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
福寿螺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80年代引入台湾、广东等地,最初价值很高,颇受欢迎,但其肉质松软,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致使销路大减,人们被迫弃养,福寿螺因此成为河道、水沟、池塘的野生生物。由于福寿螺食性杂、繁殖力强、发育速度快,很快便成为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有害动物,福寿螺经常啃食水生植物叶片和茎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在广西鹿寨县,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m2,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危害莲藕,幼螺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莲叶,致使叶片成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等其它水生植物。另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尚未开展生物防治。
巴西龟
巴西龟也叫红耳龟、红耳彩龟。巴西龟的原产地并非位于巴西,而是生存于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流域。它被不少家庭当作宠物来养殖或观赏用宠物,但仍有餐厅拿来做为食用动物料理。然而,如今它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成为全球“通缉犯”。巴西龟繁殖力强,存活率高。它和本土龟的“联姻”,导致了本土淡水龟类的基因污染,严重影响了本土龟的生存环境。不仅如此,它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这些病菌已被证明可以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恒温动物并在其中流传。近些年来,由于宠物弃养、宗教放生以及养殖逃逸等因素,导致巴西龟在中国野外普遍存在,并呈迅速蔓延之势。在湖南的湘江、广东的珠江、上海的苏州河、浙江西湖、钱塘江和长江江苏段等地,均有生活在野外的种群。目前中国法律已经禁止进口巴西龟,但尴尬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法律、法规限制巴西龟的销售,因此,真正要从市场上让巴西龟消失很难。
1、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呈半灌木,高0.8~2.5米。茎紫色,叶对生、卵状三角形、棱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三四层,小花白色。有性或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瘦果五棱形。具冠毛,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
原产地中美洲,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米。全球性入侵物种。
2、薇甘菊
薇甘菊,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先端渐尖,边缘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含小花4朵,全为结实的两性花,总苞片4枚,狭长椭圆形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花有香气。
花冠白色,脊状,檐部钟状,5齿裂,瘦果黑色。原产地中美洲,1884年首次在香港登陆,1984年在深圳发现。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全球性入侵物种。
3、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繁殖。3~4月根茎萌芽出土;匍匐茎发达,节处生根,茎的节段亦可萌生成株。叶对生,有短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由10~20多朵无柄的白色小花集生组成,有总花梗;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宿存。
花被5片,披针形,背部两侧压扁,膜质,白色有光泽;花期5~10月份。原产地南美洲,189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19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全球性入侵物种。
4、豚草
豚草,一年生草木,高20~250厘米。茎直立,具棱,多分枝,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片三角形,1~3回羽状深裂。头状花序单性,雌雄同株;约50~60个在枝端排列成总状,花冠淡黄色,总苞倒卵形倒圆锥形,囊状,无花冠与冠毛,花柱2,丝状,伸出总苞外。
瘦果倒卵形,包被在坚硬的总苞内。分布于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5、毒麦
毒麦,一年生草本。秆成疏丛,高20-120厘米,具3-5节,无毛。叶片扁平,质地较薄,边缘微粗糙。穗形总状花序,小穗含4-10小花。
小穗轴节间长1-1.5毫米,平滑无毛;颖较宽大,与其小穗近等长,外稃椭圆形至卵形,成熟时肿胀,基盘微小芒近外稃顶端伸出,长1-2厘米,粗糙;内稃约等长于外稃,颖果为其宽的2-3倍。
花果期6-7月。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1954年在从保加利亚进口的小麦中发现,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各省都有发现,全球性入侵物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通过自然入侵,人为引种等方式, 在入侵地定居后,这些外来物种便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使经济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