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春晚都会有小品,小品一词的来历是什么

 我来答
梦常于1541
2022-02-06 · TA获得超过3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8.6万
展开全部

“小品”一词早在晋代即有了,本属古印度的佛教用语。

《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句下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

可见,“小品”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张融《遗令》:“吾平生所善,自当凌云一笑。三千买棺,无制新衾。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南齐书》卷四十一)可见他对“小品”的偏嗜。

晚明夏树芳著有《香林牍》,自序云:“长夏居毗山,日礼《莲花小品》,殿最名香,略摭成篇。”晚明文人为逃避政治祸患,嗜佛成风,但只是逃于禅、隐于禅,大多数人并未真的遁入空门。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耐性钻研深奥玄秘、卷帙浩繁的佛典,却对“小品”情有独钟。随着“禅悦”之风的兴盛,文士们将“小品”概念移植到文学中,便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
陈继儒《〈苏长公小品〉叙》云:“如欲选长公之集,宜拈其短而隽异者置前,其论、策、封事,多至数万言,为经生之所恒诵习者稍后之。如读佛藏者,先读《阿含小品》,而后徐及于五千四十八卷,未晚也。此读长公集法也。”

(《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十一)提出“短而隽异”作为“小品”的特征,并比之为《阿含小品》,也可见“小品”概念是由佛经移来的。
这是晚明人最初的“小品”观,大体上指散文体,篇幅短小,隽永新异。陈继儒是晚明文坛“山人”一族的领袖人物,经他一号召,“小品”一词遂不胫而走,一时人人竞相写小品、选小品、论小品,蔚然成为风气。‍

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开始是摆不上台面的艺术形式,因为它的形式,注定要受到场景、道具、人物、时长的限制,所以,小品一开始的作用,只用于艺术生考试和演戏练习,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为这个任务而生的,最早的艺术学校可能也不相信这种艺术形式会在各大银幕上流行。

小品流行主要是在 1980 年代末和 1990 年代初,电视普及的时候。电视一普及,各种年度节日娱乐晚会(以春晚为代表)纷纷登上各大银幕,备受瞩目,而小品中的喜剧小品这种形式是最容易涉足在这种晚会上,看完魔术和相声,观众就想看一场有剧情的欢乐秀,总不能放电影节选吧。

于是,小品这种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有笑料的节目应运而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