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军门和提督有什么区别?
清朝的军门和提督有什么区别?这么说吧,提督就是军门,但军门却不一定是正牌的提督。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军门到底是什么。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何谓军门
军门与制台、抚台属于“同一系列”,并不是清朝正式的官职名称。比如制台指的是总督、抚台指的是巡抚,但制台和抚台却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名称而仅仅是一种尊称,大多用于下属对上司的称呼。有时候,平级同僚之间为了表示尊重相互之间也会如此称呼,比如吴、李两位总督互称吴制台、李制台理论上也是可以的,但上级一般不会如此称呼下属。
所谓军门,其实就是清朝对提督的尊称。提督,全称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为武职从一品官员。因其统帅的军队为绿营、不包括各地的驻防八旗,所以有时候提督也被称为“绿营提督”。清朝的提督主要分为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共设十二员陆路提督和长江、福建、广东三员水师提督。换言之,只有这十五员提督才是最“正牌”的军门!
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清朝的九门提督不是提督,一般也不被尊称为军门。九门提督只是一种俗称,在乾隆年间形成定制之后其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步军统领。虽然全称里有提督二字,但九门提督却不属于绿营序列,其统帅的主要是八旗步军和巡捕营。准确讲,九门提督与各地的驻防八旗将军更加接近一些。
军门泛滥的晚清时期
按理说,清朝能够被称为军门的只有十五员提督,但这仅仅是理论值而已。中国人至今依然有这样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在称呼上给人“带高帽子”,比如称呼副院长为某院,甚至连院长助理有时候也会被人称为某院。其实,这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首创,古来有之!就以军门为例,清朝不仅是十五员“正牌”的提督被称为军门,很多加提督衔的绿营总兵和记名提督也都被人尊称为军门。
尤其是在晚清时期,简直就是军门满天飞了!在剿灭发捻期间,很多出身湘军、楚军、淮军的将领因军功被授予了记名提督这个“职务”,也叫“候补提督”。说白了就是,暂时没提督实职(总共只有十五个职位,没法分)可以授予,只能给先给你个提督头衔,你回家“候补”或者在原职位上等着补缺吧……差不多就是“(提督级)”的意思。可问题是,清朝总共只有十五个“正牌”提督的职务,晚清时期却许出去上千个记名提督!等着补缺,不知道要等到猴年还是马月……虽然记名提督只是个虚衔,但这些记名提督却是“等同提督待遇”,自然也是可以被尊称为军门的。
再就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其总司令丁汝昌的职务就是提督,这也是很多影视剧中称丁汝昌为“丁军门”的原因所在。但北洋水师却不止丁汝昌一个军门,比如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因为曾经被授予记名提督,因此也被人时人尊称为刘军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晚清时期的军门已经不那么“值钱”了,用“满天飞”来形容恐怕也并不为过。
▲北洋水师记名提督、右翼总兵刘步蟾
综上所述,军门和提督有什么区别?军门并不是清朝的正式官职名称,而仅仅是官场上的一种尊称而已。十五员正牌提督和北洋水师提督等等必须是军门,加提督衔的总兵、记名提督等等,理论上也都可以被称作军门,但并不是所有军门都是正牌提督!他们有可能只是加提督衔的总兵或者记名提督。最后再次强调,九门提督不是提督,他是八旗编制内的官员,不属于绿营编制。
▲提督之武职从一品顶子
▲提督之武职从一品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