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详细材料,生活习性啊,建筑特色啊,服饰啊

 我来答
青子w
高粉答主

2018-10-1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72
展开全部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一、生活习性:

1、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为生计的民族,粮食作物以水稻、旱谷、玉米、小麦、粟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八角、草果、香茅草等。

2、景颇族社会中并存着两种类型的信仰,一种是秉承传统的超自然信仰,另一种是外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

3、景颇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

菜肴以辣著称,品种除园地中种植的瓜、豆、芋头、青白菜之外,从山林中采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烹饪方式包括舂、烧、烤、煮、蒸、拌、揉等几种类型,其中,舂菜是景颇族菜肴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味道鲜美独特,景颇人常说:“舂筒不响,吃饭不香”。

二、建筑特色

景颇族多数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间的小平地,少数居住在坝区边缘地带。一般村寨规模大多在40至60户之间,上百户的村寨屈指可数。村寨一般依山而建,面向坝子和河谷,靠坝一端,称为“寨脚”,靠山一端称为“寨头”。

村寨内房屋建盖分散,户与户之间相距几十米甚至百米,一幢幢楼宅隐现在苍林翠竹丛中。房屋多建盖在山坡平整出来的台地上,同姓氏家户的住宅分布相对集中,从一个老家分出的各个小家都在老家住宅旁建房,除非老家附近已经没有建盖地点才另择新址建盖。

三、服饰

景颇族服饰风格独特。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老年男子服饰各支系相同,均着黑色对襟短衣和黑色宽管长裤,戴黑色包头。

中、青年男子服饰,景颇支系与其他支系间存在细微差别,上身内穿白色立领衬衣、外套黑色圆领外衣,下身穿黑色长裤,头戴红蓝色相间的方格棉纱布圆筒形头巾。

其他几个支系的中、青年男子,均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裤,戴饰有各色绒球缨穗的白色包头。无论哪个支系的男子出行,均随身背挎筒帕(即背包)和长刀。

扩展资料:

1、语言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景颇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5个支系分别使用5种不同的语言,因此支系语言在语支的归属方面存在差异。景颇支系使用的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支系使用的载瓦语、勒期支系使用的勒期语、浪峨支系使用的浪峨语和波拉支系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景颇族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两种文字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语言工作者在原景颇文的基础上,对一些声韵母拼法进行了改革。载瓦文创制于1957年,是语言工作者为满足载瓦支系的需要而创制的文字。

2、文学

景颇族的民间文学有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情歌、叙事长诗等种类。

宗教祭司“洞萨”所念经词,也是一种宗教文学。它们是景颇族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既反映了景颇族的历史和现实,也反映了景颇人的宇宙观、生活的态度、思想、感情和愿望。

创世纪诗史《目脑斋瓦》是景颇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全诗长万余行,内容涉及天地的形成、鬼神的世界、人类的出现、景颇民族的起源、人间的生活、爱情和痛苦等,汇总了景颇族对宇宙、民族历史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思想、情感和愿望等多方面的知识。

3、艺术

(1)音乐

景颇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各支系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月鲁”(舂米调)、“志”(山歌)、“斋瓦”(历史歌)、“脑石幼嗯先”(催眠曲)、“木占”(风俗歌)、“恩准”(情歌)等。

景颇族民歌歌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对民族历史的叙述,古代传说故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节日丰收的欢庆,还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音乐形态丰富多彩,除单声部民歌外,还有多声部民歌   。

(2)舞蹈

景颇族的舞蹈多为集体舞,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内容反映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活动,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三种,包括“纵歌”、“布滚歌”、“龙洞歌”、“整歌”、“金再再”、“向姆赫”等。

其中,纵歌包括多种舞蹈形式,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表现了群舞的高度水平。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芒锣、竹制管乐器“比客”、“吐良”、“勒绒”等  。

(3)工艺

在景颇族的艺术中,编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编织工具十分简单,但却能编织出300多种绚丽美观的图案。

绘画大多与原始宗教相结合,多系单线回纹图案和单线直纹图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景颇族


菩萨伢子
2011-05-23 · TA获得超过933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65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541万
展开全部
景颇族简介

景颇族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唐代称“寻传蛮”,明清时称“山头人”。景颇族主要从事农业。景颇地区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桐、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分布: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语文。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流传,包括反映民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及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

目瑙纵歌景颇族

□本刊特派记者 解学来/文 施晓亮/图

云南省陇川县人口16.7万,其中景颇族近5万,是云南省分布景颇族最多的县份。于是,循着国家民委的指点,我们的采访车到达了“景颇文化”当然的代表地点——陇川县章风镇,我们的采访对象是该镇芒弄拱山村民小组组长岳麻干一家。

没有围墙的景颇家园

在景颇族里,拱山村民小组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全景颇族最有威望、官职最高的人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叫司拉三,解放前是一个“山官”(指解放前对掌握着一个或数个寨子政权的世家,他们的权力是世袭的),解放战争期间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的解放斗争,后成为云南省政协副主席。1997年,他在家乡去世。

像所有的景颇人家一样,柑桔等果树、塔杉(岳麻干说,它的叶子可以串在一起用作遮雨的蓑衣)、竹子构成了岳麻干天然的院墙。一大块空阔的地,几幢并不相连(甚至在面南背北的正屋位置上,有两幢互不相关的房子)的二层楼房或平房,组成了岳麻干的家,同时也是拱山村民小组的办公室。

岳麻干是一个很沉闷的人,甚至有些木讷。他有着景颇人所特有的黝黑的皮肤,身板标枪一般挺直,露出一股藏掖不住的英气。在很早的时候,景颇族的祖先和阿昌族的祖先一样,都认为地势低平的地方有“瘴疠之气”,为保全人、畜,就尽量住在高处;但山上的耕种条件差,单凭种地根本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要保护族人和财产的安全,他们就对打猎非常重视,每个男子都养成了不惧凶顽、不怕艰险的性格。虽然整个拱山小组从山上搬下来已经有100年左右的时间了,而且每个男子都有一至多杆的枪也被公安部门收管(在这里,每个男子结婚时,岳父都要送给他一杆枪、一把刀和一包随身的饰物),但那股已经化入血液的英气却不肯寂寞,它要通过一切机会展示出来。

墙既没有,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大门”,走在路上,往左一拐,就进了岳家。最先扑入眼帘的,是5台庞大而繁复的木质织布机,一男两女正在神情专注地织布。岳麻干说,这些织布机都是2000年7月他从缅甸的密支那买来的,连织布机钱带运费、5个工人,当时一共花了2万多块钱。

现在他们主要织筒裙,景颇话称“笼基”。筒裙是景颇族人男女老幼共通的服装(当然在细节上会有一些差别)。现在岳麻干已经不大穿筒裙了,但附近的村民们有时会来买一些,而外地来的游客几乎是人手一条,所以生意还是蛮好的。一条筒裙大约能赚三四十块钱。岳麻干的老伴排麻宽则是筒裙质量的检验员。

与堂屋并列着的,是一座刚刚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二层楼房。岳麻干说,这并不是典型的景颇民居,因为最原始因而也最纯正的景颇民居都是用草和木头建造的,但县里有关部门认为,照原样造出的房屋显然不符合防火及坚固等等方面的要求。他说,现在虽然墙壁已经用上了砖、泥,但这只是在建筑材料上作了某些改进,而所有的地板都是木头的,每个隔成单间的屋子里都有一个火塘,没有床,晚上把铺盖一放就可以躺下睡觉,还是基本保留了景颇族的民族特色。岳麻干为此花掉了2万多元。

现在,岳麻干一边监督着工人们建造“2间现代化的、带有抽水马桶的厕所”,一边和建筑公司的负责人讨价还价,更重要的是在等县里对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优惠政策。他的目标是把现在所住的堂屋改建成比旁边那座二层小楼更具有景颇特色的民居,预计投资6万。他说,堂屋是照着保山地区的汉族房屋建造的,已经没有什么景颇意味了。那还是80年代,只图气派、好看,结果就把自己的民族特色给丢了。

岳麻干家里有20亩甘蔗田,每年可收获甘蔗30多吨,再加上儿子诺基开着农用车跑运输,每年的纯收入可达到2万多元,岳麻干有足够的理由眉飞色舞;可是,即使是站在预示着美好未来的二层楼上,面对着满眼绿色、暖风徐来的佳景,岳麻干还是没有太强的表达欲望,只是默默地盘算着什么,嘴角带着笑。景颇族,本来就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让人一目了然的人群。

“风情园”里的“民居”风情

从岳麻干家往前走100多米,就是所谓的“广山景颇风情园”。在这里,集中展示着一些带有鲜明的景颇族特色的事物,讲述着这个民族沧桑的历史。

风情园的主题建筑是一座投资60余万兴建的“景颇民居”,刚刚建成不到1年。这其实不是真正的“民居”,而应该是“官居”,因为它是模仿古时“山官”的住宅修建的。该建筑的施工负责人张世红说,为了得到确切的建筑信息,他和政府有关部门一起走访了二三十户知情的人家,其中有原来“山官”的儿媳妇,甚至还到缅甸去找到一位102岁的老人仔细询问。现在的“景颇民居”,几乎囊括了一所民居所能代表的一切特色。

外面,一个吊起来的、太阳造型(景颇族有太阳崇拜的风俗)的小牌垂下一大串藤蔑编的圆环。圆环有大小之分:大的表示一个家庭,小的表示一个人。迁来或者分出一个家庭,就添上一个大环,反之则减;生下一个孩子,就添上一个小环(一家人的小环都串在代表自己家庭的大环上),失去亲人则减。

门前靠着台阶扶手的墙壁上,镶着一块宽约半米的楠木板,上面分3处雕着2个、4个、6个一堆的乳房。据说,如果儿媳妇总是不怀孕,老太太在背着粮食或猎物向山官缴纳的时候,就会使劲弯着腰,在上楼时,用手去摸两个一堆的乳房。同理,如果家禽和牲畜不繁衍,就去摸4个和6个一堆的。

岳麻干找人为我们打开了这所硕大的房子。想不到,外表看来因为又高又宽而显得有些臃肿的房子,里面竟然布置得相当紧凑、整洁:走上台阶,进入房里,迎面一个名为“敢拓”的小小隔间,是留给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之所以放在一进门的地方,是因为年轻人有可能夜间相会到很晚,这样走来走去不至于打扰父母等其他人的休息。

目瑙纵歌和“绿叶宴”

“民居”东边,是一间“绿叶宴餐厅”。其实,要想吃到“绿叶宴”,还有一番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旅游局的邀请下,在采访的最后一天,我们品尝了“绿叶宴”。

快到“风情园”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四五个盛装的景颇族少女端着酒站在那里。按规矩,进景颇山寨是要喝她们所敬上的“迎宾酒”的。酒都是米酒,大约有四五十度,酒劲气冲。如果酒量不胜,在没有喝时可以倒回敬酒者的杯里或者壶里;而一旦开喝,就必须自己喝完。景颇人是不压酒的(所谓“压酒”,指的是强要别人喝酒)。

当然,迎宾的不可能只有几个女孩,因为耳边有音乐在响。四五个男青年,有吹笛子的,有吹萨克斯的(像他们的文字一样,景颇人的乐器也透着“洋”劲儿),有敲鼓的。一个48岁的女人是他们队长,叫木边,有3个孩子,其中小儿子就在身后的乐队里。木边说,本来他们在迎完宾后还要到绿叶宴餐厅去为来宾们跳舞的,由于景颇人从小就是唱着歌跳着舞长大的,一声招呼,在这个70来户、200多人的拱山村,找个30人不成问题。但现在旅游局从别处挑了6个男女青年专门表演歌舞,所以他们也只能“精简”了,一般也就是1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0元钱。

景颇族(通常这样叫,但在严格意义上应该加上“景颇支系”,因为该族共分5个支系,各支系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服装)穿的衣服叫“银泡服”。但现在少女们穿的“银泡服”已经不是从前意义上的“银泡服”了。木边说,因为她们那些根本不是银打的。她身上穿的是正宗的“银泡服”,已经穿了四十多年了。景颇妇女与少女在服饰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戴的项链上:少女只能戴一串,而妇女可以戴两串、三串、四串甚至更多,只要自己愿意。但就连木边,戴的也不再是真正的项链,是从街上买上的便宜货,而传统意义上的项链都是玛瑙连成的。

进入“风情园”以后,木边带领她的队员们迅速地在绿叶宴餐厅门前列成两队,奏乐、唱歌,并伴随着身体的摆动(后来我才注意到,在多数情况下,包括跳“目瑙纵歌”舞时,景颇族的舞蹈不像怒、僳僳等族的舞蹈那样身体大幅运动,而只是将身体各部分非常和谐地扭动着,颇有些“阴柔”的色彩)。我们就从他们的中间穿过,在餐厅门口的一个热水盆里洗手,然后才能进入。

绿叶宴,每人的费用是25元。坐定了,兼做服务员的舞蹈演员们就开始上饭菜——之所以把饭菜在一起说,是因为这时候每位客人除了酒水外只能得到一样东西:一个大绿叶包。打开绿叶包,里面是七八个小绿叶包。一一打开,包较大的一个包的是米饭,小的则是干肉粑粑、烧鱼等。然后,倒酒。酒有两种:水酒,米酒。水酒其实就是做得比较简单的米酒,但味道却清香、微甜,与米酒的辛辣、刚烈截然不同。据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景颇族向来认为人分男女、物分阴阳,酒也如此:水酒阴柔,象征女性;米酒阳刚,喻之男性。景颇人有自己的哲学观念。

接着,一些咸菜、花生米、小馒头(如北方饺子大小,味略甜)都接着摆上桌,但不再是每人一份,而是每桌一份或两份。

绿叶宴的吃法也有讲究:将所有的绿叶包都打开,米饭可以随意放置在较远的地方,各种菜则都将绿叶略作折叠,使叶片显得较窄而菜不掉,然后将绿叶叶柄朝向自己,一样一样地从左到右摆放起来。不论吃饭还是吃菜,都不用筷子或其他餐具,而是直接用手抓。这也是在餐厅门口特意放有热水盆的原因。喝酒时,如果为他人添酒,必须添两次。

就在我们杯来酒干、菜去叶空的当儿,歌舞表演也在同时进行。表演了“祝酒歌”等歌舞后,4个姑娘表演了“银泡舞”。在整个舞蹈中,没有歌声,只有她们节奏地抖动着身上的“银泡服”,发出纯粹而整齐的“哗哗”声。这个舞蹈即将结束的时候,她们抖动的节奏越来越快,“哗哗”声也越来越急促,然后戛然而止。

最后,随着舞蹈队领队的一声招呼,客人们稍作忸怩,便举着木刀(景颇长刀的象征)加入了“目瑙纵歌”的行列。其实舞非常容易跳,只要跟着“瑙双”(共有两个)踏着一定的节奏走就可以了。开始是分成两队,分别在餐厅的左侧、右侧,经过曲曲折折的行进,最后在舞台的中央会合。据介绍,这是在表现他们景颇族祖先迁移至此的艰辛。领队告诉我们,据传,景颇族来自遥远的喜马拉雅山麓,沿着现在画在“目瑙示栋”背面的曲折到几乎难以辨别的线(表示道路)走到这里。本来景颇族并没有歌舞,人们的生活都非常平淡、清苦,只有天上的太阳神宫殿里才能看到由孔雀和喜鸟表演的舞蹈。后来太阳神觉得人们太苦了,就让孔雀和喜鸟在人们的周围唱歌、跳舞。景颇族的祖先宫东都卡发现了鸟儿们的歌舞,就让族人们学习,于是就有了“目瑙纵歌”的出现。

“目瑙纵歌”是景颇的,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浸透了景颇人的思想和历史,但也因此,它最有世界性,它让世界的目光平视着走近它。歌德说:越民族,越世界。正如岳麻干和所有的拱山小组的村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民族特色

景颇族男子喜穿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连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

妇女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颈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花纹色彩鲜艳。还在腰、颈、腕、足戴有涂过红、黑色漆的膝圈,有钱的人,往往腰缠数十圈。在筒裙、挎包、护腿和包头等物品上的绘画、刺绣、雕花工艺十分精致美观,图案多达30O多种。

景颇族喜饮酒,亦嗜嚼草烟、芦子和槟榔,且热情好客,凡遇外人来访,不论认识与否,均盛情款待,从不简慢。对猎物或祭品,有“见者一份”平均分配的习惯。

景颇族家庭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盛行单方面的姑舅表优先婚。内部有“丈人种”和“姑娘种”之分。过去有“抢婚”习俗。

人死后多行土葬,由“董萨”主持送魂仪式。信仰原始多种教,部分信仰基督教。过去有原始“神判”等习惯法。建国后,旧的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景颇族能歌善舞,“目瑙纵歌”(意即“大伙跳舞”)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永夜116

2015-12-15 · 生活总是波澜不惊又有惊喜不确定
永夜116
采纳数:19385 获赞数:13352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景颇族的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在家中,父亲是家长。有女无子时可招赘,但赘婿不改其姓;无子嗣时可收养子,权利义务与亲生子一样;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妇女社会地位较低。在现行的一夫一妻制婚烟中,基本上仍必须遵循传统的单向姑舅表婚的原则,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里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流行转房制和妻死丈夫续娶妻姊妹的习俗。还实行等级婚姻,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结婚由父母包办,聘礼很重,常发生抢婚的现象。 景颇族没有成文法,社会秩序靠传统的习惯法——“通德拉”来维持。习惯法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常常与宗教迷信相结合。一般不轻易判处死刑,但杀人者必须赔偿命金。一般案件对输理者均罚以赔偿实物的几倍至十倍。
案件无法调查判明时就采取神判。常用的神判方式有赌咒、鸡蛋卦、斗田螺、煮米、捞开水、闷水等。随着阶级分化,习惯法已逐渐遭到破坏,而且被山官和头人利用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丧葬除凶死者火葬、幼殇者天葬以外,正常死亡者均行土葬。

景颇族的服饰,男子喜裹白或黑包头,着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外出佩长刀,背挎包.妇女一般着黑色短上衣和枣红自织羊毛花围裙,戴黑红色藤制腰箍和腿箍,裹毛织护腿,并佩戴各种银饰物。但建国之前贫苦农民衣着简陋,多着单衣向火过冬,男女均赤足。 多数地区群众以大米为主食,少数地区的以食玉米为主。过去仅以芭蕉叶包饭,平均分配,以手抓食。主要饮料是山泉和水酒。杀牛祭鬼时,牛肉全寨人分食。猎物见者有份。对客人均热情招待饭食。景颇人喜嚼沙枝(一种用草烟、芦子、熟石灰等配成的嚼料),见面互赠沙枝是传统的礼节之一。

住房为竹木结构的茅屋,只有个别地方少数山官头人住瓦房。茅屋呈长方形,屋顶为双斜面。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底层圈养家畜家禽。门从两头开,前门供客人进出,埋鬼桩、拴牛马,后门禁止外人出入,更不允许穿室而过。屋内每间设一火糖,四周铺篾席,晚间即席地而寝。房屋通常七、八年重建一次,建房时全寨换工互助,数日即成,并举行隆重的新房落成仪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金诩翔
2019-09-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88
展开全部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一、生活习性:

1、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为生计的民族,粮食作物以水稻、旱谷、玉米、小麦、粟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八角、草果、香茅草等。

2、景颇族社会中并存着两种类型的信仰,一种是秉承传统的超自然信仰,另一种是外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

3、景颇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

菜肴以辣著称,品种除园地中种植的瓜、豆、芋头、青白菜之外,从山林中采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烹饪方式包括舂、烧、烤、煮、蒸、拌、揉等几种类型,其中,舂菜是景颇族菜肴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味道鲜美独特,景颇人常说:“舂筒不响,吃饭不香”。

二、建筑特色

景颇族多数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间的小平地,少数居住在坝区边缘地带。一般村寨规模大多在40至60户之间,上百户的村寨屈指可数。村寨一般依山而建,面向坝子和河谷,靠坝一端,称为“寨脚”,靠山一端称为“寨头”。

村寨内房屋建盖分散,户与户之间相距几十米甚至百米,一幢幢楼宅隐现在苍林翠竹丛中。房屋多建盖在山坡平整出来的台地上,同姓氏家户的住宅分布相对集中,从一个老家分出的各个小家都在老家住宅旁建房,除非老家附近已经没有建盖地点才另择新址建盖。

三、服饰

景颇族服饰风格独特。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老年男子服饰各支系相同,均着黑色对襟短衣和黑色宽管长裤,戴黑色包头。

中、青年男子服饰,景颇支系与其他支系间存在细微差别,上身内穿白色立领衬衣、外套黑色圆领外衣,下身穿黑色长裤,头戴红蓝色相间的方格棉纱布圆筒形头巾。

其他几个支系的中、青年男子,均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裤,戴饰有各色绒球缨穗的白色包头。无论哪个支系的男子出行,均随身背挎筒帕(即背包)和长刀。

扩展资料:

1、语言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景颇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5个支系分别使用5种不同的语言,因此支系语言在语支的归属方面存在差异。景颇支系使用的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支系使用的载瓦语、勒期支系使用的勒期语、浪峨支系使用的浪峨语和波拉支系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景颇族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两种文字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语言工作者在原景颇文的基础上,对一些声韵母拼法进行了改革。载瓦文创制于1957年,是语言工作者为满足载瓦支系的需要而创制的文字。

2、文学

景颇族的民间文学有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情歌、叙事长诗等种类。

宗教祭司“洞萨”所念经词,也是一种宗教文学。它们是景颇族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既反映了景颇族的历史和现实,也反映了景颇人的宇宙观、生活的态度、思想、感情和愿望。

创世纪诗史《目脑斋瓦》是景颇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全诗长万余行,内容涉及天地的形成、鬼神的世界、人类的出现、景颇民族的起源、人间的生活、爱情和痛苦等,汇总了景颇族对宇宙、民族历史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思想、情感和愿望等多方面的知识。

3、艺术

(1)音乐

景颇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各支系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月鲁”(舂米调)、“志”(山歌)、“斋瓦”(历史歌)、“脑石幼嗯先”(催眠曲)、“木占”(风俗歌)、“恩准”(情歌)等。

景颇族民歌歌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对民族历史的叙述,古代传说故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节日丰收的欢庆,还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音乐形态丰富多彩,除单声部民歌外,还有多声部民歌 。

(2)舞蹈

景颇族的舞蹈多为集体舞,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内容反映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活动,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三种,包括“纵歌”、“布滚歌”、“龙洞歌”、“整歌”、“金再再”、“向姆赫”等。

其中,纵歌包括多种舞蹈形式,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表现了群舞的高度水平。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芒锣、竹制管乐器“比客”、“吐良”、“勒绒”等 。

(3)工艺

在景颇族的艺术中,编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编织工具十分简单,但却能编织出300多种绚丽美观的图案。

绘画大多与原始宗教相结合,多系单线回纹图案和单线直纹图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景颇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aa2950f52e
2011-05-30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79万
展开全部
自己找呗”

“民居”东边,是一间“绿叶宴餐厅”。其实,要想吃到“绿叶宴”,还有一番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旅游局的邀请下,在采访的最后一天,我们品尝了“绿叶宴”。

快到“风情园”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四五个盛装的景颇族少女端着酒站在那里。按规矩,进景颇山寨是要喝她们所敬上的“迎宾酒”的。酒都是米酒,大约有四五十度,酒劲气冲。如果酒量不胜,在没有喝时可以倒回敬酒者的杯里或者壶里;而一旦开喝,就必须自己喝完。景颇人是不压酒的(所谓“压酒”,指的是强要别人喝酒)。

当然,迎宾的不可能只有几个女孩,因为耳边有音乐在响。四五个男青年,有吹笛子的,有吹萨克斯的(像他们的文字一样,景颇人的乐器也透着“洋”劲儿),有敲鼓的。一个48岁的女人是他们队长,叫木边,有3个孩子,其中小儿子就在身后的乐队里。木边说,本来他们在迎完宾后还要到绿叶宴餐厅去为来宾们跳舞的,由于景颇人从小就是唱着歌跳着舞长大的,一声招呼,在这个70来户、200多人的拱山村,找个30人不成问题。但现在旅游局从别处挑了6个男女青年专门表演歌舞,所以他们也只能“精简”了,一般也就是1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0元钱。

景颇族(通常这样叫,但在严格意义上应该加上“景颇支系”,因为该族共分5个支系,各支系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服装)穿的衣服叫“银泡服”。但现在少女们穿的“银泡服”已经不是从前意义上的“银泡服”了。木边说,因为她们那些根本不是银打的。她身上穿的是正宗的“银泡服”,已经穿了四十多年了。景颇妇女与少女在服饰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戴的项链上:少女只能戴一串,而妇女可以戴两串、三串、四串甚至更多,只要自己愿意。但就连木边,戴的也不再是真正的项链,是从街上买上的便宜货,而传统意义上的项链都是玛瑙连成的。

进入“风情园”以后,木边带领她的队员们迅速地在绿叶宴餐厅门前列成两队,奏乐、唱歌,并伴随着身体的摆动(后来我才注意到,在多数情况下,包括跳“目瑙纵歌”舞时,景颇族的舞蹈不像怒、僳僳等族的舞蹈那样身体大幅运动,而只是将身体各部分非常和谐地扭动着,颇有些“阴柔”的色彩)。我们就从他们的中间穿过,在餐厅门口的一个热水盆里洗手,然后才能进入。

绿叶宴,每人的费用是25元。坐定了,兼做服务员的舞蹈演员们就开始上饭菜——之所以把饭菜在一起说,是因为这时候每位客人除了酒水外只能得到一样东西:一个大绿叶包。打开绿叶包,里面是七八个小绿叶包。一一打开,包较大的一个包的是米饭,小的则是干肉粑粑、烧鱼等。然后,倒酒。酒有两种:水酒,米酒。水酒其实就是做得比较简单的米酒,但味道却清香、微甜,与米酒的辛辣、刚烈截然不同。据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景颇族向来认为人分男女、物分阴阳,酒也如此:水酒阴柔,象征女性;米酒阳刚,喻之男性。景颇人有自己的哲学观念。

接着,一些咸菜、花生米、小馒头(如北方饺子大小,味略甜)都接着摆上桌,但不再是每人一份,而是每桌一份或两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