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2007年1-9月,我国CPI数据逐月上升,已连续超出央行设定的3%这一通货膨胀警戒线。2007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全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重要目标,可见2007年前9个月的通胀预示着发生全面通胀的可能性。2008年1月,CPI较去年同期上涨7.1%,4月份达到8.4%,创11年新高。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已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需求拉动
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一方面国内商品相比国外商品显得更加便宜,由此造成该国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一增一减,最终引起国内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供给在短期内具有黏性,难以及时扩大,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最终引起整个物价上升,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也就是凯恩斯学派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二)国外输入
1.粮食进口因素
对于粮食而言,受产量下降、需求增加的影响,世界粮食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9月份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今,导致我国在进口粮食上的成本日益上升;而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了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走高,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根据“一物一价”原理,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会构成国内物价水平的一部分,从而造成“通胀”进口的现象。
2.石油因素
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石油需求增加以及其它因素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日益攀升。对于石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发言权,对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只能被动接受。而我国是石油进口国,全年进口石油量相当庞大。石油价格的上涨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三)外贸顺差
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导致外汇供给持续增加以及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性结汇、限制性售汇的外汇管理制度。出口企业的全部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银行。银行为保持头寸,手中若有盈余,就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在浮动汇率制下若没有外增的外汇需求,必然导致外币汇率的持续下跌,本币持续升值。而我国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大量持续买进外汇,形成虚增的外汇需求。强行使汇率稳定在几年来的大致不变水平。在央行被迫大量买进外汇的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些基础货币再乘以货币乘数,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就急剧增加,使社会总需求增加。
(四)生产要素成本
我国在过去对各种生产要素都没有市场化,价格在行政指导下被人为压低,没有传递到通胀中,构成隐性压力。要素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后,各种资源价格开始上升,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造成现实的物价上涨压力。例如,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加之由于土地供应量减少等政策和市场原因,近三年土地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加剧了成本压力。
(五)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最近几年我国长期实行以刺激总需求为中心的财政货币政策,银行下调存贷款利率,从而使得过多的资金流入企业,促使企业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市场流动性增加和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从而货币供应量增加。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通货膨胀具有明显“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不同社会群体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中遭受的福利损失不同,城镇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造成这部分群体的焦虑感,增加了他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另外,社会群体经济地位不同,定价与议价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过程中获得的涨价收益不同。在客观上其虽然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房地产部门由于是垄断性部门,他们却有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带来及大收益,由此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一)不利于债权人
在我国当发生了通货膨胀之后,由于债务契约无法及时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导致债权人受损。我国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存款实际是负利率,存款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会促使他们提取在银行的储蓄。
(二)不利于工人
一般情况下工资的多少事先都有合同的约定,工资的增长率难以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做出及时调整,因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都会使实际工资下降,由此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三)不利于公众
通货膨胀发生后,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虽然增加了,则相对物价上升,实际收入却减少了。
(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众多不利影响会导致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受损,产生财富的重新分配,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加剧了我国本来就很严重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导致社会阶层的对立和冲突,滋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三、治理对策
(一)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
灵活的货币政策,即有松有紧。根据经济运行实际,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努力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货币膨胀的压力。其目的在于影响总需求,并促使总需求更接近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比较稳定所需求的水平,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特别国债、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中央银行除了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适应地约束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财政政策
通过开征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特殊税种,直接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通过累进税率可以对分配进行再次调节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提高税收来限制这些行业的盲目扩张,通过转移支付,直接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以缓解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理顺外汇和汇率政策
允许银行间外汇交易,让外汇市场分流人民币资金,建立外汇储备基金,开展外汇资产交易。在现行政府债券有限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外汇回购协议来实现外汇所有权在规定时间那转给指定的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减少,商业银行则将这些外汇在外汇市场上作掉期交易,以免汇率波动带来的危险。这样作的好处是,央行一方面没有动用外汇占款就调控了外汇供求。此外,通过回购协议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加快国内粮食生产和供应
为了加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各相关部门应直接加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实施有效稳定的农资价格管理、减免各种农业税等,并把这些措施落实到政策层面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重。要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防止物价上涨由局部上升到全部。
(五)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和通胀的预期
防止通胀从结构型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现阶段通货膨胀主要由粮食等因素引起,属于局部性通货膨胀,但是如果民众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则民众会把潜在的未来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可能转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需求拉动
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一方面国内商品相比国外商品显得更加便宜,由此造成该国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一增一减,最终引起国内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供给在短期内具有黏性,难以及时扩大,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最终引起整个物价上升,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也就是凯恩斯学派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二)国外输入
1.粮食进口因素
对于粮食而言,受产量下降、需求增加的影响,世界粮食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9月份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今,导致我国在进口粮食上的成本日益上升;而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了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走高,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根据“一物一价”原理,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会构成国内物价水平的一部分,从而造成“通胀”进口的现象。
2.石油因素
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石油需求增加以及其它因素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日益攀升。对于石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发言权,对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只能被动接受。而我国是石油进口国,全年进口石油量相当庞大。石油价格的上涨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三)外贸顺差
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导致外汇供给持续增加以及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性结汇、限制性售汇的外汇管理制度。出口企业的全部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银行。银行为保持头寸,手中若有盈余,就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在浮动汇率制下若没有外增的外汇需求,必然导致外币汇率的持续下跌,本币持续升值。而我国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大量持续买进外汇,形成虚增的外汇需求。强行使汇率稳定在几年来的大致不变水平。在央行被迫大量买进外汇的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些基础货币再乘以货币乘数,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就急剧增加,使社会总需求增加。
(四)生产要素成本
我国在过去对各种生产要素都没有市场化,价格在行政指导下被人为压低,没有传递到通胀中,构成隐性压力。要素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后,各种资源价格开始上升,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造成现实的物价上涨压力。例如,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加之由于土地供应量减少等政策和市场原因,近三年土地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加剧了成本压力。
(五)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最近几年我国长期实行以刺激总需求为中心的财政货币政策,银行下调存贷款利率,从而使得过多的资金流入企业,促使企业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市场流动性增加和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从而货币供应量增加。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通货膨胀具有明显“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不同社会群体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中遭受的福利损失不同,城镇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造成这部分群体的焦虑感,增加了他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另外,社会群体经济地位不同,定价与议价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过程中获得的涨价收益不同。在客观上其虽然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房地产部门由于是垄断性部门,他们却有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带来及大收益,由此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一)不利于债权人
在我国当发生了通货膨胀之后,由于债务契约无法及时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导致债权人受损。我国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存款实际是负利率,存款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会促使他们提取在银行的储蓄。
(二)不利于工人
一般情况下工资的多少事先都有合同的约定,工资的增长率难以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做出及时调整,因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都会使实际工资下降,由此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三)不利于公众
通货膨胀发生后,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虽然增加了,则相对物价上升,实际收入却减少了。
(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众多不利影响会导致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受损,产生财富的重新分配,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加剧了我国本来就很严重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导致社会阶层的对立和冲突,滋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三、治理对策
(一)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
灵活的货币政策,即有松有紧。根据经济运行实际,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努力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货币膨胀的压力。其目的在于影响总需求,并促使总需求更接近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比较稳定所需求的水平,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特别国债、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中央银行除了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适应地约束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财政政策
通过开征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特殊税种,直接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通过累进税率可以对分配进行再次调节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提高税收来限制这些行业的盲目扩张,通过转移支付,直接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以缓解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理顺外汇和汇率政策
允许银行间外汇交易,让外汇市场分流人民币资金,建立外汇储备基金,开展外汇资产交易。在现行政府债券有限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外汇回购协议来实现外汇所有权在规定时间那转给指定的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减少,商业银行则将这些外汇在外汇市场上作掉期交易,以免汇率波动带来的危险。这样作的好处是,央行一方面没有动用外汇占款就调控了外汇供求。此外,通过回购协议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加快国内粮食生产和供应
为了加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各相关部门应直接加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实施有效稳定的农资价格管理、减免各种农业税等,并把这些措施落实到政策层面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重。要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防止物价上涨由局部上升到全部。
(五)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和通胀的预期
防止通胀从结构型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现阶段通货膨胀主要由粮食等因素引起,属于局部性通货膨胀,但是如果民众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则民众会把潜在的未来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可能转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展开全部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超发货币,导致市面货币量流通过大。还得追溯到几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国家为了保证GDP高速增长,一方面扩大所谓的内需,建高铁,投资房产,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国家超发货币,还记得之前国家四万亿救市吗?
CPI高涨不下,其次贸易顺差也算是通胀一些微妙原因。人民币升值前景导致全球部分游资流往中国,这一切的一切导致现在这个结果。
不知解决楼主问题没有
CPI高涨不下,其次贸易顺差也算是通胀一些微妙原因。人民币升值前景导致全球部分游资流往中国,这一切的一切导致现在这个结果。
不知解决楼主问题没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通货膨胀:简单说就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二、原因:
1.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2.货币主义及供给面学说:主要就是货币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中国为快速走出金融危机,一方面扩大内需及固定资产投资,,GDP高速增长,社会就业非常充分;另一方面,超发货币,造成货币供给过剩,需求却没跟上步伐。
两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
二、原因:
1.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2.货币主义及供给面学说:主要就是货币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中国为快速走出金融危机,一方面扩大内需及固定资产投资,,GDP高速增长,社会就业非常充分;另一方面,超发货币,造成货币供给过剩,需求却没跟上步伐。
两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