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法国电影《邮差》影评 50

大家帮帮忙哈!!3000字左右... 大家帮帮忙哈!!3000字左右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e65a509
2007-05-26 · TA获得超过25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27万
展开全部
《邮差》故事的背景是50年代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浪潮,聂鲁达1945年当选为智利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后被迫流亡,直至1952年回国。在聂鲁达的影响下,马里奥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政治集会,正当他被主持人邀请上台朗诵献给聂鲁达的诗歌时,会场产生了骚乱,并遭到警察镇压,他不幸身亡。因而,在剧末,聂鲁达数年后再次回到当年流亡时居住的小岛时,只见到了贝特丽丝以及她和马里奥所生的儿子,一个根据聂鲁达命名的男孩——帕波里托。

这部影片的某些段落令我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名著——《金玫瑰》,特别是马里奥向聂鲁达学习如何写诗——更确切地说,是如何创作暗喻——那些段落,完全就是《金玫瑰》的风格。比如:马里奥说,我想做一个诗人,聂鲁达告诉他,你试着一个人沿着沙滩散步,走得越远越好;聂鲁达让马里奥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渔网,他脱口而出:悲伤——这是一个让我无比意外的形容词,但是看到影片里那些年老而干瘦的渔夫们的生活,又会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渔网是那么的贴切;马里奥在屋子里冥思苦想着暗喻和诗句,镜头的另一边,他的父亲在很仔细地舔一口锅...

电影青年们对聂鲁达的扮演者Philippe Noiret必定不会陌生,他就是天堂电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头,那个目盲却又洞悉一切的先知。在那部影片的结尾,他为多多拼接起来的接吻镜头深深地感动过我这样的电影青年;而这部片子的结尾,却是诗歌爱好者马里奥为他录制了小岛上最美丽的一些东西:第一,卡拉第索托的海浪声,小的;第二,海浪,大的;第三,悬崖上的风;第四,吹过丛林的风;第五,我爸爸伤心的渔网;第六,教堂的钟声,女士的忧伤,还有牧师;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夜空;第八,帕波里托的心跳...这一切,只是因为聂鲁达曾经让他说一些岛上漂亮的东西,而那时的马里奥是这样回答的:贝特丽丝.卢梭。

不可否认,马里奥已经成了一个诗人。

当然,在这部影片中不得不提一下贝特丽丝.卢梭美丽的胸部,个人感觉,要比莫妮卡.贝鲁奇更加的迷人(影片放到38分钟左右第一次出现的胸部绝对地令人倾倒)。我以为,贝特丽丝的胸部是影片的一个关键,是马里奥产生诗歌灵感的源泉,因此,女演员的选择就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众多中国导演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试想,对着章子怡那张冷冰冰的face和扁平的咪咪,你怎么可能让一个憨厚的渔民之子、一个此前从未接触过诗歌的人,从嘴中喃喃道出这样美丽的诗句:

你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你的脸庞;
你的笑像一朵玫瑰花,
未出鞘的矛,清澈的水
你的笑像银色的波浪...

贝特丽丝的姨妈也是片中一个重要的配角。她几乎完全是一个王尔德式的人物:粗壮的身材、恶劣的面容、庸俗的心灵,吐出的却是隽永的妙语(至少我听上去很隽永)。比如说,当贝特丽丝被马里奥的暗喻打动心灵的时候,她说,当一个男人的话感动你的时候,他很快就会动手的了;她还说,话语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我宁愿酒吧里的一个醉汉摸你的屁股,而不是一个家伙说什么你的微笑就像一只蝴蝶;贝特丽丝纠正她,是我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我的脸;她说,苍蝇也飞,道理是一样的,到了床上,什么人都一个样,无论是诗人、牧师、还是共产主义者!简直令人笑翻肚皮。当聂鲁达离开意大利后,数年没有音讯,她总是说,鸟儿吃完了就走了,不再回头。

此片是一部翻拍之作,导演把聂鲁达和邮差之间的故事移到了50年代和意大利,不知道是否是为了政治背景的需要。影片、或者说剧本令人不满的地方在于,把马里奥对聂鲁达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一种几乎是个人崇拜的地步。聂鲁达是较早地介绍到中国来的国外诗人之一,我猜想除了他的诗艺之外,其间不免有他的亚非拉背景以及共产党员身份的因素,甚至,我猜想,他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其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也不能低估,毕竟,在拉美作家群中,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比起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来,要微弱许多了。聂鲁达的诗我读的不多,印象中以情诗为主,早年没有投入,现在就更加不符合我的趣味了。
WO2llllttttyyy
2007-05-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邮差》1995 大部分是鹿特丹电影节和香港朋友赞助,并在欧洲

完成后期制作的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希腊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和

新加坡电影节朱丽奖

小豆接替一个老邮差的工作,在附近送信。老邮差离开的原因是偷看了别人的信,心里恐惧就向上级汇报了,他的结局只能离开这个工作岗位。而年轻的小豆却也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他的生活也就跟着不同寻常起来。

人们经常说,字如其人。而一部电影也可以看出导演的性格。冷静而沉默的何建军描写了一段既平常又复杂的故事。有人们生活的常态,也有对生活反向的揭露。而这一切的微妙,都在邮差打开的每一封信里。随便看别人的信是不道德的,而信中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最本质的体现,这样的一种矛盾体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勇气(虽然查看别人的信件是真人甚真事)。这种矛盾,或是说一种悖论,小豆在其中,但每揭开一次秘密,他就有新的向往。

在《邮差》这部电影里,是一段段的人物关系。小豆与邮局的女同事云清的关系:平日里,他们的关系显得简单而机械,云清每天要给不计其数的信件盖章,邮戳在信件上无数次的敲击。小豆的任务是接过盖上章的信,开始他一天的工作。云清经常对小豆有某种暧昧的暗示,直到一天夜班时两个人发生性关系。小豆得知半年前,云清和其他男人发生过性关系,那个人竟然是单位的上司。此处的表述,体现最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两个人发生肉体关系之后,还像平常一样的在单位里保持那样机械的姿态。人的交流变得稀少,只剩下最直接的性关系,使人的生存环境带有某种原始性,导演的悲观基调再次无情地给予现实生活最赤裸的暴露。

关于家庭,小豆和姐姐住在一起。现在不同的是姐姐和一个男人相爱了。一个从小在女性环境下生长的男孩子,姐姐成了生活中所有女性的代表。于是姐姐的爱情成了小豆生活中长久的困惑,这种困惑将持久下去,因为姐姐最后是要和那个男人结婚的。影片中,有一段姐姐洗澡时候的赤裸镜头,小豆在外面静静地看着。那一刻,姐姐代表自己所要追求的女性。人的生存无法选择亲缘关系,小豆在观察姐姐的裸浴是在摆脱亲缘关系的一种努力,虽然只是刹那的。

这些发生在小豆身上的关系是可以一般人能够想到的,而他最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是自己的选择,也就是影片的重点,在拆开信之后形成的一种社交网络。影片的复杂也就在于,小豆融入到信的故事,并介入其中,这样的一种不平常的生活状态,让社会的整体意义从个人身上突显出来。小豆所做的事情可以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做个注释,因为萨特所强调的人的选择和行动,正是我们要在小豆身上所要关注的。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小豆拆开的信中基本上是人的情感纠葛。创作者在强调人世冷漠的同时,也在为信中文字世界的丰富情感埋下伏笔。小豆也曾经问云清,为什么人们当面说不出的话,却能在信中表达。这显然不是个设问句。云清也说过类似的话,就是为什么通信那么发达,信却不见少。两个的问话,都没有答案,是在问观看者的,也是在问天下人的。

信中的故事包括婚外情,这是小豆第一次拆信,原因是他每次送信,都看到上次的信没有被人取走。他觉得信没有人收,但总要有人来阅读。他要求信的男主人公把两个人互通的信件都交出来。他就在每夜观看人们最隐秘的故事,自己被牵扯进去,而不能自拔。可能也就是生活中的乏味,让阅读别人的信件成了他生活唯一而重大的乐趣。

一对恋人,受不了人生的沉重,而选择自杀,并把照片寄给他们的父母。小豆不愿意让他们的两位孤单的父母知道真相,就私自改写了信件,说这对恋人过的很好,等过些日子就回去他们二老。小豆开始观察两位老人的举动,老人收到信很高兴。小豆在面对他信中的人物时,有点想基斯耶洛夫斯基电影《十诫》里那个默默观察的年轻人。不同的是,小豆要和这些人对话,发生关系,他也是其中的人物,彼此影响,不仅仅是一个要去观察别人的象征符号。当然,最后小豆也发现,其实他的介入并没有改变什么,两个老人还是知道了那段恋人已经自杀了。

逐渐地,小豆开始灵活于这社会的游戏中,也开始为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这种关系。比如,他发现了一个宛娟的女人的卖淫生活。她的性交易都是一个叫钱大夫的人介绍的,他就借着这样的关系去找宛娟,去当一回嫖客。在这里,和云清的性接触成了小豆的生活上的转折点。在和云清未发生关系之前,他就去找过宛娟,但是那种没有爱情的性的召唤来的那样之快,作为内向而木讷的他还是灰溜溜地离开了。而和云清发生关系之后,他也就迈出了关于女人和性的困惑,他突然发现,这样的关系变得简单起来,也就敢于和宛娟在一起,即使是以一个嫖客的身份。

另一个没有被改变的人是吸毒的青年,因为爱情的困惑,他曾经和自己相爱的人一起静脉注射,体验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小豆比他自己邮差的身份更彻底,他不但送信,还研究信背后的故事,甚至走进别人的家中。他冒充吸毒青年的亲戚,去找他,被房东拦住,索要房租。他就那样把钱给了人家,就为了看看信中人的房间,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而后来,那个青年在向小豆讲述了自己飘飘然的感觉后不久,就被送往医院了……

小豆可能还要看更多的信,他有这样的条件,因为他被领导嘉奖了,同样是拆信,老邮差只能在路边过卖菜的生活,而小豆却隐藏着自己相同的秘密继续他的送信工作。领导还说要扩大送信的范围。不知道这对于他是生活的乐趣,还是生活的困境,尤其是他发现信中人的生活没有被他改变的时候。很可能,那将成为他自己找来的新的生活负担。影片结尾是小豆的姐姐在公共汽车上,通过窗户看到自己的弟弟在安放邮筒,然后车逐渐的开走。这样的结局显得没有痕迹,没有那种可以制造结局的痕迹,这更自然。影片应该停在它应该停下来的地方,人的生活还要继续。小豆以后会怎样,我们只有猜测。那也和我们无关了,到底人们还是生活在自己或是别人的片段中。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表面,而发现本质的时候,也无从选择,毕竟我们无法解决那些被发现的悖论和困境。当然,无非是两种选择,一个就是安分守己的走在生活的表面,而另一种就是像小豆那样选择一条冒险之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