稷”怎么就相关连了?很简单,嬴政登基后,秦王后宫的太后并不是只有赵姬1人,赵姬老公的生母夏太后、政治亲母华阳太后都还活着。太后的权力此时是一分为三。
嫪毐造反时,夏太后已经去世,太后之权缩减为华阳太后、赵姬太后共掌。而若赵姬被嬴政彻底的边缘化,那么整个太后权力将完全归华阳太后。而这对于嬴政掌权来说无疑是百害无一利。
太后权力作为一个可以牵制王权的存在,它一旦归一,那么就会成为威胁王权的存在。所以赵姬的回归,是秦王对太后权力的再一次平衡,而这也是保证自己不被威胁的重要保险。
可以说,这是母亲赵姬为嬴政站的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