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高质量的陪伴呢?你们都是怎样陪孩子的呢?
高质量的陪伴,标准很简单,是否以孩子为主,以及孩子是否从中获得乐趣。
比如,亲子阅读。
我家孩子两岁起,到七岁,每晚必讲故事。极少时候是讲一本,多数时候都是三本起步。有时甚至达数十本之多。
当白昼的暄嚣隐去,室内漫溢着温暖明亮的灯光,一个软软的孩子依偎着你,静静地聆听着你柔和的声音。那个情境下,我的内心就特别地安宁平和,甚至会涌起一阵感动。
显然,孩子也特别地享受这样的温存。这样的时刻,孩子的的确确就是我们最可爱的小天使。
《当孩子遇见书》,就详细地描绘了陪孩子读绘本的美好。
比如,开展户外活动。郊游,爬山,游泳等。
孩子出生后,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带他出去玩。小的时候,主要是小区、公园、游乐场。稍大一点,更多就是郊游、爬山。
当然,遇到稍大节假日,我们也会做长途旅行。
孩子七岁时,学了游泳,后面,孩子爸爸有机会就带孩子去游泳。
这些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其实就达到了高质量陪伴的效果。
其实许多家长对“亲自陪伴”这个词有一定的误解,认为亲自陪伴就是全天陪着孩子,其实这是一个不算特别成熟的想法,因为全天陪伴不如2~3小时的高质量陪伴,我们一定要明确的知道两个概念:
1、 父母尤其是全职妈妈的全天陪伴,主要是出于生活上的呵护,也就是说照顾的是孩子的身体, 保障其正常的衣食住行,建议这个过程中,全职妈妈们也要为自己留出一些休息时间,这样才能保障美好的心理去陪伴孩子。
2、 高质量陪伴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心理发育 ,在解决完宝宝的衣食住行以外,全身心的陪伴孩子 娱乐 ,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家庭、 社会 等,帮助孩子有更 健康 的心理认知。
我是一个职场妈妈,白天是公公婆婆带着孩子,晚上和周末则是有和老公一起带孩子,比较幸运公婆带孩子都是比较给力,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每天都要陪孩子2~3个小时(至少),每次陪孩子做些什么呢?分享一些心得:
其中电子产品包括了:手机、电脑、电视、 游戏 机等等,其实最初的时候因为工作问题,我经常在孩子面前发微信、刷抖音。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开始经常和我抢手机,并且还会学着我姿势去点击屏幕、左划一下右划一下,甚至给孩子一个手机模型的时候,她发现手机不能亮,也会嫌弃的不要,虽然很欣喜宝宝的聪慧,但是却不能纵然这种行为,于是我开始克制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如果真的遇到有事情要处理,就将孩子交给公婆或者老公。
许多父母都喜欢替孩子做决定,帮助孩子准备非常多的早教课程、 游戏 ,去帮助孩子成长,开发智力,但其实更建议父母在 育儿 过程中做一个观察者和配合者,尽量引导孩子去自主选择。
当孩子想自己 探索 的时候,很安静的自己玩 游戏 或者摸索新事物的时候,父母可以在旁边陪伴,看看书,听听音乐;如果孩子想和父母一起互动的时候,父母可以研究一下亲子 游戏 ,或者亲子劳动工作。
许多家长舍不得孩子辛苦,但是殊不知带着孩子一起劳动也是一件是非常有效的亲子互动,比如说一起收拾家里,扫扫地、擦擦桌子等等,都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自主动手能力。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我将以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视角为您答疑解惑。
我想,无论人在与否,时间多寡,用何方式。所以对孩子的陪伴,必须符合孩子对“安全感,亲密感,归属感”的需求。
我们倡议:父母们都养成母天安静读书30分钟的好习惯。 我们无限推崇父母"安静"陪伴孩子的价值。父母自己微笑平和,这样才能安静,微笑平和是生命最喜欢的状态,微笑平和就是安静的状态,这样也最有利于孩子的心静下来,心静下来了,孩子才有可能进入自己的生命发展状态,孩子才有可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父母安静了才能观察 倾听孩子的心声;安静了才能不打搅孩子,提供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安静了家长自己才能不浮躁,乱中有序,活出精彩,成为孩子的示范与榜样。
父母一旦盯着孩子,自己的双眼就很容易成为 "放大镜” ,结果孩子的诸多"缺点”"尽收眼底,并且被我们无限放大,导致我们焦躁不安,心理失衡,破坏了本该拥有的良好的状态。 心里有孩子,就是时刻警醒自己,哪怕全世界都抛弃了孩子,也还有自己会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的心灵还是有一个归依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