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的介绍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6-03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9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8万
展开全部

  丹道修炼源自黄老列庄养生思想,丹道的修炼在战国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下,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丹道的介绍。

  丹道

  丹道修炼源自黄老列庄养生思想,丹道的修炼在战国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下,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即是人的潜意识最深层处理性与感性的觉悟,对人命运的根本改变,由之长生久视是最终极的追求与向往。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和《阴符经》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丹道的基本资料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 ,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丹道释名

  1、丹者一也。以纯阳为本,归一为用,修持内景功夫,内炼气脉,以结内丹者,不离大道大法,故曰丹道家。

  2、丹家朱也。以阳火为本,阴质为用,所炼丹药,属于纯阳,名曰外丹。炼外丹亦不离大道大法,故曰丹道家。

  世有称为丹灶家,盖从采炼外丹,立炉安鼎而言,曲解为丹灶家耳。

  可知修持“内景”以结内丹,以藉外丹为助,具有各种法门者,谓之丹道家。

  故丹道家以修持内景结自身内丹为主,炼外丹为辅,以医药度人间苦厄,则为修积外功,在次第上属次要者也。又,丹法属“有部”的“小乘法”。

  故各宗各派,不能离此传统次第。苟能超其次第者,在宗教界而论,则为地上菩萨,非丹道家小乘法所能望其项背矣。

  然因其立法属于“有部”,故具有物质基础,所谓祛病延年者,皆医药之用。

  3、丹道家各宗各派之内容及其讹传。丹道家自晋后至于唐时符节不能统一,派别纷起,其大者以五岳为代表,现在所知者,武当派及青城派二派,为金莲正宗,具备心法药法各种法门,较得丹道之全。

  武当派居位最尊,为五岳之首,其余各派于心法心药,性功和命功,各有所偏。其余小宗派中之修命功者,流而为武功,炼药物者,局限于治伤,虽有丹道之名,而无其实矣。

  4、武当派。命功与性功之修持,俱甚高明,其教下之证得成就者甚多,丹药中用于性功尸解坐化之大还丹在元婴未成之前,用于转世夺舍移居坐死关之固魄胶(无此胶之助,不能成就,相当于佛家所说之四果徒,惟四果徒中无坐死关一门),各宗派于需要时,皆往拜请。

  又用于命功中,武功治伤科之八步回生丹和铁扇散,亦著称于各宗派。

  5、青城派。性功与命功之修持,以专修少阳脉为基本功夫,修持有得者,长年仅着单衣或夹衣一件寒暑不侵,教下之证得成就者极多。

  丹药以五行丹为各宗派所景仰的,外功上,用毒龙丹,有二十四候之传授,是为精到,其法是根据一百二十种病,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为二十四候以统摄之,盖其作用,因人身之病,不能离天地阴阳气机的“升降开合”之作用,合乎其疾之气机者,必能有益无损。

  例如春生时,阳陷于阴者,其阳亦必因之有升,以升药从其性而治之,其效大彰,虽阴虚火炎者,投以此药,则从其性而发越之,亦可无害也。故其门下以之治病者,皆能有功。

  6、华山派。武当派传自华山,因邱祖故,符节之传,归于武当,故其内容及修炼法诀,与武当派完全相同,药物中以松针不老丹为最,非他派所能及,盖得地利与遍山皆松之利耳。炼气士之坐茅蓬者,皆往请为服饵,其次为各种花露,亦著称于各派。

  a.松针为初坐茅蓬者,辟谷时必要之服饵,于清明春分间炼之,共炼七次(一般只炼三次),法以初生松针,用水鼎配合桑柴灰炼之,先将松针内之血水炼出,再将余味炼尽,至秧黄甘淡为度。

  b.松针得木火之精,为纯阳之物,以阴中之阳为大用,又能耐寒,三冬不凋,色青中空,而炼出之汁其红如血,将此种阴质炼出后,方能以阴中之阳为用,在修炼上善伏三尸虫,可耐饥渴;治病用于内科,可通经活血;用于痹症,可外用内服;用于外伤,可止血生肌;用于服饵,可耐饥寒。白龙丹青菜汁能解之。

  7、峨嵋派。性功与命功之修持,以《黄庭内景经》、《黄鹿外景经》、《阴符经》和《清净经》的功法和劝理来炼修气修脉。

  丹道的起源

  远古即产生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偶尔出现“气功”的提法,亦无完整的解释。而内丹是气功修炼的一种形式,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其理论思想与中医思想不谋而合,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高质量生活状态,大多数门派的修炼步骤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筑基炼己:“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其中的这个过程便是伴随着筑基炼己,明心见性的过程”必须同时进行,否则道理不明,身体不行,根本无法修得炼精化气,练气化神之阶段,更别说之后的炼神还虚,聚虚合道)。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见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气功内丹术。气功内丹术不是东汉道教的产物。而是中华民族自古有的产物,是对我们民族养生的眷顾,由此产生的中医学皆是由此出。

  基础

  气功丹道修炼术的理论基础是《周易》、《道德经》,这两部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

  中华道家修炼,源远流长。相传自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开始,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

  自然 丹道

  见,黄帝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气功了。"河图"、"洛书"正是这一时期光彩照人的金丹大道起源的历史记录。开天地人三才整体观模式,也是贯通古今"易学"的原始模型。《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易"的原理就是一阴一阳的变化,它是宇宙中对立统一规律的精辟描述。易理是金丹大道的理论基础。掌握阴阳规律,掌握宇宙旋律,掌握人体的节律,是修炼气功及金丹大道的诀窍。

  中华道家的老子、列子和庄子,都精于修养之道。司马迁《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说明老子很长寿。庄子在其著作之中 ,己述有坐忘、心斋、导引、吐纳、缘督、踵息等修养方法。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列子修养方法是后世真一内丹的渊源,后人并有所发展)《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从中华道家到道教,虽在形式上增添了宗教仪式等内容,然其修炼主旨却始终贯穿,成为中华道家的优良传统。历代中华道家人士皆以自己的身心作为试验,进行人体生命的可贵探索,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气功修炼学,形成了完整的理法体系。

  老子的《道德经》把金丹大道的理论推向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他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而无不为"是他道德观的根本,又是古典道生术(高功能气功)理论的高度概括。尤其是他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得其一,万事毕。""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等精辟的论述,为修炼金丹大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经验。

  早期丹家

  东汉时为道教气功内丹学奠基的著作,当推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开创出"丹道"修炼体系,是我国第一部金丹大道理论专著。把人体当作炉鼎,以体内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烹炼,使精、气、神凝聚互结,产生真种,结成金丹。。《参同契》用《易经》的卦爻来描绘人体真炁周天运行的规律,并提纲挈领地讲述了炁功功法的要领。《参同契》的出世标志著内丹学的形成,也被认定为世界炼丹史上最古老的理论性著作。分上、中、下三篇,下篇附《鼎器歌》,内有提到:“真阳自动,元精出炉,下至会阴穴,以手法逆回鼎中,化为甘露。”魏伯阳将人体真炁运行的规律同天地间日月运行、阴阳消长的规律统一起来,又首次把金丹术和炁功纳入一个理论框架之中,这实际上为炁功比附金丹术(外丹)而称为内丹开了先河。《参同契》的内丹系性命双修而较重性功,为内丹学奠定了一整套理论框架和名词术语,被后世内丹家尊为“万古丹经王”。

  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早期经典。上清派擅长于存思气功,借存想身神(发神、脑神、眼神、心神、肝神等)调动人体器官的功能,通过咽津固精、积精累气进行气功修炼。《黄庭经》中指明了三丹田的部位,论述了它们在真炁运行中的作用,并将元炁称为“玄丹”,说明经中包含了早期的气功功法。《黄庭经》是继《参同契》之后又一部为气功学奠基的经典著作,这部书至今仍是必须诵习的珍籍。

  早期的气功功法,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也有记载。这种丹功都是由存思、行气和咽津相结合,以意引元炁在三丹田之间运行。葛洪称它为“真人守身炼形之术”,其功法是:“夫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谨勿失。既往不追身将灭,纯白之气至微密,升于幽关三曲折,中丹煌煌独无匹,立之命门形不卒,渊乎妙矣难致诘!”值得注意的是,葛洪《内篇》中已详言三丹田的位置,在这段口诀中又有“中丹”之称(“中丹煌煌独无匹”),再加上《黄庭经》中“玄丹”、“子丹”(“子丹进馔肴正黄”)的提法,说明在晋代道教中已将炁功看作炼丹了。

  继承发展

  自南北朝,道教中各类气法并出,五花八门,其中以上清派的存思、守一气功最著。陶弘景编著的《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中就有服气、内视、导引等多种内炼功法。至南朝时,僧人大量引道入佛,如名僧昙鸾、智顗、密宗等等。慧思“为护法故求长寿命”,称“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大正藏》卷四六),内丹、外丹之名遂见于史籍。佛教密宗之说多类道教,包括有道教所擅的服气、服石、炼药、外丹、符祭等方术,追求长生成仙,其与道教的渊源关系,可能早在善无畏、金刚智等人唐弘密之先。据印度传说,1500年前(当中国南北朝初),有华人塔哈乌江至孟加拉一带传授中国密宗(即道教仙术)。印度教密宗经典《度母秘义经》、《摩诃支那功修法》、《风神咒坦特罗》、《须弥山坦特罗》等,皆称印度密宗的“支那功”来自中国。根据泰米尔文密教经典,南印度密教的十八位“成就者”(修行完成了的人)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其泰米尔名字为博迦尔(Bogar)与普里巴尼(Pulipani),这两位大师写过许多关于梵咒、医术和炼丹术的著作,他们于西元3世纪到印度伽耶等地传播道教的医学与化学思想,在印度的化学史与密教史上有重要地位。佛教密典中类似道教仙术之说,大概间接地渊源于印度教密宗,或直接源于道教。

  南北隋初时期,《周易参同契》在社会上公开传布,促进了内丹学的发展。据《罗浮山志》载,青霞子苏元朗于隋开皇中 . 来居罗浮,归神丹于心炼,“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唐代丹家以张果与司马承祯对内丹学之发展贡献最著。

  隋代道士苏元朗将《龙虎经》、《参同契》、《金碧潜通诀》纂为《龙虎通玄要诀》,以人身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模拟金丹术的炼制过程,套用外丹术语,归神丹于心炼。然而不管哪种丹道,其基本特点都是不着相不落顽空,离四句,越百非,而超终究涅槃。在以此为基础,最终清虚无为,破迷明道。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著《服气精义论》以及《天隐子》、《坐忘论》等,主张“收心”、“守静”,将道家的清静止水的思想融汇入道教气功中来。司马承祯将道、儒的炼养理论融入道家炁功,在内丹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等书,讲行气、仙药、金丹、养性、房中、炼养诸术,极为丰博,代表著我国唐代道教修炼方术的空前繁荣。道教中出现了一批内丹家,如刘知古、吴筠、罗公远、叶法善、张果、陶植、羊参微等。内丹著作亦大量出世,如《日月玄枢篇》、《通幽诀》、《上洞心经丹诀》、《大还丹金虎白龙论》、羊参微《元阳子金液集》、《还丹金液歌》、林太古《龙虎还丹诀颂》、张果《大还丹契秘图》(《云笈七签》卷72还收有草衣洞真子《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吴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陶植《还金述》和罗公远、叶法善注的《真龙虎九仙经》等,可知内丹学在唐代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唐末五代,是内丹学渐步完善成熟的时期。迨至金宋,内丹学逐渐排斥外丹在道教修炼方术中占据统治地位,使道教修持方术脱离开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框架,为之一变。因而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云:“迨及宋元,乃缘《参同》炉火而言内丹,炼养阴阳,混合元气,斥服食胎息为小道,金石符咒为旁门,黄白玄素为邪术,惟以性命双修,为谷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诀”。自此以后,内丹学不断汲取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发展中又分宗分派,相互促进,经过一千多年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传唐时,钟离权、吕洞宾、刘玄英以内丹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为道教南北之金丹派开宗立基。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阐发他们的内丹学说。陈朴著《陈先生内丹诀》,将钟吕丹法在自己的修炼实践中重新去体验、创造。另有道教学者崔希范,著有《入药镜》,为内丹史上颇有影响的著作,相传吕洞宾有“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吕洞宾著有《采金歌》,清代傅金铨作《济一子道书》,《采金歌》便为其中《道书五篇注》的一卷。

  内丹史上的关键人物,是五代末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持。相传陈抟得钟离权、吕洞宾丹法,和谭峭相师友,“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宋史*陈抟传》)。他还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著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

  《无极图》奠定了“顺则生人,逆则成丹”的原理和“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基本步骤,成了内丹学的骨架。中国道教内丹学“数千年间,有(魏)伯阳以导其流,有钟、吕以扬其波。”至陈抟而后,被张无梦、陈景元、刘玄英(又名刘操,号海蟾子)所继承,将内丹学发展到高峰,分化出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

  各派要旨

  道家修真之法,总不外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经中以修清静者为天元丹法,修服食者为地元丹法,修阴阳者为人元丹法。要以前述之分法为普遍。

  大道渊源于黄帝,而集大成于老子。一传尹文始,即关尹子。尹传麻衣(即李名和),李传陈希夷,陈传火龙真人,是为文始一派。一传王少阳,开全真教一派。王少阳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纯阳。吕祖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宗,又称龙门派。吕洞宾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宗,是为紫阳一派。(按海蟾亦曾以丹法传陈希夷,递传至张三丰,开一新脉。)至若晋之抱朴子葛洪,梁之陶隐居宏景,均抱高世之学,怀王佐之才,对于丹道学术,多所述著,传世不绝,惟非此脉脉相传承内者也。

  人元内丹,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文始派直修虚无大道,以无为法而兼学有为法,顿超直入,了性而自了命者也。少阳派则以阴阳大道为本修,自有为法而上修无为法,积功渐晋,了命而性亦因得了也。文始派曲高和寡,修者日希。少阳派则平易近人,尽人可修,尽人可证,故得大行于世。其最著者为南北两派,其后又有东派、西派、中派、青城派、崆峒派、三丰派、伍柳派,要皆可以南北两宗范畴之。余则不足道矣,且亦皆可并入两宗之内也。

  北宗始祖,则均尊称重阳真人王喆。世常称北七真者,即邱长春处机,刘长生处传,谭长真处端,马丹阳处钰,郝广宁太古,王玉阳处一,孙清静不二(马丹阳之妻)。七真又称七祖,皆重阳弟子。七祖中广开法派,奠定北宗之基者为长春真人。此派上采易理,旁涉禅宗,而一归之于道。微妙玄通,广大悉备。要在以清静单修为主旨。此派经典之最著者,除七真之著述语录外,即为金盖山(闵小艮真人)刊行之《古书隐楼藏书》。

  世常称南五祖者,系由张紫阳开其法派,张传石杏林,石传薛道光,薛传陈泥丸,陈传白玉蟾。总是南方人,是称南五祖。张祖又传刘永年,玉蟾又传彭鹤林,均为不世之杰出人物,故又合为南七真。此派修为,以阴阳双修为主,故其丹法重在命功,回阳换骨,采铅接命,太乙归真,片晌工夫可成。中老年人破体之身,修此较宜。又北七真中,马真究为阴阳所成,故另开一支,马传宋德芳,宋传李双玉,李传张紫阳,张传赵友钦(缘督子),赵传陈观吾(上阳子)。至南宗始祖,则均尊海蟾真人刘操。大张法门则始于紫阳真人。此派以张紫阳之《悟真篇》为圣经。而《白玉蟾全集》,亦名重道林。白著全近禅理,尤切清修,为世所尊。(按陈撄宁曾言:“白玉蟾则自幼出家,终身云水,未闻如道光禅师之还俗也。”认为白系清修证果。)

  东派则为陆潜虚所创始,亦称为吕祖亲传。著有《方壶外史》丛编,传其法乳。嗣后傅金铨又大张门庭,并编著有《证道秘书十七种》广行于世。纯主阴阳双修丹法,要可属于南宗。潜虚翁之最高最秘诀要,在清修百曰后,用鼎一次即成。综考东派道脉与双修诀法,深有过于密宗无上瑜伽双身修法之欲乐大定,实为上乘大法。惟后世借附其说,下者流于房术采战,亦殊深可惜也。

  西派则为李涵虚所开,亦称为吕祖亲传。曾有《道窍谈》、《三车秘旨》、《太上十三经注释》等行于世。虽亦为阴阳二品大丹,然较之东派,则又略有逊焉,以其丹法较为严繁也。惟仍可统属于南宗,其所分全在用鼎成丹之工程法,及其接命之术,略有异耳。

  其次,世又有三丰派丹法,为张三丰所开。盛行于世,此又称丹家之新派,以其介于文始与少阳之间也。由其《玄谭全集》与《大道指要》等可见其要旨,系主清静阴阳双修者。坊间流行之《张三丰全集》,复渗杂另一张三峰之房中法入之,致失其本来面目,惟明眼人,则一见可别真伪。

  至若世称中派者,则为尹真人师弟一派,有《性命圭旨》一书为其修持准绳,主三教合参。次如李道纯、黄元吉,亦为此派翘楚,此二巨匠,类多以儒说道,(着毅一子之杨毅廷亦然)彻入精微,而不落窠臼也。惟究其实际,亦可归入北派之清静丹法。崆峒派丹法亦如之。

  复有伍柳派,系明万历时伍冲虚柳华阳师弟所创。理论以道佛为基,方法以修气修脉,锻炼精神为主。浅近而指明白,故世之奉修者极众。伍之《天仙正理》与《仙佛合宗》,柳之《金仙证论》与《慧命经》等书,几与北派经典,同等畅行。二人均系由禅转道者,实则二门均未得究竟。(按柳祖固以禅师而修丹法,伍祖则自幼好道,以禅作印证者。文中称二人于禅道二门均未得究竟,实非允论。盖伍柳二真,于禅虽未可说超佛胜祖,于道则功参化育,极证无上果位。二真之功德智慧,不容妄议。)其法且极繁琐,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尤为奇谈。(按伍柳一脉丹法,纯以自力修行,实修实证,而即身成就,其法至简至易,至圣至神。“繁琐”二字,论之不允。至若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实为法诀之善巧方便,亦即伍柳派实修实证之殊胜。)惟以其纯主清静修为,故尚不失正途,其丹法则可列入北派之范畴。(按此段文字评论伍柳法脉,有失偏颇。)

  次如青城派,则系以南北双修为主,与三丰派近似,惟更有文始派之精髓。创始者为青城丈人,继起者为李八百等,丹法系先北修以奠其基,而后再南参以宏其功,双证以张其用。旨奥而诀幽,法简而功速,正如东派陆祖之法,有一鼎一次即成,可保无穷逸乐之功。惟门法最严,向不轻传。方内散人之江西派,衡岳真人之湖湘派可入之。青城派有《青城秘录》、《大道玄指》等秘笈,江西派有道书四种,湖湘派有《崆峒微传》、《文始秘要》等经籍,均系以南北两宗双修同运为主者。

  至若三峰派,乃朴阳子张三丰所创,属东派旁枝,世人常将其与张三丰混淆,实则非一人。其丹法则纯以泥水丹法为主,事阴阳采战,即世所谓左道旁门是也。惟“正人行邪道,邪道亦归正;邪人行正道,正道亦归邪。”故余常谓:左道,道也;旁门,门也。只要能心正意诚,并不止于入门,而复能升堂入室,则又未始不可一述以存之也。

  迄乎清代,道学鼎盛。如刘悟元、朱云阳。尽群经微旨,拨迷归宗;彻诸家指要,循流达渠,故又均能以学术鸣于世。朱之《参同契阐幽》与〈悟真篇阐幽〉两著,会心别出直彻真源。刘之《道书十二种》,显露玄微,博大精深;其《修真辨难参证》一书,尤可视为丹道指南。二真享誉极盛,历久不衰。

  迨黄元可出,则又综罗儒道,会归一致;独标正鹄,体用不遗,有如揭灯去暗,拨云见曰者。其《乐育堂语录》,与老子《道德经精义》二书,说理谈经,无不彻达上乘,极高明而达中庸,极博大而尽精微,实当之无愧。惟以其修炼授受,概主清静,故亦可列入北宗中也。近世四川尚有刘门,为刘止唐所创,又有罗门,为罗春浦所传,均为盛极一时者。

  丹道中千百门派,诀法实难尽述,口诀亦不易得全。故曰:“丹经万卷,重在心传;天机口诀,须有师授。”至此煞住,以上各门派之修炼要者,容后再为简述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