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考古断代的原理是什么
3个回答
2011-05-27
展开全部
在同一时期内,由于存在物质的交换,地球上的物体内14C这种核素的含量和大气的中14C的含量是动态平衡的。生物死后,不再进行新陈代谢,截断了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那么14C的含量就会随着它的半衰期指数衰变而逐渐减少了。半衰期是知道的,所以我们只要测量到现在的14C含量,可以求出它衰减了多少,从而推断出生物体有多久没有跟大气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展开全部
放射性是所有物质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那些半衰期和人类历史跨度较为相近的,比如半衰期大约为5715年的C-14同位素,就成为了很理想的考古断代的元素。
对于C-14,每过大约5715年就有一半于其原质量的C14衰变为更加稳定的元素。在活着的时候,动植物在体内的c-14衰变的同时也会从大气中或食物中摄入新的c-14,但是死后这种交换就停止了,体内的c-14得不到补充,只能一直衰变直到耗尽为止。将出土样本中c-14所占比例于估算的大气中的c-14比例进行比较就能大概算出样本中的c-14已经进行了多少年的放射性衰变,也就是样本已经入土了多少年。
对于C-14,每过大约5715年就有一半于其原质量的C14衰变为更加稳定的元素。在活着的时候,动植物在体内的c-14衰变的同时也会从大气中或食物中摄入新的c-14,但是死后这种交换就停止了,体内的c-14得不到补充,只能一直衰变直到耗尽为止。将出土样本中c-14所占比例于估算的大气中的c-14比例进行比较就能大概算出样本中的c-14已经进行了多少年的放射性衰变,也就是样本已经入土了多少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宇宙射线同地球大气发生作用产生了中子,当热中子击中14N发生核反应并与氧作用便产生了地球上的14C。在大气环境中新生14C很快与氧结合成含14C的14CO2,并与原来大气中CO2混合,参加自然界碳的交换循环,所有生物都含有14C,且14C又不断地衰变成14N。由于循环作用,所有的有机体都会通过新陈代谢使其体内的14C浓度与大气中14C的浓度保持动态平衡。
一旦生物体死亡,其放射性碳物质与周围环境中的交换就会停止,且其中的14C含量就按照放射性衰变规律逐渐减少,经过5730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衰变过程中放射出β粒子(14C→14N+β)。因此,可以计算出生物与大气停止交换的年代。
一旦生物体死亡,其放射性碳物质与周围环境中的交换就会停止,且其中的14C含量就按照放射性衰变规律逐渐减少,经过5730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衰变过程中放射出β粒子(14C→14N+β)。因此,可以计算出生物与大气停止交换的年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