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结构包括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结构包括: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引入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开门见山地抛出活动内容的方式可以直入主题,这样用语简短又节约时间。例如,进行“小兔子为什么来晚了”的续编故事式的创造性讲述,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直接要求:“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编故事,老师来编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分请小朋友来编!”这样从活动伊始就抛出主题,还把活动任务也明确提出来,幼儿马上就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内容。
感知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研究和选择。因为,即使是同一个讲述内容,采用不同类型的讲述对象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同一讲述对象在活动中要求的讲述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每一次讲述活动的目标不一样,因此在感知理解对象时也不样。教师要依据讲述类型、具体活动要求以及讲述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幼儿进行感知和理解。
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方式很多,一般有幼儿集体讲述、分小组结伴讲述、个别之间互相讲述等。
随着幼儿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生活经验的拓展,幼儿的讲述也不断地提高,讲述经验越来越丰富。在一个讲述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讲述水平和讲述主题,有计划地为幼儿引入新的讲述经验。新的讲述经验是指讲述的思路和讲述的方式有所创新。
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大都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特别是新鲜事物都感兴趣,什么都想探个究竟,常出现一些成人不理解的“好笑”行为,这就是人在儿童期共有的性格特点。
儿童正处在性格形成发展的时期,因而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在这段时间内,老师、父母及其他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的言行、性格及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加上儿童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性又强,对成人的言行、性格常常是良莠并收,易形成一些不良性格和行为。
儿童期的性格、情绪很不稳定,处理事情易情绪化,控制能力差,表现出一定的冲动行为。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而受一点挫折失败又灰心丧气。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上都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情绪上也是愉快、稳定的,不会经常发怒;没有吮吸手指的习惯;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地挑食,不经常无理取闹。
儿童应该喜爱与小同伴交往,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不随便打骂他人,不过分妒忌同伴;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在成人指导下,愿意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