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什么
内在稳定器又称为“自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内在稳定器又称为“自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指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财政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分类
1.财政政策中的自动(内在)稳定器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扩张和繁荣阶段,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GNP和居民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率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国民收入GNP 下降,税收相应减少。可见,在税率既定(给定)不变的条件下,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地同方向变化,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缓解经济紧缩的作用。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财政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有助于稳定可支配收入,进而稳定消费需求。在经济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下降,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增长;反之,在经济萧条阶段,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上升,从而抵消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下降。
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这实际上是以政府财政补贴这一政府转移支付形式,保证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在经济繁荣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抛售库存的农产品,吸收货币,平抑农产品价格,以减少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而在经济萧条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增加政府采购农产品的数量,向农民和农场主支付货币或价格补贴,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个人和企业储蓄的自动变化。由于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所以,在经济恢复及繁荣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增加,他们的储蓄增长的幅度会更大而消费需求增加得较少;相反,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减少,他们的储蓄也会减少得更多而消费减少得较少。
以上各项均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它们的作用越健全,经济运行越不需要政府干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类“自动稳定器”只能缓和经济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根本扭转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干预,仍是必不可少的。
2.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中的自动(内在)稳定器
利息率效应(凯恩斯效应)。由于利率变动能刺激或抑制投资,所以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变动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调控与稳定物价的作用。根据前面已讲过的内容可知,在货币供应量M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供给减少 → 使物价上升 →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1上升 →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下降 → 利率r上升 →投资下降 → 有效需求减少 → 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反是。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效应)。在人们手持货币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实际货币余额)与物价反方向变动,这使得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具有调节物价、稳定经济的功能。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不变,但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人们就会自动减少消费,这样会使有效需求减少,从而自动抑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过热;反之,当物价下跌时,同量货币能买到更多的商品,人们会自动增加消费,扩大有效需求,从而自动阻止物价继续下跌,防止经济衰退过多。
再分配效应。如前所述,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再分配,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这种再分配就具有了自动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假设国民收入简单区分为劳动收入(工资)和非劳动收入(利润)两部分,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就意味着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工资)所占的比例下降非劳动收入 (利润)所占的比例上升。这会使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因为非劳动收入(利润)是资本家的收入,在这种收入随通货膨胀而增加时,其边际消费倾向必然大幅下降,其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将大幅下降,同时劳动者因实际收入下降必然减少消费,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社会有效需求减少,通货膨胀会自动得到抑制。此其一;其二,社会上获得收入的人分为靠租金、退休金、养老金获得收入的“被动收入者”和靠工资、利润获得收入的“主动收入者”两类。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前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后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用下,后者的消费支出相对减少,从而抑制有效需求,进而抑制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