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程开发的主体不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什么?
根据课程开发的主体不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不管课程实施的方式如何转变,都离不开老师这个主体。
在我国,国家所规定的课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但由于我国的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
所以,在理解课程实施问题时,应当将课程计划看作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判断课程实施的成败也不应以对原有计划的执行程度为标准,而应关注执行过程中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课程计划的调适和改造。因此,我们认为,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
扩展资料: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这里的“需要和适切性”是指课程实施者所意识到的需要。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与接受课程变革的宗旨,并将这种理解与接受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
2、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
这里的“清晰性”是指课程变革计划的应用者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越高,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需要提高课程变革的清晰性。
3、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这里的“复杂性”是指课程实施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难度以及变革的程度。适合实践者需要的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