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引言:其实一旦孩子开始到学校进行教育,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发愁。尤其是孩子越小的时候这个倾向就越明显,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孩子进行分流
其实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担心就是对孩子未来的担心,同时会对孩子未来阶级的担心。确实在孩子的人生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这样的考试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从而对学生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流。有一些孩子在这些考试的过程中就走向了职业高中,还有一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走向了中专,也有一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走向了名牌大学。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进行分流,也会对父母造成压力。
二、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准则
但是要说起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又不该给它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人的发展和教育来说,所谓的分数和成绩只是一部分,如果说人想在社会上有一个长久的发展,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就算成绩差一点,只要综合素质强,情商高,那么以后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父母可以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心上,但是没有必要把它放在首要的位置。
三、教育孩子用合适的态度看待学习成绩
父母不仅要让自己再看到学习成绩的时候,有一个合适的合理的态度,应该教会孩子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态度,去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每一次分数的下达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综合的评分,但是这个评分背后的原因其实最值得反思的。如果家长能够教育孩子,用合理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成绩的话,或许会让孩子的成绩有一个极大的进步。
很多父母会想,如果没有学习,没有作业,我们的亲子关系会更好,其实我也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可辅导孩子学习时就是压不住火。每次看到孩子心里很委屈,自己心里也很自责,我应该好好爱护他呵护他的,我应该是守护他的大树的,决定以后再也不骂孩子了。可到了下次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极度的烦躁和愤怒之下,上次的决心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有时我们也在想,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少一些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孩子将来就不能成才吗?
我们希望秉持快乐教育的理念,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因为童年毕竟只有一次。但看到朋友的孩子报辅导班、孩子完不成作业被老师点名、考试成绩没有其他同学考好的时候,我们又莫名的紧张起来,毕竟中国还是应试教育模式,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时常感到两难,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到底该怎么办呢?
没有人可以为这个答案作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人生的不同际遇。上学时成绩好的学生,有的是人生一直开挂,也有很多会平平庸庸;上学时成绩不好的孩子,有很多反是人中龙凤,也有很多只能在底层辛苦打拼。
我们有时在心里问自己,我的孩子会是哪种人呢?我们希望孩子是那种人呢?我相信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答案,但也没有人敢肯定自己的答案。
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这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模式。
也有很多父母认为,一味的强调学习成绩,给孩子不断施加学习压力,让孩子成天在一堆作业中奋笔疾书,没有时间跟自己的朋友玩,没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影响孩子健全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培养出一个书呆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白岩松说过,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高考,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所以,请不要说分数不重要,成绩不重要。分数是孩子踏入未来更好的入场券,分数也是学生时代唯一证明自己、并争取到更好机会的标尺。
也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也许他们还有自己更擅长的东西。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上学时成绩都不好,反而成了科学家,还有很多商界、体育界、文艺界的名人,他们曾经成绩也不好,但都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作为家长,我们该相信哪一种说法呢?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背后都有大量的案例可以支撑。我们自己也很迷惑。
一蜚认为,从人的一生长远来看,成绩可能微不足道。但在上学阶段,成绩还是比较重要的。只有让孩子接受完整的教育,他才能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了解到更多更不同的思想,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且读了好的大学,在踏入社会的初始时刻,还是会多占一分优势,有更大机会进入更好的工作平台。
但学习绝对不能死学,不能让孩子的学习过于繁重,不能忽视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性格。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再好,但人格和性格有缺陷,缺少对生命的基本认知,不懂基本的人生道理,没有规划人生的能力,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等等,那又如何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