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主题以下诗句中无离别之意的是什么?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该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文学鉴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
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该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