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薪资是求职的首要条件吗?
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在选择工作时,00后受访者主要考虑的是薪资待遇(73.5%)、行业前景(61.1%)。然后是发展空间(58.8%)、符合兴趣爱好(53.9%)。92.7%的受访00后对新职业有兴趣,其中37.4%的受访00后非常有兴趣。 展开
其实薪资应该是结果,而不应该是目标。如果我们只是为了钱做事的话,只需要什么赚钱做什么就好。但现实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职业通常是我们能做好的,至少是能以此为生养活自己的。
工作后的进步空间使人们继工资之后第二看重的点,既然入了这一行,自然会想要让自己的发展更有前途,而企业的前景则决定了个人发展空间的多少,如果公司没有长远的目标,只在当下,那么你的发展空间自然也不会太好。
其实薪资应该是结果,而不应该是目标。如果我们只是为了钱做事的话,只需要什么赚钱做什么就好。但现实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职业通常是我们能做好的,至少是能以此为生养活自己的。
工作后的进步空间使人们继工资之后第二看重的点,既然入了这一行,自然会想要让自己的发展更有前途,而企业的前景则决定了个人发展空间的多少,如果公司没有长远的目标,只在当下,那么你的发展空间自然也不会太好。
企业的薪酬成本分析,落脚点往往在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这是典型的把人视为成本的思维模式。
只有把人当作资本,有意识地持续投入,才能最大化地驱动价值产出。
薪酬成本的分析,落脚点应在于如何通过合适的成本投入而非最少的成本投入带来价值的最大化,这个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更体现为员工的持续努力和成长,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循环上升。
三大指标形成价值创造的仪表盘
指标一:人均效能
人均效能等于销售额或利润与企业期末人数的比值。
这一指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对比方式:
一是与自身相比较;
二是与行业竞争对手相比较。
但由于业务模式的不同,单纯比较人均效能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组织能力的差异,所以在参考行业水平的基础上,应更多与自身相比较。
当该指标值上升时,说明人才队伍创造价值的能力在提升。
指标二:人工成本利润率
薪酬资源投入产生的效益直接反映在“人工成本利润率”这一指标上,也可简称为“人工成本效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
它体现的是企业单位人工成本所创造的价值,也即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人工成本的投资回报率。
指标值越高说明薪酬投入产出比越大,但是这个指标并不能体现出投入产出的稳健性,需结合薪酬增长趋势进一步分析。
当上述两项指标降低时,企业应重点分析降低的原因是属于成长性的暂时降低,还是属于破坏性的持续降低。
成长性的暂时降低,例如当年处于规模扩张阶段或新业务开发阶段,大量新员工涌入导致人力成本明显上升,而其业务特点,如研发是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可能决定其短期内价值创造体现并不明显。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需设定明确的经营目标,待新业务进稳定期后,再结合指标回顾薪酬激励的实施情况。
如果是破坏性的持续降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从内部管理上更多考虑人才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发挥最佳绩效,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选人方法导致人才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企业应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指标三:薪酬总额增长率
企业不能孤立地看待员工薪酬的增长,只有员工的薪酬增长和企业的业绩增长同步提升,才能体现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共赢。
薪酬总额增长速度不能超过企业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这与经济规律中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必须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如果工作了一段时间,需要用跳槽来升职,或者用跳槽来提升工资,那么工资才是选工作的重要因素,如果费事巴力的跳了一次槽,工资反而越调越低,光是看这个发展前景,所以如果需要用跳槽来改变自己升职加薪的现状,工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些年轻人,刚刚工作时间不久,当有比自己当前工资高一些的机会在诱惑时,就会心动,总觉得跳一次,涨一薪是很划算的。殊不知,如果只盯在薪水上,可能就把自己的积累一一放弃了。就像小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因为对于新人来讲,工作时间不长,薪水较低,增长幅度再大,涨的绝对值也有限。
不如沉下心来,提升自身能力,沉淀自身经验和经历,足够能力了,用升职去涨薪。
内部有机会,就在内部寻找机会,内部没有机会可以在相近的行业和公司寻找机会。所以工资在不同的工作时段重要性是不同的。
如果是本问题所说的管培生,未来5年职业规划很好,要么是没有跟面试者做好职业说明,要么是起薪低于其他同类职位。
毕竟工资不是最重要的,但也不是不重要。
因此。选择薪资,而不是选择个人兴趣。更多的可能只在于客观因素。因为求职太难了。只有薪资条件差不多的两个岗位进行比较的时候,才会选择兴趣爱好。因为有兴趣爱好,也许能干的更好。不然,作为求职的首要条件。只能选择薪资待遇。这个薪资待遇,甚至还包括了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