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代码是多少?
中国农业大学代码是1001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简称中国农大,坐落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共建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中国―加州大学系统"10+10"合作科研联盟成员高校。
学校历史
北京农业大学
一、北京大学农学院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2月6日,京师大学堂设立农科学部。
民国元年(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为学校分科大学之一。
民国三年(1914年)3月,农科大学改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归教育部管辖。
民国十二年(1923年)3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学校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农科。
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北京农业大学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改为西安林大农学院;同年12月,北平伪临时政府合并北京大学、北平大学成立“国立北京大学”,设有农学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西安联大改为西北联合大学,临大农学院改为西北联大农学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20日,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建立国立西北农学院。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教育部特设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将原日伪“北大”农学院编为第四分班。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临大补习班结束,第四分班并入北大农学院。
1949年7月,辅仁大学农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农学院。
二、清华大学农学院
民国十年(1921年),清华学校开设农业课程并成立农科。
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清华学校更名清华大学,农业课程停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建立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清华大学农学院在长沙筹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增设植物生理组。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农业研究所改为清华大学农学院;同年9月30日,农学院迁入原土木工程专科学校。
三、华北大学农学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延安自然科学研究所成立;同年12月,研究所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具有高等学校性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自然科学院设物理、化学、地矿、生物四系;同年9月1日,正式上课。
民国三十年(1941年),自然科学院直属中央文委领导。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自然科学院等合并为延安大学,归边区政府领导,为独立学院。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生物系改为农业系。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延安大学农业系并入北方大学,成立北方大学农学院。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原北方大学农学院改为华北大学农学院。
合并发展
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
1950年4月8日,学校正式命名为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一、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
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在冀衡农场举办拖拉机训练班。
1950年4月1日,在训练班的基础上创立中央农业部双桥机耕学校。
二、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1949年12月,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成立。
三、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
1949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成立,设农业机械系。
1951年秋,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开始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联合办学。
四、平原农学院
1951年7月,平原农学院成立,设农学、畜牧兽医、森林三个系和棉花专科班
合并发展
1952年10月15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成立。
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部分干部、教师和学生共约100人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7月,学校改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同年,学校农学系农学专业并入东北农学院。
1959年秋,农业部拖拉机站干部学院并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1970年,学校搬迁至四川省重庆市,其间,校名先后改为四川农机学院、重庆农机学院、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
1979年,学校搬回原址,恢复校名,归属农业机械部。
1982年4月,学校改属农牧渔业部。
1985年10月,学校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合并发展
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
1998年,学校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高校。
2004年,学校被列入国家“985工程”高校。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2月14日,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9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8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66人。专任研究生导师16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96人、硕士生导师56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3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Watson和中国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中国国内外学者担任名誉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设有学院18个,开办本科专业76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酿酒工程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金融学专业、法学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会计学专业、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资源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医学、土地资源管理、金融学、社会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村区域发展
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动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类、化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地理信息科学、生物技术、机械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会计学等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植物保护、动物医学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10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果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业经济管理
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学、生态学、水文学与水资源、蔬菜学、土地资源管理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99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7个。
“十二五”期间,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8977篇,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6%,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省部级奖励173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授权专利1900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40%;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2017年至2021年,学校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0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9项,其中主报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美洲各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大学、研究单位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巴西圣保罗大学成立了“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并在联盟机制下建立了近20个教育和科研合作项目,其中与康奈尔大学合作举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建设中荷奶业中心。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先后成立了“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组织中国国内40所、中国国外35所农林院校联合成立了“一带一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依托联盟建设了11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组织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政策对话、智库研究和国际发展项目等合作;与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雷丁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东京农业工程大学、悉尼大学、坦桑尼亚苏库因大学等院校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学术竞赛、夏令营等各类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