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指什么?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的儒术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但是在汉武帝那里,明显是把儒家的思想进行了变革,即采用儒家思想中对统治阶层有利的部分,而去除了那些对统治阶层不利的部分。所以,后世的学者才会把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称作儒术。实际上,儒家思想在董仲舒那里,变为了一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孔子的很多初衷思想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
儒家本来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由孔子所开创,是一种激励人们入世作为、克己复礼、修身做人的学说。但到了汉代,儒家一家独大,其他诸多思想流派被废黜了。比如诸子百家时期,流传甚广的道家、墨家、法家,后来都由于汉代在思想领域的镇压衰减了不少。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就是为了国家的大统一和思想的大同,而这也正是汉武帝所需要的。有了思想和文化上的统一,他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理国家,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了。
在思想统一的过程中,董仲舒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他首先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的朝廷需要非常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然后又吸收了其他思想流派的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就是儒术。儒术的提出为以后汉武帝对他意见的采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独尊儒术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董仲舒创造的儒术体系中,有三个思想要点,分别为:天人感应学说、大一统学说和三纲五常理论。
天人感应就是用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活动,比如,天空出现什么异象了,然后就用来引导到政治活动尤其是国家的治理当中,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性,但在当时却深得皇帝赞赏。毕竟那时科技落后,就算有人不同意,但也提不出反驳的根据和实证。既然没人反驳,那我说的就是对的。
汉景帝时期,全国各地的诸侯出现了动乱,国家随时面临分裂的危险,为了实现统一,防止诸侯割据的局面,董仲舒适时地提出了大一统学说,不仅要在国家领土上实现统一,更要在思想文化上实现统一,用思想文化来巩固政治统一和政权的稳定。为此,汉武帝提出,凡是遵从儒家思想的人都会得到重用,而其他那些被看作是不入流的学说和思想流派,都要被废止。除了儒家思想,其他思想百姓们不许信,儒生们更不能信,否则就要治罪。
为建立一套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同时也为了便于统治者进行统治,加强对政权和人心的掌控,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理论。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的提出对当时的社会秩序的规整、道德人伦的确立和巩固统治者的地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时至今日,五常依然对社会和人心发挥着道德规范作用。
儒术虽然把儒家的部分思想给改了,但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