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片是日本菜?-吃的历史(十九)吃鱼的历史和故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聊过大肉了,该聊大鱼 了。
鱼一直是人类食物之一。远古时期是人类从自然水域中捕捞鱼类,后来逐渐出现人工养鱼。我们国家约在商代,开始了人工养鱼。我国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传说是越国大夫范蠡(li)所著,就是那位辅佐完越王勾践后带着西施跑路的陶朱公。秦、汉时期,养鱼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池塘养鱼更加普遍,鱼的品种也不断增加。成书于两汉战国间的辞书之祖《尔雅》记载的鱼种有三十三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记有六十种,现在我国有淡水鱼种五百多种了。
至于吃法,根据厨房工具的发展,从烤蒸乃至生吃,到各种煎炒烹炸多了去了。现在流行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这可不是日本人的发明,两千多年就有了,并不稀罕。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也叫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那时候的日本人估计还在山上呢。周宣王的重要辅臣,大将尹吉甫跟随周朝军队出征,在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之内)迎击北方少数民族玁狁(xiǎn yǔn)。凯旋而归后,尹吉甫宴请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诗经.小雅.六月》记载了这件事:“饮御诸友,炮鳖脍鲤”,古文果然难念。“脍鲤”就是生鲤鱼。孔老夫子是万世师表,啥都懂,自然也精通美食。在《论语·乡党第十》中,有说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说的就是切成细片的肉或者鱼,而且要占着酱吃。除了没蘸芥末,是不是很像日料的吃法。
前面说的周宣王是西周倒数第二个国王,他之后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西周王朝在他那就关门大吉了。尹吉甫当时铸造了一个铜盘纪念他的胜利,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青铜器文物 “兮甲盘”,上面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了尹吉甫随从周宣王的这场战事和对南淮夷征收赋税。
在2017年的拍卖会上,“兮甲盘”以加佣金的成交价为2.1275亿元。好贵。
到唐朝时饮食文化也很发达了,但毕竟特殊的规定是不让吃鲤鱼。原因很简单,唐朝皇帝姓李,而李、鲤同音。宋朝人吴仁杰在《两汉刊误补遗》中所说的“盖以鲤、李一音,为国民也”。李唐为了宣扬皇权天授,不但自称是老子的后代,抬高道教,还神化鲤鱼,将它与龙相提并论,成为尊贵的神物和吉祥的象征。
宋代的《玉海》中也写道:“景龙三年春二月,明皇至于襄坦,漳水有赤鲤腾跃,灵皇之瑞也。潘炎因此而作赋:“玄天之龙兮,见而在田。我后之龙兮,飞以御天。”是说鲤鱼能变龙。小时候有个很老的动画片,叫《小鲤鱼跳龙门》,不知道跳完了还能直接变龙了。
在唐代,鲤鱼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在《唐律》中,鲤鱼不称“鲤鱼”,而被称为“赤鲜公”,不许捕杀,不许买卖。《旧唐书.玄宗纪》载:唐玄宗李隆基曾两次诏令天下,严禁人们捕鲤鱼。
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yǒu yáng zá zǔ],知道大家不会读,我也现查读的)中也记载:“唐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鲜公,卖者决六十。”也就是说,谁若卖鲤鱼,要挨六十大板。
皇帝说,老子姓李,就不让吃鲤鱼。你还真没辙。
在唐朝鲤鱼还是吉祥的标志。为突出鲤鱼的地位,唐朝还规定高官随身带鱼符,用于出入官廷时查验。宋朝编写的《新唐书》中记载“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有鱼符,也就有了放鱼符的鱼袋。也不是谁都能戴得,照规定,京官五品以上者才可以佩鱼袋。鱼袋是体现身份的象征,有金银之分,以区别官职的大小。
后来情况由来变化,武则天上台了。在武周代唐期间,鲤鱼不受待见了,以龟袋代替了鱼袋。
皇帝说,老娘姓武,关鲤鱼什么事啊。鲤鱼的地位立马一落千丈。
当然后来又随着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复辟了大唐,皇帝又是姓李的当了,社会上很快恢复了重鲤的风气。
另外要说的是,有禁止,就有违反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就像历朝历代都不让吃牛肉,总有人偷着吃一样,唐朝不让人吃鲤鱼,也会有人铤而走险。
记得《琵琶行》里白居易说自己是个什么官吗,他在唐宪宗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白居易就作了首《舟行》,其中两句便是“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另一位诗人陆龟蒙作的《江南二首》也曾写道:“便风船尾香梗熟,细雨层头赤鲤跳。待得江餐闲望足,日斜方动木兰桡”。
这些诗人都顶风作过案的。
鱼一直是人类食物之一。远古时期是人类从自然水域中捕捞鱼类,后来逐渐出现人工养鱼。我们国家约在商代,开始了人工养鱼。我国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传说是越国大夫范蠡(li)所著,就是那位辅佐完越王勾践后带着西施跑路的陶朱公。秦、汉时期,养鱼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池塘养鱼更加普遍,鱼的品种也不断增加。成书于两汉战国间的辞书之祖《尔雅》记载的鱼种有三十三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记有六十种,现在我国有淡水鱼种五百多种了。
至于吃法,根据厨房工具的发展,从烤蒸乃至生吃,到各种煎炒烹炸多了去了。现在流行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这可不是日本人的发明,两千多年就有了,并不稀罕。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也叫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那时候的日本人估计还在山上呢。周宣王的重要辅臣,大将尹吉甫跟随周朝军队出征,在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之内)迎击北方少数民族玁狁(xiǎn yǔn)。凯旋而归后,尹吉甫宴请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诗经.小雅.六月》记载了这件事:“饮御诸友,炮鳖脍鲤”,古文果然难念。“脍鲤”就是生鲤鱼。孔老夫子是万世师表,啥都懂,自然也精通美食。在《论语·乡党第十》中,有说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说的就是切成细片的肉或者鱼,而且要占着酱吃。除了没蘸芥末,是不是很像日料的吃法。
前面说的周宣王是西周倒数第二个国王,他之后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西周王朝在他那就关门大吉了。尹吉甫当时铸造了一个铜盘纪念他的胜利,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青铜器文物 “兮甲盘”,上面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了尹吉甫随从周宣王的这场战事和对南淮夷征收赋税。
在2017年的拍卖会上,“兮甲盘”以加佣金的成交价为2.1275亿元。好贵。
到唐朝时饮食文化也很发达了,但毕竟特殊的规定是不让吃鲤鱼。原因很简单,唐朝皇帝姓李,而李、鲤同音。宋朝人吴仁杰在《两汉刊误补遗》中所说的“盖以鲤、李一音,为国民也”。李唐为了宣扬皇权天授,不但自称是老子的后代,抬高道教,还神化鲤鱼,将它与龙相提并论,成为尊贵的神物和吉祥的象征。
宋代的《玉海》中也写道:“景龙三年春二月,明皇至于襄坦,漳水有赤鲤腾跃,灵皇之瑞也。潘炎因此而作赋:“玄天之龙兮,见而在田。我后之龙兮,飞以御天。”是说鲤鱼能变龙。小时候有个很老的动画片,叫《小鲤鱼跳龙门》,不知道跳完了还能直接变龙了。
在唐代,鲤鱼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在《唐律》中,鲤鱼不称“鲤鱼”,而被称为“赤鲜公”,不许捕杀,不许买卖。《旧唐书.玄宗纪》载:唐玄宗李隆基曾两次诏令天下,严禁人们捕鲤鱼。
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yǒu yáng zá zǔ],知道大家不会读,我也现查读的)中也记载:“唐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鲜公,卖者决六十。”也就是说,谁若卖鲤鱼,要挨六十大板。
皇帝说,老子姓李,就不让吃鲤鱼。你还真没辙。
在唐朝鲤鱼还是吉祥的标志。为突出鲤鱼的地位,唐朝还规定高官随身带鱼符,用于出入官廷时查验。宋朝编写的《新唐书》中记载“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有鱼符,也就有了放鱼符的鱼袋。也不是谁都能戴得,照规定,京官五品以上者才可以佩鱼袋。鱼袋是体现身份的象征,有金银之分,以区别官职的大小。
后来情况由来变化,武则天上台了。在武周代唐期间,鲤鱼不受待见了,以龟袋代替了鱼袋。
皇帝说,老娘姓武,关鲤鱼什么事啊。鲤鱼的地位立马一落千丈。
当然后来又随着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复辟了大唐,皇帝又是姓李的当了,社会上很快恢复了重鲤的风气。
另外要说的是,有禁止,就有违反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就像历朝历代都不让吃牛肉,总有人偷着吃一样,唐朝不让人吃鲤鱼,也会有人铤而走险。
记得《琵琶行》里白居易说自己是个什么官吗,他在唐宪宗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白居易就作了首《舟行》,其中两句便是“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另一位诗人陆龟蒙作的《江南二首》也曾写道:“便风船尾香梗熟,细雨层头赤鲤跳。待得江餐闲望足,日斜方动木兰桡”。
这些诗人都顶风作过案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