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能同富贵,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为何他不杀汤和?
一、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江山永远都姓朱。
当然,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这么想,从秦始皇登基称帝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缠绕着每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或者是已经有一番作为的君主。
比如说秦始皇嬴政,他想让他的子孙享有万世江山,甚至连子子孙孙当皇帝后叫什么都给想好了,再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他为了老宋家的江山永固,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还开创了一系列防止武将专权的制度。
只是可惜,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而打败元朝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他偏偏不认为这是 历史 的客观发展性,不认为这是封建 社会 发展的局限性,他觉得他一定能找出一个办法来。
朱元璋想啊想,最终他得出了一个和赵匡胤差不多的结论,那就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这些猛将是对江山传承的最大威胁 ,毕竟他们手中有兵权,一旦想要造反,那简直就分分钟给帝国以重创。
既然有了这层认识,朱元璋便觉得不能等,他要行动起来,但是他选择的办法可以要比赵匡胤的激进多了, 赵匡胤只是想收权,而朱元璋想收命。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朱元璋开始逐个收拾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些功臣们。
汪广洋、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周德兴等等,这些开国的大功臣,都被朱元璋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送给他们了一个“斩首”套餐。
其中,李善长被处决的时候,已经近80岁了。
连个老头子都不能容忍,朱元璋的小心眼可见一斑,这也就能表明,朱元璋不能同富贵,而他也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不过汤和却得到了善终,那么朱元璋为何单单不杀汤和呢?
二、
汤和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还是在同一条小街上长大的,可以说是小时候穿过同一条裤子的发小,汤和小的时候就很有志气,对于骑马射箭有着特殊的喜爱,闲暇时候总会带着一帮孩子一起玩耍,俨然一个孩子王。
不过 汤和却一直很尊重比他小两三岁的朱重八 (朱元璋),或许在汤和的眼中,朱重八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至于哪里不一样,他当时还说不出。
后来,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天灾和瘟疫,朱元璋不得已离开了家,开启了讨饭、当和尚的传奇经历,而汤和则带着一帮伙伴们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至于说,当时朱元璋为何没跟着汤和一起从军去混口饭吃,这一个问题已经没有答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汤和并没有因为这次分开而忘掉朱元璋。
汤和从军之后,因为作战勇猛,很快就当上了千户,此时的汤和觉得时机已到,便立即写信给朱元璋,让他一起来参加红巾军,当时的朱元璋正在皇觉寺撞钟。
接到汤和的信之后,朱元璋并没有立即去投奔郭子兴,后来在皇觉寺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朱元璋便去找汤和,至少此时去从军还不至于被饿死。
朱元璋入伍之后,表现出色,级别很快做到了汤和之上。
三、
当时行伍中大多都是朱元璋的同辈人,自然也不肯居于他人之下,但是 比朱元璋还大几岁的汤和,却一直听从朱元璋的指挥,这让朱元璋很是感动。
或许,从这时候开始,汤和已经决定一生一世追随这个男子。
也正是因为汤和和朱元璋是发小,使得汤和对朱元璋的秉性看得很是透彻,汤和总能在第一时间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并且做出相应的保命措施。
汤和从来没有向朱元璋要求过什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徐达等人都被封为公爵,而汤和却只被封了一个侯爵,对此,汤和根本没有什么不满或者怨恨。
后来汤和也被封为了信国公,可是朱元璋从汤和脸上根本没有发现任何惊喜之处,这让朱元璋觉得,汤和根本不贪图权力和富贵。
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汤和又立即主动找到朱元璋,表示年事已高,指挥军事战争已经力不从心,恳求告老还乡,享享清福。
朱元璋很开心,在他们的老家凤阳为汤和盖了一座大大的府邸。
四、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些开国元勋,其实也并不是拧成一股绳的,他们按照出生地和关系的远近,又形成了两大核心集团。
一方是朱元璋老家的淮西集团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徐达、常遇春、李善长、胡惟庸等人。
另一方是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浙东集团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刘伯温。
而按照地方来区分的话,汤和也是属于淮西集团的,可是汤和根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派别的斗争,无论关系有多近,只要和政治挂钩,汤和便刻意回避。
当两大政治派别斗得不可开交时,汤和也根本不管不问,任凭他们闹来闹去,汤和只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而 后来这两大核心集团的代表人物纷纷被朱元璋收拾的时候,汤和依然像个没事人,他不惋惜,也不求情,更不忤逆朱元璋。
只要是朱元璋做出的决定,汤和从来不会表示异议,他唯一做的只有服从。
五、
汤和早早地从明初的政治中抽了身,让朱元璋觉得汤和根本没有威胁,自然也不愿意把汤和列为要被处理的对象之中。
毕竟,是汤和把他带到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中,是汤和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大门,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汤和是朱元璋生命中的贵人。
汤和告老还乡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忘记他,还把他召入了宫中讨论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最终朱元璋拍板,让汤和亲自走一趟,拿出个办法。
汤和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决定在东南沿海多多地筑城,以防倭寇。
等到这些城池建成之后,汤和便回京复命,之后汤和再次向朱元璋辞行,不愿意在京城多呆,这更加让朱元璋认为汤和不贪权力,自然也没有谋反之心。
洪武二十八年,已经70岁的汤和病逝善终,朱元璋亲自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
由此可见,汤和能得到善终,并不是因为朱元璋对他格外开恩,而是他凭着对朱元璋的了解,让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没有认为他是个威胁。
汤和毕生都对朱元璋很恭敬,即便被朱元璋当众数落时,汤和也丝毫不生气,好似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在朱元璋需要的时候,汤和义不容辞替他排忧解难,朱元璋不需要的时候,汤和便立即从政治漩涡中抽身。
能在朱元璋统治时代得到善终,汤和是睿智的,也是极有远见的,说他是明初开国元勋中最有人生智慧的人,其实也不为过。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文献:《明史纪事本末》、《明史》 、《明文衡》等。
【END】