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人物关系是什么?
《傅雷家书》人物关系是父亲傅雷、母亲朱梅馥、长子傅聪、次子傅敏。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扩展资料:
傅敏初次编撰整理《傅雷家书》时,傅雷的信保留在远在海外的傅聪手中,而傅聪的信已在文革中失踪,因此1981年最初版的《傅雷家书》是没有傅聪的回信的。后来傅聪的信被发现,但因为傅聪本人不同意发表,出版社也只好作罢。
2003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最早将傅聪的回信6通收入《傅雷家书》作为前言出版,之后出版的《傅雷家书》基本保留了这种做法。
这次译林版的内容,据傅敏在《编后记》说,是“在全编本的基础上,精选出的“父亲信132通,母亲信39通,同时选入傅聪家信13通,共计172通”,“虽无全编本拉拉杂杂、唠唠叨叨的日常亲切感和真实感,却更加紧凑、更具可读性……选入傅聪家信13通,则语境更完整、内容更连贯,针对性更强”。
因此,“傅聪家信虽然不是首次发表,但精选编排,与傅雷家书紧密呼应,形成全新的完整版本则是首次。”责任编辑江奇勇说。
1、傅雷(父亲):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2、朱梅馥(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3、傅聪(长子):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敏(次子):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扩展资料:
傅雷对儿子的要求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说明傅雷的教育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人”是根本的道德素养,要求儿子宁静淡泊、真诚待人、认真做事。作为艺术家,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
作为音乐家,要求儿子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为钢琴家就更要细水长流,不断演绎不同风格的新乐曲,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意志对整个乐曲的把握控制。首先,他教育儿子要爱国。其次,傅雷教育儿子要学会独立思考。
书中也有许多让人感动的地方,比如傅雷身患疾病时,还坚持带病写信给儿子。一字一句,都凝聚了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人物性格:
1、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2、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3、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扩展资料:
《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