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2011-05-29
展开全部
擦。 我也是在做形势与政策 。擦擦擦 这答案也太长了点吧 。
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研普华
2023-10-12 广告
2023-10-12 广告
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它决定了园区的发展高度、方向和品位,直接影响着园区的定位和产业布局。2. 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研普华提供
展开全部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还不少,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建议》强调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议》根据“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对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里,我着重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配制度。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使各类要素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继续完善税制,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四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这些年,政府自身改革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主体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必须通过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该管的事情切实管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五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进入由出口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由吸收外资为主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的新阶段。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内外联系更为密切,也对我国与国际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和深化同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建议》明确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点任务。一要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二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维护我国海外权益,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四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建议》还阐述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等重大任务和保障问题,对全党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志们: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还不少,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建议》强调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议》根据“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对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里,我着重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配制度。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使各类要素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继续完善税制,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四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这些年,政府自身改革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主体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必须通过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该管的事情切实管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五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进入由出口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由吸收外资为主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的新阶段。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内外联系更为密切,也对我国与国际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和深化同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建议》明确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点任务。一要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二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维护我国海外权益,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四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建议》还阐述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等重大任务和保障问题,对全党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志们: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建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娃娃,是在做《形势与政策》嘛。。
呵呵。。我也在做。。
他们上面的答案自己归纳下就OK。。
呵呵。。我也在做。。
他们上面的答案自己归纳下就OK。。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