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中有几个连中三元的啊?

 我来答
飘羽寒鹰
推荐于2016-07-19 · TA获得超过911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76万
展开全部
  所谓连中三元,即一人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中解元后下科落第,以后再中会元、状元,一般也称连中三元。

  一般规定逢丑、辰、未、戌之年开科。如不逢以上之年,而逢国家大庆,朝廷开科,称为恩科。

  旧时读书人以中状元作为终身殊荣。除三鼎甲外,进士也是仕途的进身之阶。“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例如宋代,进士及第即直接授官,登第者,不数年赫然显贵。宋真宗时的《劝学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中读。”进士及第的尊荣促进了人们的立志求学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也养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不良风气。

  科举看似最公平不过,任何人只要读好书就可应试做官,这不仅掩盖了封建专制政治的阶级实质,而且引导知识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白首穷经,孜孜以求,有的举人从青年试到白头,中状元时已屈就木之年。如除宋时项城人梁灏83岁中状元外,竟还有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的人,养成了他们极其驯服的性格,消磨了他们的不满和反抗的思想。

  到了清代末年,科举积弊日深,成为维新的障碍,有识之士汲取了西方文化,反对八股取士呼声日高。光绪三十一年科举改学堂,直至宣统年(1909年)的一次贡生考试为我国科举最后一次考试,这无异是我国对开发人才之一大改革,从此科举制度就寿终正寝了。

  历代状元不少,但连中三元者可谓凤毛麟角,千多年来仅有14人。唐代2人:张又新、崔元翰;宋代6人:王曾、宋庠、冯京、王岩皮、孙何、何真;元代2人:孟宗献、王宗哲;明代2人:许观、商辂;清代2人:钱务、陈继昌。这些人中,有的所中三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连中”。如清代的两位:钱务,江苏苏州人,在乾隆十四年中恩科解元,次年落第,到乾隆四十六年方中会元和状元;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于嘉庆十八年中解元,次年落第,到嘉庆二十五年中会元、状元,也不是连捷连中。

  历代连中三元的状元,大多无大作为,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连中三元”的状元商辂,他是浙江严州人,正统十年乙丑科(1445年)状元,他的轶闻不少。商辂才思敏捷,很有应变的才能。有一次他自夸家乡严州文风极盛,农民都能吟诗作对,一位江西籍的大官路过梅城,见南北高峰、双塔对峙,即兴出了一对“双峰巍巍二塔,北高南低”,请身旁一位农民对下联,农民摆手表示不懂,大官回朝嘲笑商辂吹牛。商辂说:“这个农民不是对好下联了吗?只怪你不懂,他的下联是‘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二短’,这不是对仗工整的下联吗?”

参考资料: http://www.xissue.com/158/28/27240.html

蔚蓝的天gQ
2007-05-27 · TA获得超过1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6万
展开全部
14人 唐代2人:张又新、崔元翰;宋代6人:王曾、宋庠、冯京、王岩皮、孙何、何真;元代2人:孟宗献、王宗哲;明代2人:许观、商辂;清代2人:钱务、陈继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45c5dc8
2007-05-26 · TA获得超过8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3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3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辂;
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