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电图注意事项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1、在安静时进行
专家介绍,因肌肉活动都会产生生物电,当小儿啼哭、深呼吸、四肢乱动时,均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所以应小儿安静时进行。必要时可先给病儿吃些镇静药,以防止因其他肌肉活动而引起的干扰。
2、不要有恐惧感
做心电图时医生要在病人的胸前、脚上、手上接上花花绿绿的电线,有些人非常害怕,生怕会触电,尽管电图机还未开,心里就“扑通”、“扑通”直跳。实际上这些电线只是把心脏的生物电“引出来”,不会向人体输入什么东西,正像拍照只是把人体的形象如实地记录下那样,所以不要有恐惧感。
3、避免穿太紧的衣裤
在进行心电图体检前,建议检查者不要穿太紧的衣服或者是裤子,需要穿较宽松的,这样在测量心电图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有效。
4、避免药物影响
有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洋地黄、奎尼西等。由于药物影响心肌的代谢,从而影响心电图的图形。所以,家长应向医生讲明病儿最近服过哪些药物,以免误诊。
5、结果仅作参考
和其他检查方法一样,心电图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仅是在体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正如有望远镜跳望远处景色一样,不一定都能看得十分清楚。譬如,左、右心室增大时,由于相反方向的两股电流可以相互抵消,这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反而可能是“正常”的。所以,心电图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其结果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才能最后得出明确的'诊断。
6、不必脱鞋
心电图检查没有必要把鞋子脱了,因为男士可能有味儿,只需要把左脚的裤角卷起来,露出脚腕就可以了。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称为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由于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心肌细胞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这个过程称为除极。对整体心脏来说,心肌细胞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顺序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细胞除极完成后,细胞膜又排出大量阳离子,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称为复极。同样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出称为复极波。由于复极过程相对缓慢,复极波较除极波低。心房的复极波低、且埋于心室的除极波中,体表心电图不易辨认。心室的复极波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整个心肌细胞全部复极后,再次恢复极化状态,各部位心肌细胞间没有电位差,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等电位线。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组成
1、P波
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所以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到右心房,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形成心电图上的P波。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动,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P波时限为0.12秒,高度为0.25mv。当心房扩大,两房间传导出现异常时,P波可表现为高尖或双峰的P波。
2、PR间期
激动沿前中后结间束传导到房室结。由于房室结传导速度缓慢,形成了心电图上的PR段,也称PR间期。正常PR间期在0.12~0.20秒。当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阻滞,则表现为PR间期的延长或P波之后心室波消失。
3、QRS波群
激动向下经希氏束、左右束枝同步激动左右心室形成QRS波群。QRS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极,激动时限小于0.11秒。当出现心脏左右束枝的传导阻滞、心室扩大或肥厚等情况时,QRS波群出现增宽、变形和时限延长。
4、J点
QRS波结束,ST段开始的交点。代表心室肌细胞全部除极完毕。
5、ST段
心室肌全部除极完成,复极尚未开始的一段时间。此时各部位的心室肌都处于除极状态,细胞之间并没有电位差。因此正常情况下ST段应处于等电位线上。当某部位的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的表现,心室在除极完毕后仍存在电位差,此时表现为心电图上ST段发生偏移。
6、T波
之后的T波代表了心室的复极。在QRS波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应与QRS主波方向相同。心电图上T波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心肌缺血时可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T波的高耸可见于高血钾、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等。
7、U波
某些导联上T波之后可见U波,目前认为与心室的复极有关。
8、QT间期
代表了心室从除极到复极的时间。正常QT间期为0.44秒。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因此引入了矫正的QT间期(QTC)的概念。其中一种计算方法为QTc=QT/√RR。QT间期的延长往往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
2024-11-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