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不同的春节习俗
2021-06-06
南北方不同的春节习俗?
吃的就不一样
喝的饮料也不一样
玩得更不一样了
北方有高跷表演,俗称“踩高跷”,据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古代人采摘果实和捕鱼生活有关。古代儿童用的简单高跷,也称为竹马,“青梅竹马”的典故即出于此。
高跷表演的主要道具是“脚跷”。这种“脚跷”实际上就是结实的条木,高则2米,低则0.3米,上有木托。“脚跷”绑在表演者的腿上,即可进行表演。
高跷表演的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表演团队少则三五人,多则三四十人,甚至上百人。依其表演难度,分行进间表演和场地舞台表演。行进间表演时,演员随锣鼓弦乐扭踩或走队形,边唱边演。场地、舞台则主要表演各种高难度的技能动作,如劈叉、空翻、跳高、旋转等。
高跷在中国各地尤其是中原地区流行甚广。每逢农历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各地的城镇农村、广场街头,随处可见的高跷表演成为一道独特的民俗景观。
南方有灯会、舞狮子,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