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朝哪个皇帝最厉害?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提名一个冷门的皇帝——柴荣。他在位 5 年半获得的口碑,不亚于治世明君的 10 年、20 年。
对这位皇帝,宋朝的历任史官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简直是他们眼中的完美帝王:
薛居正《旧五代史》,说他「乃一代之英主」;
欧阳修《新五代史》,称赞他是「雄杰」「贤主」;
司马光《资治通鉴》,说他是「仁君」+「明君」。
这可不是政治压力下的歌功颂德,因为,这名完美帝王是前朝皇帝。
他就是柴荣。
一
历史上有派出所所长当上皇帝的,有做手工当上皇帝的,有和尚当皇帝的,柴荣(921—959)的皇帝生涯起点,则是一个商人。
柴荣出身家道中落的富家。他有个姑姑,曾被选入后唐庄宗的后宫,后被遣散回家途中,一眼相中了一个落魄的军卒郭威(904—954),带着嫁妆跟着郭威跑了。
柴荣后来投奔姑父郭威,并成为郭威的养子。此时,郭威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柴荣帮助他做生意,累积资本,一度到江陵贩茶。
经商的同时,只要有空,柴荣就坚持习文练武,不仅通读史书,而且精通武艺。绝对是个聪明、上进的年轻人。
公元 947 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是刘知远的心腹,辅佐有功,一路晋升,成为统率大军的将相。柴荣跟随养父,进入军界。
后汉继位的皇帝刘承祐,即后汉隐帝,十分忌惮拥兵在外的郭威,意欲诛杀他。事泄,郭威起兵「清君侧」。刘承祐将留在京城的郭威家人杀得一干二净,史书说「婴孺无免者」,连尚在襁褓中的郭威儿子,也杀了。
郭威于是在澶州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后周(951—960)。10 年后,赵匡胤如法炮制,建立大宋,终结了后周的历史。这是后话。
郭威做了 3 年皇帝,就因病去世,年仅 51 岁。因为他的家人已被后汉隐帝杀光,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养子柴荣就是第一人选。
郭威称帝后,有意让柴荣掌管军队,以立军功、树威望,但在后周开国功勋、枢密使王峻等人的阻挠下,此事只能搁置下来。
后周立国的第二年,慕容彦超在兖州造反,柴荣请求带兵平叛,郭威也公开表示支持,说:「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柴荣)击贼,方办吾事。」王峻不愿柴荣带兵,最终只得由郭威率军亲征。
在逝世前一年,郭威察觉到王峻的野心,将他软禁起来。当天退朝后,郭威向太师冯道等人哭诉,「王峻欺人太甚,欲尽逐大臣,翦除朕的羽翼。朕只有一子(指养子柴荣),他也要从中离间我们。」
通气工作做完,第二天直接贬王峻为商州司马。然后,升任柴荣为开封尹、晋王。这样,柴荣继承皇位的局势,已经很明朗。
不过,时任禁军系统高级将领的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有可能成为柴荣顺利继位的障碍。郭威对此了然于胸,故在后周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召李重进进宫,交代后事,命李重进当着他的面跪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
954 年,郭威驾崩,34 岁的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二
柴荣继位,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才到来。
如果你略懂五代史,肯定会对那个时代流水线般生产皇帝的流程印象深刻。整个五代时期,共 54 年,换了 8 个姓,出了 14 个皇帝,平均不到 4 年就换一个皇帝。
皇帝上位的方式,也很多样化。其中,父子(包括养父子)传位的形式,仅有 5 个,约占 1/3。最关键的是,通过父亲(包括养父)传位的继承者,政权寿命大多不长。
在柴荣之前,后唐李从厚从父亲李嗣源那里继位,不到 1 年即被夺;后汉刘承祐继承父亲刘知远的皇位,2 年即亡;后晋石重贵时间稍长一点,从养父石敬瑭那儿继位,但不到 4 年就被契丹人掳走了。
刚上位的柴荣,一想到这些离自己很近的历史,估计肝儿都颤了。
事实也是如此。柴荣继位不到 10 天,北汉开国君主刘崇听说郭威死了,立马联合契丹,发兵 5 万,进攻后周,想趁着新君立身未稳,灭掉后周。
柴荣决定御驾亲征。
但他的决定,却换来了朝廷上的群嘲。以太师冯道为首的群臣,一个个站出来竭力反对。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柴荣:刘崇趁我国丧,闻我新立,自以为是吞并天下的时机到了,用心险恶,我不可不亲征。想当年唐太宗创业,无不亲征,我又何惧?
冯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比。
柴荣:我兵强马壮,破刘崇必如泰山压卵。
冯道:陛下你不是泰山。
柴荣被怼得一脸黑线。这个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不倒翁,历仕四朝十帝,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乱世中,没有什么忠君观念,只忠于实力派,谁赢了就听谁的。整个时代的风气,都是如此。
军队更是如此。五代时期,兵骄将悍,战胜则擅兵挟主,战败则倒戈投敌。
柴荣的困境,外有强敌临境,内有准投降派在观望站队。这逼迫他更加必须亲征,在前线应对任何突发事变。
两军战于高平(今属山西晋城市)。
刚开打,后周右路军就崩了。大将樊爱能、何徽望贼而遁,千余人投降了北汉,南逃的数千人则沿途劫掠粮草。柴荣下令禁止劫掠,樊爱能、何徽均不听。
设想一下,如果柴荣没有御驾亲征,樊、何极有可能倒戈一击,打回开封,将毫无威望的新皇帝干掉。要知道,将领前线战败后,掉头灭掉故主,拥立新君,几乎是五代权力更替的一项「传统」。
关键时刻,柴荣亲率军队,冒着弓箭,督促诸将奋战,直到斩杀北汉骁将张元徽。
后周打赢了。柴荣的皇位,稳了。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说,经过高平之战,「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为臣」。他还说,柴荣坐稳天下,不是依靠养父郭威,而是靠自己「以死生为生民请命」,拼了自己一条命,打赢高平之战的回报。
三
高平之战后,终于树立了威信的柴荣,开始整肃军队,并拉开了被后世称为「周世宗改革」的序幕。
第一件事,是斩杀望敌而退的降将。当时,樊爱能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何徽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二人位高权重。但鉴于二人在高平之战中的表现,柴荣毫不手软,果断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二人所部军将 70 余人。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杀伐立威,「骄将惰卒,始知所惧」。
柴荣经常对身边的人说,高平之战是检验我们军队战斗力的一战,可惜临敌不堪一战,差点丧败,「兵在精不在众,宜令一一点选」。由此,后周开始挑选精锐士兵留充禁军,裁汰老弱之兵。当时,全国的勇士猛人,基本都在地方节镇,柴荣于是公开招募武艺高强的人充当殿前军,设殿前都点检统一指挥禁军。
在柴荣的强力整顿下,初步扭转了兵力外强内弱的局面,中央禁军已经比地方节镇强大。后周的军队战斗力因此大大提高,史书说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柴荣死后,赵匡胤以殿前都点检为资本,演出了黄袍加身的戏码。上台后,担心历史重演,于是改变了柴荣强化禁军战斗力的做法,反其道而行,通过剥夺将帅兵权、推行更戍法等措施,严重削弱了宋代军队的战斗力。这是后话。
除了军事,在经济、人事、法律等诸多方面,柴荣都有相应的重磅改革措施。
中国出了几个以「毁佛」闻名的皇帝,
对这位皇帝,宋朝的历任史官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简直是他们眼中的完美帝王:
薛居正《旧五代史》,说他「乃一代之英主」;
欧阳修《新五代史》,称赞他是「雄杰」「贤主」;
司马光《资治通鉴》,说他是「仁君」+「明君」。
这可不是政治压力下的歌功颂德,因为,这名完美帝王是前朝皇帝。
他就是柴荣。
一
历史上有派出所所长当上皇帝的,有做手工当上皇帝的,有和尚当皇帝的,柴荣(921—959)的皇帝生涯起点,则是一个商人。
柴荣出身家道中落的富家。他有个姑姑,曾被选入后唐庄宗的后宫,后被遣散回家途中,一眼相中了一个落魄的军卒郭威(904—954),带着嫁妆跟着郭威跑了。
柴荣后来投奔姑父郭威,并成为郭威的养子。此时,郭威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柴荣帮助他做生意,累积资本,一度到江陵贩茶。
经商的同时,只要有空,柴荣就坚持习文练武,不仅通读史书,而且精通武艺。绝对是个聪明、上进的年轻人。
公元 947 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是刘知远的心腹,辅佐有功,一路晋升,成为统率大军的将相。柴荣跟随养父,进入军界。
后汉继位的皇帝刘承祐,即后汉隐帝,十分忌惮拥兵在外的郭威,意欲诛杀他。事泄,郭威起兵「清君侧」。刘承祐将留在京城的郭威家人杀得一干二净,史书说「婴孺无免者」,连尚在襁褓中的郭威儿子,也杀了。
郭威于是在澶州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后周(951—960)。10 年后,赵匡胤如法炮制,建立大宋,终结了后周的历史。这是后话。
郭威做了 3 年皇帝,就因病去世,年仅 51 岁。因为他的家人已被后汉隐帝杀光,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养子柴荣就是第一人选。
郭威称帝后,有意让柴荣掌管军队,以立军功、树威望,但在后周开国功勋、枢密使王峻等人的阻挠下,此事只能搁置下来。
后周立国的第二年,慕容彦超在兖州造反,柴荣请求带兵平叛,郭威也公开表示支持,说:「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柴荣)击贼,方办吾事。」王峻不愿柴荣带兵,最终只得由郭威率军亲征。
在逝世前一年,郭威察觉到王峻的野心,将他软禁起来。当天退朝后,郭威向太师冯道等人哭诉,「王峻欺人太甚,欲尽逐大臣,翦除朕的羽翼。朕只有一子(指养子柴荣),他也要从中离间我们。」
通气工作做完,第二天直接贬王峻为商州司马。然后,升任柴荣为开封尹、晋王。这样,柴荣继承皇位的局势,已经很明朗。
不过,时任禁军系统高级将领的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有可能成为柴荣顺利继位的障碍。郭威对此了然于胸,故在后周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召李重进进宫,交代后事,命李重进当着他的面跪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
954 年,郭威驾崩,34 岁的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二
柴荣继位,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才到来。
如果你略懂五代史,肯定会对那个时代流水线般生产皇帝的流程印象深刻。整个五代时期,共 54 年,换了 8 个姓,出了 14 个皇帝,平均不到 4 年就换一个皇帝。
皇帝上位的方式,也很多样化。其中,父子(包括养父子)传位的形式,仅有 5 个,约占 1/3。最关键的是,通过父亲(包括养父)传位的继承者,政权寿命大多不长。
在柴荣之前,后唐李从厚从父亲李嗣源那里继位,不到 1 年即被夺;后汉刘承祐继承父亲刘知远的皇位,2 年即亡;后晋石重贵时间稍长一点,从养父石敬瑭那儿继位,但不到 4 年就被契丹人掳走了。
刚上位的柴荣,一想到这些离自己很近的历史,估计肝儿都颤了。
事实也是如此。柴荣继位不到 10 天,北汉开国君主刘崇听说郭威死了,立马联合契丹,发兵 5 万,进攻后周,想趁着新君立身未稳,灭掉后周。
柴荣决定御驾亲征。
但他的决定,却换来了朝廷上的群嘲。以太师冯道为首的群臣,一个个站出来竭力反对。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柴荣:刘崇趁我国丧,闻我新立,自以为是吞并天下的时机到了,用心险恶,我不可不亲征。想当年唐太宗创业,无不亲征,我又何惧?
冯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比。
柴荣:我兵强马壮,破刘崇必如泰山压卵。
冯道:陛下你不是泰山。
柴荣被怼得一脸黑线。这个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不倒翁,历仕四朝十帝,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乱世中,没有什么忠君观念,只忠于实力派,谁赢了就听谁的。整个时代的风气,都是如此。
军队更是如此。五代时期,兵骄将悍,战胜则擅兵挟主,战败则倒戈投敌。
柴荣的困境,外有强敌临境,内有准投降派在观望站队。这逼迫他更加必须亲征,在前线应对任何突发事变。
两军战于高平(今属山西晋城市)。
刚开打,后周右路军就崩了。大将樊爱能、何徽望贼而遁,千余人投降了北汉,南逃的数千人则沿途劫掠粮草。柴荣下令禁止劫掠,樊爱能、何徽均不听。
设想一下,如果柴荣没有御驾亲征,樊、何极有可能倒戈一击,打回开封,将毫无威望的新皇帝干掉。要知道,将领前线战败后,掉头灭掉故主,拥立新君,几乎是五代权力更替的一项「传统」。
关键时刻,柴荣亲率军队,冒着弓箭,督促诸将奋战,直到斩杀北汉骁将张元徽。
后周打赢了。柴荣的皇位,稳了。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说,经过高平之战,「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为臣」。他还说,柴荣坐稳天下,不是依靠养父郭威,而是靠自己「以死生为生民请命」,拼了自己一条命,打赢高平之战的回报。
三
高平之战后,终于树立了威信的柴荣,开始整肃军队,并拉开了被后世称为「周世宗改革」的序幕。
第一件事,是斩杀望敌而退的降将。当时,樊爱能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何徽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二人位高权重。但鉴于二人在高平之战中的表现,柴荣毫不手软,果断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二人所部军将 70 余人。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杀伐立威,「骄将惰卒,始知所惧」。
柴荣经常对身边的人说,高平之战是检验我们军队战斗力的一战,可惜临敌不堪一战,差点丧败,「兵在精不在众,宜令一一点选」。由此,后周开始挑选精锐士兵留充禁军,裁汰老弱之兵。当时,全国的勇士猛人,基本都在地方节镇,柴荣于是公开招募武艺高强的人充当殿前军,设殿前都点检统一指挥禁军。
在柴荣的强力整顿下,初步扭转了兵力外强内弱的局面,中央禁军已经比地方节镇强大。后周的军队战斗力因此大大提高,史书说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柴荣死后,赵匡胤以殿前都点检为资本,演出了黄袍加身的戏码。上台后,担心历史重演,于是改变了柴荣强化禁军战斗力的做法,反其道而行,通过剥夺将帅兵权、推行更戍法等措施,严重削弱了宋代军队的战斗力。这是后话。
除了军事,在经济、人事、法律等诸多方面,柴荣都有相应的重磅改革措施。
中国出了几个以「毁佛」闻名的皇帝,
展开全部
这还用说吗?中国古代汉朝哪个皇帝最厉害?我觉得就是汉武帝呗!
著名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流行的一句话
那时候,汉朝是在世界最强盛的朝代
也是统领一切的,任何外国都是处于相当落后的时期
著名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流行的一句话
那时候,汉朝是在世界最强盛的朝代
也是统领一切的,任何外国都是处于相当落后的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汉朝皇帝之中,文治武功里面,武功最厉害的肯定是汉武大帝,其次是光武帝。汉高祖刘邦,汉宣帝刘病已,汉明帝刘庄,这就是个人感觉最厉害的五位皇帝的排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历史上汉朝厉害的皇帝: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汉世祖、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 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 西汉: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11-04
展开全部
秦始皇吧,毕竟他灭了不少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